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中华玉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中华玉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时间:2023-08-21 03:41:16

相关推荐

中华玉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华夏之地,深藏美玉。上古时期,先民们认为玉石是盘古之精髓,是万物之灵,女娲炼取昆仑玉精五行之气以补天地的缺失,实现人与天地新的平衡,这种天地人、阴阳、五行的平衡观念影响至今。八千多年来,玉被奉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重中之重,玉文化几乎贯穿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在新石器时代,玉石成为感通天地、祈福禳灾的圣物,玉器掌握在巫觋手中用于事神,这种玉器堪称“巫玉”或“神玉”,是为巫教服务的神本主义玉器。兴隆洼文化的玉锛、玉斧、玉璜和玉玦形饰,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玉鹰、玉龟、玉环、玉壁、玉勾云形器,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等成为这一时期玉器的典型代表,其造型和纹饰,融合了人类最朴素的审美观念和对自然最丰富的想象。

三皇五帝时代,玉的属性逐渐由神权向王权转化,成为神权与王权统一的政教合一的符号。商代甲骨文有“取玉”“正(征)玉”之说,商王武丁为了取玉不惜发动战争,其妻妇好曾代表商王亲自主持祭祀活动,也曾统帅军队,往伐鬼方征玉。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多达755件,其中有近300件新疆和田玉,也有岫岩玉和蓝田玉。商代后期玉器上普遍出现了“双勾阴线”的线形,两条匀细平行的细线之间的距离很小,在视觉上给人以两条阴线中间“起”阳线的错觉。

西周时代,是中国礼法完善的时代,玉器深度参与了西周的礼乐文化,圣坛祭祀不可无玉,宫室车马上不可无玉,王候衮服上不可无玉,墓穴丧葬中不可无玉,西周以玉作为礼仪规范的载体形成了一种整齐划一而又等级分明的礼仪之美。

周朝礼崩乐坏后,天子的王权遭到了最强烈的冲击,孔子另辟蹊径,将眼光放到了个人修为层面,如果每个人都从思想上受到礼法熏染和制约,整个社会就会往积极的方向发展。孔子使用的这个载体依然是玉,他将玉赋予了一种新的属性——德。玉的品格“仁、义、智、勇、洁”与孔子提出的君子五德“仁、义、礼、智、信”就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德玉”思想在中华大地影响了几千年。

汉王朝,是中国玉文化的一个繁荣期。汉室崇玉,生者佩玉、食玉,亡者裹玉、填玉,甚至在帛画、墓砖上,都饰以玉壁图像。汉代人认为玉器能防止身体腐烂,汉代葬玉主要有玉琀、玉握、玉塞、玉幎目和玉衣等。汉代的玉雕技术也有诸多创新,发展了圆雕、浮雕、透雕等造型技术,将游丝描雕应用得出神入化,将商周的阴线刻技术发展成为举世文明的“汉八刀”工艺。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东西两地交通,新疆玉石取道“玉门关”源源不断运入中原,使汉代玉文化大放异彩。

玉器在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段沉寂,随着道教文化的兴起,食玉之风盛行。之后,隋唐将历史带入了国际化的大一统时代,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而频繁,繁荣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周边和西方的各种珠宝带入长安和洛阳,特别是佛教的兴盛,带来了佛家七宝的概念,玉变得开放包容,不但与琉璃、玛瑙、琥珀、水晶等珠宝共生共用,也与金、银亲密结合,开创了金玉良缘的新风尚。隋唐时期的玉器风格非常多元化,展现出了多民族融合、国际开放的大国风范。

唐代玉器以器皿和配饰为主,而宋代玉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历史、文化、艺术的载体,宋徽宗被称为中国玉文化历史上第一位“玉痴”,在其影响下,玉雕开始和诗词、绘画艺术相结合,展现出超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从宋代开始流行在桌案上摆放炉壶瓶等玉器,玉摆饰的流行,标志着玉器在代表神权、王权、礼仪、道德之后,正式成为了厅堂的装饰品,成为生活美学的载体。

明代是汉文化的恢复期,明代皇家用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复礼”,明代诸帝不仅生前用玉量大,帝王葬玉也是空前奢侈。明代的手工业、工商业极为兴盛,涌现出了许多名家匠人,制玉和用玉水平十分发达,陆子冈治玉,被誉为吴中绝技之首。苏州玉雕、扬州玉雕、北京玉雕发展成为中国玉雕工艺的三大流派。

清代康庸乾三朝盛世,三位皇帝都喜爱玉器,康熙、雍正两朝的器物简洁而典雅,朴素而有力,主要展现在生活用品上;乾隆偏爱工艺丰富、色彩艳丽的器物,玉器品种丰富、工艺复杂,数量庞大。清代晚期慈禧独爱翡翠,影响了宫廷用玉的方向,整个京城都翠意盈盈,翡翠玉器与玉饰品在慈禧年间出现了一个高峰。清代注重吉祥寓意,这种文化也体现在吉祥器物上,玉如意就是这一时代的重要玉雕题材。

19君主制结束,王玉寿终正寝,进入博物馆,而民间玉器仍蓬勃发展,私人玉器作坊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在北京生长,其中主要原因是宫廷艺人出走宫廷来到民间的结果,民国初年就达到了一次小高潮,而当时颇具影响力的玉器产销机构是三个大字号:华珍号、魁盛斋、济兴成等制作作坊。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手工业,北京前门外和崇文门外的玉器合作社、公私合营厂于1958年联合成立了“北京玉器厂”,济兴成创始人高济川担任技术顾问,其次子高忠担任北京玉器厂第一任厂长,高忠在任期间亲自选招了第一批学员,他非常关注对玉雕工人的培训,后来这批人中大多数都成为技术骨干。这些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当属“北玉四杰”,又叫“北玉四怪”,他们是潘秉衡、何荣、刘德瀛、王树森。北京玉器厂在六七十年代创作出大批堪称国宝级的玉雕珍品,产品远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北京玉器厂也被誉为“工艺美术的发祥地”、“特种工艺的摇篮”。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玉器行业的生产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玉器品种不断变化,却缺乏文化和创新,同时传统的玉雕技艺也出现后继乏人的状况,导致玉器业在市场中陷入了萧条的窘境。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新一代年轻人拥有更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玉器等传统文化产业也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以上部分图片源自台北故宫博物院Open Data专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