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李清照看不起前人的咏梅作 自己提笔写一首 竟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李清照看不起前人的咏梅作 自己提笔写一首 竟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时间:2021-03-06 21:01:12

相关推荐

李清照看不起前人的咏梅作 自己提笔写一首 竟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李清照可以说是古代比较“技高人胆大”的女子了,得到这样的称号还是源自于她曾写过的一篇议论文《词论》。在这篇文章中,她一口气将词坛的6位高手批了个遍。

这些高手分别是:当朝宰相晏殊的儿子晏几道、名门贵族之子贺铸、位列苏门四学士的秦观和黄庭坚、担任过两次宰相的王安石以及欧阳修之门生曾巩。

哪怕是从这6位里单拎一个出来,也没有一般文人敢于上前得罪。可偏偏李清照不怕,直言不讳地将他们所作之词的毛病一一挑了出来。

因为这件事情,令李清照受到了不少争议,但后人们无法否认的是,她所写的《词论》的确是见解独到,对文学史有着重要的贡献。

因为看不上其他人的作品,所以李清照干脆自己提笔作词,并且行文颇有些自负之意。这首词就是《孤雁儿》。写下此词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已经因病离世,时年45岁的她为此悲痛欲绝,成日只能伴随着诗书词句排遣悲伤与寂寥。

李清照十分喜爱梅花,却并瞧不上前人所写的咏梅作品。大失所望下,干脆自己提笔作词一首,结果却不曾想,这首词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对李清照来说,这不仅是一首挑战前人之作,更是一首悼念亡夫之词。整首词的词句堪称绝美,尤其最后5字结尾令人悲伤断肠。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一番吧:

《孤雁儿》宋.李清照(序言: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李清照在词的序言中就首先表达了她对世人所作咏梅词的一些不认同看法,觉得哪些作品都太过俗气。于是就想着自己试着写一篇,但在做完以后,却发现前人的作品确实是有他们的道理的。

虽然写完全词之后,李清照最终是理解了前人之想法,但显而易见的是,最开始她的确是带着一些自负的心态来作下此词的。不过她所作的这首《孤雁儿》,不管是意境烘托,亦或是遣词造句,都算得上是咏梅词中的上乘佳作了。

于词的上片之中,是属于李清照独有的白描叙事描写法。其大意为:正是一日清晨,词人于帐中的藤床内起身,但却伴随着一阵诉说不尽的连绵哀思。此时孤身一人的她只有与身边玉炉中的冉冉清烟作伴,所以因此感到心中更是凄凉阵阵,悲伤不已。

偏巧在此时这个伤心难过之际,自远处竟然飘过阵阵梅花笛曲声,将已然于枝头绽放的梅花吹开,霎时间,满园嫣红之景,却更加让词人倍感伤感。

这段描写中,最为人称奇的是最后一句,词人所听之曲与所赏之花皆是梅,二者竟然可以如此巧妙地相互联系。而“梅心惊破”之“惊”字更是用的极佳,简直是妙哉妙哉!

词的下片,作词之人又渐渐从悠扬的笛声中抽离,回归至现实,看着眼前飘洒不断、潇潇落下的细雨,更加使得她泪流不止。原本被一曲笛声惹得竞相开放的梅花与映衬出来的满园春色,都被这无端端的一场细雨所破坏。

连那吹笛人也被雨意劝退,只留的词人于风雨飘摇中暗自神伤。此时的词人已将自己视为于风雨中被摧残的梅花,她们都有着相同的命运,本是该好好绽放的时刻,却因为生活之苦难而走到如今这个凄苦之地、无奈之境。

最后这一句,词人折起一枝梅花想要相赠,但想到爱人早已逝去,这天上人间竟找不出任何一个人可以寄出这枝梅花,实在是凄惨至极。

“没个人堪寄”与上句的“人去楼空”前后呼应,皆是在说词人身边无人空寂寥的境况,也同时暗示了亡夫的逝世带给李清照的愁思百转、荡气回肠。

古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汉字押韵艺术,和声律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唐诗的凝练,宋词的意境深远,曲调悠长,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享受。

尤其是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所诞生的词作,百花齐放,将宋词点缀得更加闪耀。像是李煜的“亡国之词”;苏轼的“狂放豪迈”;李清照的“婉约愁绪”,都能给替我们诉说心中的喜怒哀乐,抒发各种情感。

喜欢宋词,同时又想了解词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这套词传。分析词作的同时, 还配有词人的生平事迹,让你通过词作,了解他们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这套词传包括:《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纳兰容若词传》和《仓央嘉措诗传》。

六本词传原价238元,限时特惠价,只要79元。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增加自己的书卷气,成为文艺青年。

一盏茶吧总结:从整首词来看,全文其实只写了一个“梅”字,但通篇主旨都未曾绕开过梅。不管是笛声中的梅曲,还是园中赏梅之景,亦或是于风雨中对梅花的怜惜与最后折梅想赠人的场景,具都体现了梅。

除此之外,在写梅景的同时,词人也将自己心中凄苦与孤独寂寥传达得淋漓尽致,让所读之人也能感受到这之中的痛苦。哪怕李清照最后觉得前人之作却是不虚,但她的这个作品也确实不落俗套地写出了与众不同的、凄美的梅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