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究竟哪部作品是屈原的绝命辞?

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究竟哪部作品是屈原的绝命辞?

时间:2019-02-22 18:20:07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究竟哪部作品是屈原的绝命辞?

我们知道,临终诗一般是指诗人意识到生命即将结束之前所做的诗歌,对于屈原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来说,在决定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到最终实施之前,心中有无数的思索与徘徊,诗人用他手中的笔把心中的纠结与悲愤一诉诸于诗。但屈原的临终诗究竟是哪些呢?我们先从历代学者对屈原绝命辞的判定谈起,这对于我们判定屈原的临终诗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对屈原绝命辞的判定,历来学者争执不休。主要有两种观点:《怀沙》是屈原的绝命辞:《悲回风》、《惜往斗》是屈原的绝命辞。

《怀沙》是屈原的绝命辞,这一派学者多受司马迁观点的影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屈原与渔父对话之后,说“(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曰二是怀石遂自沉H罗以死”。宋代学者洪兴祖在《楚辞补注》巾说:“原所以死见于此赋,故太史公独裁之”司马迁之前,东方朔《七束·沉江》中有“怀沙砾而白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壁”鸣之句,现代学者闻一多、文永济亦持此说,认为《怀沙》乃屈原的绝命辞。

《悲回风》《惜往日》是屈原的绝命辞,此说以南宋朱嘉为代表,对后世影响极大。朱嘉认为《怀沙》虽有“死不可让之说,然犹未有决然之计也,是以其词虽切尔犹未失其常度。”但在写《惜往》、《悲凹风》时,屈原“己负挝、湘之料,币命名暑刻矣”巧。“今考其(《九章》)司,太战多直致无润色,而《惜往》,《卫札》又其绝之音。以故颠倒重复,倔强疏卤愤源而极悲哀,读之使人太息流涕而不能己”(《楚辞集注·九章》解题)清代蒋骥亦持此说,认为屈原“怀石沉渊之意,于斯(指《怀沙》)而决”,但《怀沙》并非其绝笔,其辞气虽为近死之音,“然纤而未郁,直而未激,犹当在《悲回》、《惜往》之前。”现代楚辞研究家如游国恩、姜亮夫都从蒋骥之说。

由此可见,历来学者把屈原绝命辞的判定集中在《怀沙》、《悲回风》、《惜往》三篇,而这三篇文章收录在屈原的《九章》中,大部分学者如汉代的王逸、宋代的洪兴祖、朱嘉等都认为《九章》为屈原所作气然白宋代以来,关于《九章》的真伪问题的争论便成为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宋代疑古思辨之风盛行,李壁首发其难。对于《九章》的真伪问题主要集中于《昔诵》、《屈美人》、《惜往斗》、《悲回风》诸篇。自伪作说出现以后,亦有学者对其进行辩驳,力证《九章》全部为屈原所作,今人汤炳正对此用工尤勤,其《关于《九章》后四篇真伪的几个问题》一文便是这方面的力作。然如姜亮夫先生所说,在“既不能有积极显证以确定其时代主人”的情况下,"但当存故说,以待真智吾人实不可轻易割裂古人,任意定其是非”。此论极为通达。古生在没有铁证的情况下,我们仍把《九章》的著作权归于屈原。

回到我们原来所讨论的问题,历代学者认为屈原的绝命词或为《怀沙》、或为《悲囚风》、《惜往》主要是因为屈原在这部分作品中表达了自沉之决心,学者们的争论对我们判定屈原临终诗颇有启发意义。我们知远,绝命诗为人死亡之前作的最后一首诗,而临终诗为人在意识到生命即将结束之前所作的诗歌,屈原的情况比较特殊,他属于自杀,而且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把决定自杀并且付诸行动前的种种心理活动 一诉于诗中,且不止写于一首之中,故我们可以说,《怀沙》、《回风》、《惜往》都是屈原的伍终诗,在这三首诗作中,屈原向我们展示了他临终前复杂的心理。

屈原本“帝高阳之茵裔”(《离骚》),“内美”与“修自色”并具。对楚国忠心耿耿,“竭忠尽智”,然受人陷害,终遭流放。“信而见疑,忠而被窍”,既不能实现“美政”理想,又不愿同流合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一个问题,屈原最终选择了毁灭。在投水自尽之前,屈原可谓肠而九四,伍终前的所思一于诗歌,古文观其临终诗作,察其临终,心态,更有助于了解屈原其人与其文。

在临终二诗中,屈原揭露了当时混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屈原认为当时楚国的现实,己经“变自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策兮,鸡莺翔舞。同探玉石兮,一概而向量”(《怀沙》)。“变白以为黑”,王逸注:“世以浊为清也。”归汪玻说:“白黑,喻善恶之混淆也。”当“下以为上”,王逸注:“俗人以愚为贤也。”气王厦说:“上下,喻爵位之错乱也。”整个社会黑白颠倒,上下易位,凤凰被困鸟笼,鸡鸭却相翔飞舞。美玉与玉石混在一起,以同样的价值来衡量。贤人被困,小人当道。

社会己无善恶标准,而屈原自身也是因为遭到小人(上官大夫之流)诬陷而见疏于怀王:“心纯屁而不泄兮,遭馋人而嫉之。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惜往》)“芳与泽其杂栋兮,孰申且而别之?何芳草之早天兮,微霜降而下戒。”(《惜往》)芳沽与污浊混杂在一起,谁能够辨别区分?芳草短命早死,是因为微霜降下对它的摧残。屈原痛恨这种小人当道、贤人失路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这与其心中的“美政”理想相去甚远。

屈原在,伍终之由中,一再表明自己的忠心,表露自己美好的品质以及忠而被民无人了解的苦闷。如“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贼”。“世因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彩”,“重华不可追兮,享知余之从容”,“怀志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以上见于《怀沙》)。周围的人“鄙团”,又没有遇见像舜那样的明君。“虽有西施之美容兮,馋妒入以自代。愿陈情以自行兮,在罪过之不意。情怨见之明兮,如列宿之错贵。”(《惜往》)即使有西施般美丽的容颜,每佳嫉妒之人也能够排挤她进而取代她的位置。希望能够陈述衷情以表明自己的洁行,我被冤枉的事实问渐明朗,如众星错杂分布于天上,明白清楚。

屈原内心愁苦哀伤,抹不去的愁绪填满心胸,自夜至曙:“曾歇歇之哇哇兮,独隐伏而思虑。涕交凄凄兮,思不民以王曙。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悲回风》)苟地望,前各渺渺寂静无声,置身于大自然的各种景物与声中,周围的宅无应,此时,心情“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愁悄悄之常悲兮,副冥冥之不可奴”(《悲可风》)。“快”当做“决飞决,开也。忧伤郁闷心胸不开豁,亦无法消除悲伤,忧思深重,纵然远去他邦,像鸟儿一样飞向远方,终不能娱乐我心。伍终前,屈原的内心被忧愁填满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