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明代才子的一首传世之作 富有生活气息 又饱含哲理

明代才子的一首传世之作 富有生活气息 又饱含哲理

时间:2023-08-06 18:11:20

相关推荐

明代才子的一首传世之作 富有生活气息 又饱含哲理

秋天里荷花逐渐凋谢,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硕大饱满的莲蓬。在秋风的吹拂下,莲茎正悠悠地晃动,似乎在展示自己的杰作。而通过这根绿色的莲茎,深入到泥土之中的还有雪藕,游客却很难发现。

很多诗人喜欢描写采莲,唐代的王昌龄就构思巧妙,他将美丽的采莲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作品生动逼真,饶有情趣。北宋的欧阳修也曾细腻地刻画一群活泼少女,她们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

元末明初也有一位诗人,却换了一个思路,更令人遐想。下面介绍明代才子的一首传世之作,富有生活气息,又饱含哲理。

竹枝词

明代:丁鹤年

水上摘莲青滴滴,泥中采藕白纤纤。

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

丁鹤年,字永庚,西域色目人,元末明初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精于诗律,长于抒情。由于元朝末年战乱不息,他也不得不四处漂泊,虽然很多人推荐他入朝为官,他却婉然拒绝。

有一段时间他还曾隐居禅院,并潜心修行。明朝建立后,他又在京城开设医馆和药铺,生活才逐渐安稳。

竹枝词是一种民歌形式,一般是七言绝句,中唐的刘禹锡贬谪巴蜀之时,就写过很多竹枝词,多咏当地风俗及男女爱情。这首诗写莲藕的形状色味,通俗有趣,也耐人寻味。

全诗大意是说:在水面上摘下绿油油的莲蓬,在湖泥中挖出白生生的莲藕。有趣的是,它们虽是同根生,但是味道却完全不同,莲心清苦,而嫩藕却非常甘甜。

作者在前两句中用了叠字,读起来朗朗上口。“青的的”,用了形容词词尾,主要起强调语气的作用,并无实在意义。就像口语里的“黑乎乎”、“白生生”等,都和这类似。纤纤,原来是细小的意思,但在这里也是形容词词尾。

青和白,形成鲜明的对比;水上和泥中,也表达出摘莲和采藕的位置不同。一个“摘”字,传达出轻盈的动作特点;而一个“采”字,显示出较费力的姿态,而且它本来也有挖取的意思,所以如果将其换成“挖”字,就少了点诗味。

作者非常熟悉荷塘里的植物特点,藕是荷的地下茎,莲是荷的籽实,所以说莲和藕是同根。而莲心是莲子中间绿色的细柱,味道很苦,由于能够清热解毒,所以也可以充当中药。

苦与甜,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强调了“同根”却不同味。雪藕虽然采自漆黑的淤泥中,但洗净之后如果再剥去皮,便显出洁白的本质,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

丁鹤年的这首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情趣,也令人深受启迪。细细揣摩后两句,其实充满哲理。莲心味苦,但有药用价值;雪藕难采,却味道甘甜。

这本身就提示人们,即使是处于同一个平台,也会有千差万别。不要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要深入观察和探索,才能知道其背后隐藏的巨大价值。

同时莲蓬容易摘到,人们经常不太珍惜,特别是一些品相不太好的,就会随手扔掉。而采藕相对比较困难,而且一时也难以辨别优劣,所以就会细心呵护。这也说明,付出辛苦代价换来的成果,才会倍感珍贵。

庄子曾说,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很多时候自然规律看似如此简单,经常只隔着一层纱,却无人能够捅破。

人们不是好高骛远,就是视而不见,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机会,却不知道总结经验。先辈其实在告诫人们,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才能识别表象背后的本质。

所以遇到自己无法确定的事情,首先不要轻易下定论,更不要马上采取行动,否则不是丧失机遇就是遭受厄运。其次,要多学习、多思考并多实践,才能不断地从失误和挫折中积累经验,从而变成本行业的专家。

最后,要善于站在反面看问题,当人们都不看好、纷纷抛弃时,自己却要加倍珍藏;当人们争先恐后、蜂拥而动时,却要镇定自若、稳坐钓鱼台。正所谓,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甘苦相对,大智若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