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欧阳修踏莎行教案

欧阳修踏莎行教案

时间:2022-08-12 10:42:59

相关推荐

欧阳修踏莎行教案

这首词《踏莎行》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那么,关于踏莎行教案是怎样的呢?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文风平易流畅,纡徐婉曲,富于情韵,对当时的浮艳诗风也有所革新。同时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欧阳修善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对后来的词话产生很大的影响。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与晏殊齐名。其词主要内容与晏殊相仿,多写恋情相思、酣哥醉舞、惜春赏花之类,但雅俗并存、和婉细切。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家之一,有《六一词》传世。

二.赏析诗文:

1.上片所写春景,意境特点是什么?写春景的作用是什么?

A“候馆梅残”:候馆,接待宾客的馆舍。暗用南北朝陆凯的诗意“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驿路梅花正含有怀人之意,这里说明离人已在路上。

B“溪桥柳细”:柳细,柳树初芽,柳叶细嫩。

C“草薰风暖”:芳草吐香,春风送暖。

描绘了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

意境特点是美好融和。

作用:以乐景写哀情。用初春美好融和的风景反衬出男主人公的离愁。

2.阅读下面几首词,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结合三首词中框内文字,说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手法和作用。

化虚为实,将抽象的离愁比喻成“迢迢不断”的“春江水”,既写出了离愁的深广和越走越深的特点,也具体亲切,增强了离愁的艺术感染力。

3.这首词在上下片的构思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这种构思的效果是怎样的?

上片写行人的离愁,下片为居者(送行者)设想,或叫从对方写起,情同境判,章法井然。实虚结合,兼写两面,一是丰富了词的内容,二是使感情更加细腻。

4.阅读下面三首诗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南行

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罗唝曲

刘采春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词文所有技巧及作用。

逐层深化(层深)的手法。

登楼只见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行文上层层深入,有如剥蕉。

这首词《踏莎行》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那么,关于踏莎行教案是怎样的呢?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文风平易流畅,纡徐婉曲,富于情韵,对当时的浮艳诗风也有所革新。同时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欧阳修善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对后来的词话产生很大的影响。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与晏殊齐名。其词主要内容与晏殊相仿,多写恋情相思、酣哥醉舞、惜春赏花之类,但雅俗并存、和婉细切。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家之一,有《六一词》传世。

二.赏析诗文:

1.上片所写春景,意境特点是什么?写春景的作用是什么?

A“候馆梅残”:候馆,接待宾客的馆舍。暗用南北朝陆凯的诗意“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驿路梅花正含有怀人之意,这里说明离人已在路上。

B“溪桥柳细”:柳细,柳树初芽,柳叶细嫩。

C“草薰风暖”:芳草吐香,春风送暖。

描绘了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

意境特点是美好融和。

作用:以乐景写哀情。用初春美好融和的风景反衬出男主人公的离愁。

2.阅读下面几首词,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结合三首词中框内文字,说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手法和作用。

化虚为实,将抽象的离愁比喻成“迢迢不断”的“春江水”,既写出了离愁的深广和越走越深的特点,也具体亲切,增强了离愁的艺术感染力。

3.这首词在上下片的构思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这种构思的效果是怎样的?

上片写行人的离愁,下片为居者(送行者)设想,或叫从对方写起,情同境判,章法井然。实虚结合,兼写两面,一是丰富了词的内容,二是使感情更加细腻。

4.阅读下面三首诗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南行

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罗唝曲

刘采春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词文所有技巧及作用。

逐层深化(层深)的手法。

登楼只见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行文上层层深入,有如剥蕉。

知识扩展:欧阳修踏莎行赏析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