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评论社会新闻范文范本(模板8篇)

评论社会新闻范文范本(模板8篇)

时间:2023-01-09 18:54:52

相关推荐

评论社会新闻范文范本(模板8篇)

社会评论新闻稿件

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回顾所学知识,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做到客观、真实、全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写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到你。

评论社会新闻范文范本篇一

社会新闻,一般是指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以及各种奇闻趣事的事实报道。这些报道融指导性、服务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能引起较为普遍的社会兴趣。目前,许多地方电视台都开办有专门播放社会新闻的栏目,比如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百姓拍客》,山东台的《拉呱》,湖南台的《新闻当事人》,辽宁台的《说天下》等等,这些节目以其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活泼生动的表现形式深受广大受众的好评,并且通过节目本身解决了不少百姓的难事,同时引发人们的深思,且更容易被大多数受众所关心关注。社会新闻在题材的选择上首先就要以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节目是我省许多观众非常认可的节目,《新闻夜航》节目在节目题材上的选择就非常得当,既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穿住行,也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几乎每期的节目中,都有帮助贫困儿童、帮扶困难群众、志愿者行动之类的内容,关注百姓的安危冷暖,帮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了与百姓心贴心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才拥有这么多的忠实粉丝。

社会新闻在题材选择上既有突发性也有通过记者的观察而发现的,突发性的,比如:某某高速公路上突发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某居民区发生煤气爆炸、马蜂在居民楼道内筑巢等等,而记者发现的,比如:鸡蛋价格连续上涨、农民工饮食安全让人担忧等等,综合一点就是,只要是与百姓相关,百姓喜闻乐见那就是好的社会新闻。社会新闻在表现形式上可以非常灵活,如,从动态入手、记者目击式、当事人讲述、捕捉细节、提问式写法等等,根据题材内容巧妙运用各种写作手法,能够使社会新闻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更加吸引眼球。

有这样一条社会新闻,年轻的小夫妻都缺乏责任感,互相赌气,以至于闹上法庭,对年幼的孩子双方都以经济条件不好没精力照看为由拒绝抚养,记者通过跟踪采访,并请来村里的领导、乡里的民警进行调解,并且在片子中多次将孩子幼小孤单的背影展现给大家,配上忧伤的音乐,整个片子引起社会很大反响,不少观众甚至打电话要收养这个孩子,最终在记者的调解下小夫妻重归于好,孩子重新有了一个圆满的家庭。这条新闻里,给人的感觉现场感非常强烈,记者在里面的耐心调解也让人感动。一条成功的社会新闻,就是要通过这样的一些社会现象,提出社会问题,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只有贴近再贴近些才能让新闻更加充满生命力。

当然,有一些趣味性的新闻一些电视台就做的十分生动,比如湖南台播出的一条社会新闻,一只狗一胎生了13只小狗崽,除了导语由主持人报道外,画外音都是采用拟人的手法,将一个院子居住的小猪、小鸡等都拟人化,假借它们的看法,十分有趣,给人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由于社会新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正面也有反面。有趣、好看固然重要,社会新闻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党性原则,从百姓角度选择题材,积极健康的报道才是社会新闻的重头戏。只有站在党性、人民性的立场上,善于引导,寓教于乐,用正义的笔触呼唤人们的善心和人性的复苏与觉醒,决不能用低级趣味的东西、庸俗琐碎的描写迎合某些受众。报道社会新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报道启发受众深思,维护社会稳定,要考虑有无社会意义,要坚持高尚的情趣。为什么百姓有为难的事情就会想到打电话给《新闻夜航》?就是因为这个节目是为百姓而办,能够倾听百姓呼声,帮助百姓解决问题。我国新闻业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新闻媒体要当好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宣传_的大政方针,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总之,创作社会新闻必须与_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以党的中心工作为指导,积极探索社会新闻报道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提高社会新闻的报道质量。

评论社会新闻范文范本篇二

社会新闻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相对于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科技文体新闻等存在的,包括人们的公共生活、经济生活、业余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公共关系;以及关注突发性天灾人祸、各种社会事故、自然变异、世态万象等等。社会新闻因为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报道通俗易懂,为广大读者所欢迎。社会新闻能有力地吸引读者眼球,而现今,发行量是衡量一个报纸生命力及其质量的主要依据,对社会新闻的报道能为媒体带来竞争效益,所以它在报纸中所占版面也日益扩大。

作为我国大众传媒中的主流媒体的党委机关报,应当关注社会、报道社会,在社会新闻的报道中发挥积极效应,引导社会舆论,沟通社情民意,弘扬良好风气,针砭社会时弊,为其他类型报刊树立榜样。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新闻的认识一直有误区:一是认为社会新闻就是登一些鸡零狗碎的东西;二是认为社会偶发事件特别是灾祸、事故、凶杀、猎奇怪异等是有价值的社会新闻。

首先,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抓好社会新闻的报道,树立社会新闻“大”有作为的观念。第一,社会新闻是个大概念,它应该包罗万象地反映大千世界;第二,社会新闻完全能体现“主旋律”,有很多是“主流新闻”;第三,社会新闻在报纸上的地位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或缺的、令人瞩目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的认识,才能让社会新闻在我们的观念中立起来。

其次,社会新闻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必须是全面的,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最大限度地“立体化”,向人们提供现实生活的完整图景,决不能有闻必录,不加选择。在内容上立起来,就要立足“主旋律”,挖掘社会新闻的权威性;关注民生民意民情,提高社会新闻的亲近性;讲究品格高雅,体现社会新闻的趣味性;适度舆论监督,再现社会新闻的真实性。

社会新闻不是主流新闻。

如今,“输入社会性”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事实上,各种新闻类型早已和社会新闻“亲密接触”,融为一体了。比如有专家明确提出经济报道的出路在于从社会角度拓展视野,包括经济发展中的苗头、社会建设中的现象、经济工作中的热点、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心理、经济演变中的社会内涵等,而且,社会新闻早就不是晚报、都市报等城市报的专利,许多地方党报也苦心经营并卓有成效。但毋庸讳言,城市报纸依然是版面最多、容量最大、运作最熟练的,吸引的读者也仍然最多。

因此,社会新闻是主流新闻最多的“富矿”,值得大力挖掘,细心经营。可以这么说,抓好社会新闻在某种程度上就抓住了一份报纸新闻内容的大头。

虽然有关社会新闻的定义,业界和学界历来众说纷纭,至今未能有公认的统一说法,但这并未妨碍媒体的日常运行。其主要原因是在长期的探讨和实践中,业界已对社会新闻的大致内涵取得了基本共识,这种共识的基础虽缺乏严格的学术理论,但是约定俗成,即社会新闻是对于社会现象、社会风貌、社会生活、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趋向、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报道。

诚然,党委机关报由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注定了会将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作为自己的主流产品。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一个时期以来,机关报对社会新闻报道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这一新闻品种成为机关报的弱项。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都市报的兴盛,机关报在社会新闻的竞争中更是处于劣势。表现在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时效不强、对社会热点缺乏关注、对社会动态反应迟钝等诸多方面。

机关报既然是我国大众传媒中的主流媒体,就必然要全面发挥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包括思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文化积淀功能和实用服务功能等。社会新闻作为大众传媒中的报道品种,在引导社会舆论、沟通社情民意、弘扬良好风气、针砭社会时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机关报对社会新闻的报道不但不能弱化,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将社会新闻做出质量、做出特色、做出影响力、做出市场上的不可替代性。

党报如何做好社会新闻。

机关报做好社会新闻,要在两个层面上形成自己的定见和表现特征,一个是价值取向,一个是主要操作范式。二者缺一不可。

价值取向是媒体社会形象的集中表征。作为主流媒体,机关报的主要诉求应为公信力、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反映在社会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上,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慎于事实判断,严格把关,保证报道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机关报作为主流媒体,尤需在这方面严格把关,以保证自身的权威地位。

不媚俗、不偏激、不冲动,坚持报道的高格调,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由于历史上的一些黄色小报和某些西方新闻观的影响,加之当前报业竞争的白热化,社会新闻报道往往有两种倾向,一是着眼于浅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动态,追求单纯的猎奇性和感官刺激,以满足部分读者低俗的需要;二是不顾社会后果,片面追求所谓的“卖点”,对某些社会事件大肆炒作、渲染,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当前各大城市大多为党委机关报与都市类报纸共存的报业格局。机关报与都市类报纸各有自己的目标人群,因此在对新闻的选择和处理上,各有差别。尤其在对社会新闻的选择和处理上,更有大的不同。机关报负有正确传播社会价值观的责任,应该自觉抵制错误的新闻观,坚持社会新闻报道的高格调,使读者受到正确舆论的引导,认清社会的主流方向。

坚持理性、建设性的报道原则,力争做好社会的“观察哨”和“监督岗”,着力于发现并解决具有广泛关注度的社会问题。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更是机关报职责的应有之义。由于机关报所具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其监督往往更加有效,解决问题更加得力。正因如此,机关报在有关舆论监督的报道中,更要坚持理性、建设性的报道原则。监督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有了这样的出发点,社会新闻的报道视野就会更广阔,眼光更独到,报道效果也会日趋良好,获得市民和政府的广泛认同。

发挥党报社会新闻报道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报纸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报纸如何正确把握社会新闻的价值取向,使社会新闻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党报理应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具体包括:全面正确地反映社会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新闻的教化功能,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用健康的趣味引导读者等方面。

评论社会新闻范文范本篇三

社会新闻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逸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在我国,都市报与社会新闻有着不解之缘,都市报的崛起与社会新闻的勃兴存在着共时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新闻逐渐由边缘走向了主流。

都市报是市民报,市民性是其核心理念与精神。《华西都市报》对自身的定位是“市民生活报”,《燕赵都市报》则是一张致力于“为市井人家办报,让平民百姓爱读”的报纸。它们从创办伊始就大张旗鼓地进行社会新闻的报道,并且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这主要是社会新闻的品格与都市报的市场定位之间有着很大程度的契合。首先,社会新闻内容与市民生活有着天然的贴近性,社会新闻以社会生活为报道领域,它关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社会活动、社会现象、社会风尚等多个方面,内容鲜活,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次,社会新闻的特质与市民的心理相契合。社会新闻中的市井故事、奇闻轶事、伦理道德事件以其轻松诙谐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了市民的猎奇心理,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放松心灵的栖息地第三,社会新闻表现手法与市民情感的接近性、融合性。都市报社会新闻以可贵的平民视角来透析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把镜头对准普通百姓,让他们成为社会新闻的主体。都市报给予市民的是前所未有的人文关怀,其中体现的与市民的平等,对市民的尊重与关注,都增强了都市报的亲和力。

但是随着都市报的发展,都市报新闻出现了“社会新闻化”现象。以《燕赵都市报》4月份的报纸为例来解析此现象的内涵和表现。第一,社会新闻的比重过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新闻的比例失衡。通过统计,当月《燕赵都市报》社会新闻比例为%,如果除去体育新闻和娱乐新闻外,社会新闻在其他时政和综合新闻中的比重高达%第二,社会新闻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的界限模糊,存在着相互交叉渗透的现象,信息含量大的硬新闻少,第三,社会新闻琐闻化趋势明显。

原因解读。

第二,都市报从业人员存在着对受众需求的误读。受众的需求点、兴趣点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人们生活的风险与压力指数增大,周围不确定的因素增多,市民想从媒体那里获得的不仅是心理安慰与茶余饭后的谈资,新闻的本质也不是提供消遣,受众期待着新闻本质的回归。

第三,媒体对其社会责任的放弃。都市类报纸虽然以市场为指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需要恪守信息构成整体真实的原则,因为它的传媒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它强大的舆论引导力是毋庸置疑的。都市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新闻上的结构失衡,无疑是给受众准确判断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决策设置了障碍。

带来的后果。

第一,信息品质下降。信息品质由新闻传媒的信息绝对量和信息相对价值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新闻传媒的传播体现力和影响力。什么样的新闻其信息相对价值较大呢?无疑是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公民切身利益的硬新闻。而都市报中的硬新闻比重太小,这就对其信息品质存在着致命的伤害。并且都市报硬新闻软化的趋势明显,增加了硬新闻软化过程中的信息损耗。

第二,不利于受众对都市报忠诚度的培养。都市报对社会新闻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望者”的角色期待,使得受众不得不寻求其他的媒体接触,受众因此对都市报的依赖性减弱,这样不利于受众对都市报忠诚度的培养。

第三,传媒影响力不能适当发挥。都市报信息结构失衡,拟态环境失实,会对受众产生一种积累效应,使受众把精力萦绕于细枝末节的故事尤其是意义不大的社会琐闻上,而无法把握社会的主流。

第四,影响传媒的品牌和美誉度。信息品质下降,传媒影响力不能适当发挥,受众对都市报依赖性和忠诚度的降低,都会影响到都市报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都市报社会新闻还存在内容同质化的现象,似曾相识的内容、似曾相识的噱头,读者难免味同嚼蜡。

第五,不利于整个社会人文素养的提升。都市报新闻的社会新闻化,尤其是其中凶杀、诈骗抢劫等社会恶性事件偏多,负面报道比例失衡,使得人们对这一类社会新闻司空见惯、麻木不仁,处于一种漠视的状态,大众传播一定要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受众健康的旨趣。

都市报新闻的社会新闻化会带来诸多不良的后果,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媒体从业人员一定要深谙传播的哲学,把握好度的问题,谨防过犹不及。

评论社会新闻范文范本篇四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

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

教师节当日马云宣布将辞任阿里巴巴董事长的职务,以专注教育相关的慈善事业。马云将继续留任在阿里巴巴董事会,以指导管理层。马云从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发展到今天的阿里巴巴王国,其中离不开的是大胆尝试和创新。在他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拼者精神。

时事评论背景:

兵马俑何辜?一再被卷入是非。继陕西临潼山寨兵马俑景点被披露后,近日,某省另一文博园内出现的上千兵马俑又引争议。

时事评论观点:

在国内一些旅游景区,或是克隆、照搬,或是缩微、高仿,往往不难找到复制件。诚然,不能因为“看到一个地球仪,就大喊山寨地球”,但某些低水平拷贝所折射出的创新缺失与偷懒心态,的确是个问题。

评论社会新闻范文范本篇五

提到新闻的定义,新闻界普遍认同的概念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中国的新闻报道是无产阶级的喉舌论,强调新闻的舆论宣传作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报道国内外的大事。那么,在改革开放、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新闻报道将怎么做?我们的新闻报道具有中国特色,但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只强调新闻引导舆论的作用,淡化了它的舆论监督的职能。犹如人体内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只发挥红细胞的输送养料的功能,而忽视了白细胞抵御病毒侵害的功能。第二,只强调新闻的宣传职能,忽视了它反映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职能。第三,只强调其宣传的职能,忽视了全方位传递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的职能。于是,一种全新的报道模式在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史上应运而生,这就是社会新闻。社会新闻如何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呢?我想有这样几点。

一、从“俯视观众”到“仰视观众”

社会新闻一经播出,就被普通大众喜爱,追其根本原因就是,它的视角变了,以观众为本的方针,即由原来的我们报道什么观众看什么,为观众爱看什么我们采访报道什么。这种转变是由以前的“俯视观众”到“仰视观众”这一视角的转化。区区一字之变,缩短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突出了媒体服务大众的性质,为节目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节目定位的转变使节目的全体编播人员能真正“沉”到社会之中、百姓之中,在报道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观众坐在家里看电视由欣赏者变为主人,邻居家的家长里短就好像在眼前。《新闻夜航》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创办于1999年6月28日,栏目坚持民生路线和平民化报道风格,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生存状态,架起了一条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新闻夜航》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报道理念,让普通人成为节目的主角,运用百姓的语言,报道百姓的故事。

二、从“官方新闻发布”到?“为人民服务”

《新闻联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发布会,一直以来它以准确、权威而被许多人接受认可,但是,它于权威中又失去了许多亲切性,缺少了服务性。而社会新闻就有力地弥补了它的不足,“为人民服务”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已经深深扎根于所有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中。1944年,_参加普通战士张思德追悼会时,发表著名的演讲悼词《为人民服务》。他说:“我们的_和_所领导的八路军、_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是中国_对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社会新闻就成了它有力的倡导者和执行者。黑龙江电视台公共频道全新改版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口号“公共频道・帮忙频道”,设立了一个专门的节目叫《帮忙》,三位女记者化身“帮女郎”,为打电话的人帮忙,解决困难,节目收视率节节升高。社会新闻正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广大老百姓生活的知心人。“有困难、有问题,找媒体”已经成为许多群众的口头禅,充分说明社会新闻已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这信任和爱戴,就是对节目最好的回报、最高的奖赏。

三、从“单一性报道”到“万花筒式新闻”

电视里的新闻节目报道好像万花筒一样,包罗万象,它可以将视角投向各个领域,带给受众无限的新鲜感。社会新闻里的趣味性报道就好像一道爽口的凉菜,给人别样的清新。《新闻夜航》之所以受欢迎,也是它趣味性报道办得好,有吸引力,让观众在获得多方面信息的同时,感到观赏的惬意。《热带动物冰城过“暖冬”》就是其中一例,片子讲的就是动物园的热带动物们在哈尔滨度过了一个室外雪花纷飞、室内温暖如春的北国“暖冬”。调侃戏谑的笔触,加上热带动物憨态可掬的表情,将动物们初来乍到的不适应、闹情绪,到现在经过工作人员悉心地照顾后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观众看后可能不会开怀大笑,但一定会莞尔一笑。趣味性的报道可能不是万紫千红中最瑰丽的花朵,但它以自己的风采点缀其间,为整个节目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有益的启示。

社会新闻的报道方式求新求变,也给我们的新闻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新闻媒体应当成为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

如果说改革开放后新闻媒体的最大的变化在哪里,那就是由只对上级领导的关注,变化为对普通百姓的关注,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各种要求和愿望,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实践证明,这种沟通工作做好了,群众满意了,党的威信高了,党群关系就密切了,各项事业就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监督性服务类报道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为老百姓说话,是政府的喉舌。因为在任何时候,党和人民的利益永远是一致的。

2.新闻改革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二者辩证统一。拿2001年《东方时空》的改版说,改版后一片抱怨声和遗憾声――《百姓故事》中依稀可以看见当年《生活空间》的影子,《面对面》仍是《东方之子》的翻版,究其原因,它仅仅在形式上变化了,内容没有变。而《新闻夜航》改版后,由原来的只是重复省内的其他新闻,变为关注百姓生活。定位的转变加之整个形式的变化,使《新闻夜航》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不可缺少的精神快餐。它的成功就是把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节目显得新鲜、好看、耐人寻味。

3.新闻改革要以观众为本,帮他们排忧解难,注意双向交流。

新闻改革要贴近观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首先必须贴近人心,记者的心和群众的心应当是相通的、相连的,脉搏一起跳动。在报道内容上要集中反映广大群众的喜怒哀乐,体现群众的切身利益,向观众提供他们最关心、最渴望知道的各种信息。同时要注意观众的信息反馈。《新闻夜航》就十分注意与观众进行交流。不少新闻的导语里都写着,某某先生给我们打来电话,强调的就是把观众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尊重他们的呼声,维护他们的权益。在连续报道中也不断反映他们的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和问题,做到双向交流。

4.新闻改革必须强调整个节目的团队精神。

评论社会新闻范文范本篇六

绿色食品越来越成为时尚所在,以前风行过的_好像有点落伍了。在所有绿色食品中,纯净水是一种特殊的大军,娃哈哈、农夫山泉、乐百氏等比着劲儿阐述喝纯净水的好处,当然前提是必须饮用他们的品牌。那一句“乐百氏纯净水,27层过滤”便足以让无数人开怀畅饮一回了,这种广告主体的诉求深刻、透明,一如它过滤过的水源,让人产生一见忘不了的感受。更为重要的是喝着放心。就像白猫洗洁净广告上那位老大娘说的“这么多年用白猫,放心”。

最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广告:美的空调之巩俐篇。

古代人说什么“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如果与巩俐相比,便是小巫见大巫了。在巩俐为美的空调所做的广告中,她的这一笑是失败的,虽然她已是雍容华贵炙手可热的国际巨星,虽然也露出了那对可爱的小虎牙,但那一笑令许多观众在今天想起人仍觉得汗毛上竖,浑身起鸡皮疙瘩。其实想想巩俐拍过的几个广告片好像没有一个是有创意诱人的,几乎都是些垃圾广告,一样令人难以接受。

最煽情的广告:西门子之陈美篇。

广告多煽情,但煽的方式和力度多有差异,煽得最猛的当属西门子用陈美做的这条广告。这个华裔女孩凭着一把小提琴将世界玩转,当她拉着小提琴扮疯狂扮痴情扮激扬地在屏幕上为西门子煽情时,给人的感觉是够酷、够浪漫、够煽情。于是人们理所当然地记住了创造煽情的西门子。

新飞冰箱:新飞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这个广告曾经引起争议,语言学术界、广告评论界、竞争对手都加入了讨论的行列,褒也好,贬也好,反正新飞是没事偷着乐,毕竟广告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就是成功,新飞的`知名度不知又提升了多少。

孔府家酒: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1995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王姬为孔府家酒拍的广告,孔府家酒巧妙地把《北京人在纽约》的火爆嫁接到自己的广告中来,而一炮成名的王姬和“千万次的问”成为最大的记忆点,不过人们也记住了“孔府家酒,叫人想家”这句充满中国人伦理亲情的广告语。

润迅通讯:一呼天下应。

润迅是通讯行业里比较注重品牌形象塑造的企业,他们的广告总是大制作、大手笔,“烽火戏诸侯”篇就是润迅的代表作,反映了企业雄伟的气魄。

上海别克:当代精神,当代车。

直到通用别克轿车进入中国,才结束中国只能引进国外过时车型的历史,通用别克是第一个引进的当代车型,无论车型还是广告形象都体现了当代车的风范,不含一滴水分也许就是别克轿车当代精神的折射。

奥妮洗发水:黑头发,中国货。

当洗发水市场上的民族品牌一个接一个被吞噬的时候,只有重庆奥妮还屹立不倒,而且还大有向国际品牌发难的气势,“黑头发,中国货”就是对国货的自信和信心。

春都火腿肠:春都进万家,宾朋满天下。

评论社会新闻范文范本篇七

友情、亲情与爱情,坚强、执著与互助……。

他们是热心肠,他们有辛酸泪……。

他们无私奉献、无悔付出,他们传递爱心、传递信心……。

他们是城市的风景,是城市的标签,是城市的良心……。

他们用善良、敬业、诚信、爱心感染和带动了身边更多的人愿做好人、争做好人。

他们是平凡的,他们就在你我身边。

从1月1日到12月31日,《今晚报》推出了“身边好人365”全年专题系列报道,每天为读者记写一位“身边好人”。一篇篇鲜活的报道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同时,还得到了中央领导和_的肯定。

1月25日,__常委_到今晚传媒集团视察时,就曾为当天即将刊发的一篇“身边好人365”的报道确定了《背着同学去上课――两个“90后”的仁爱担当》的题目。

1月,__委员、_部长_也对“身边好人365”的报道内容予以了充分肯定,指出“该栏目开创了都市类报纸报道的新模式。”

采之于民,共荐“好人365”

评论社会新闻范文范本篇八

党报如何去争取更多的读者,从而更加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发挥好自己的指导性?党报惟一的出路就是改革新闻宣传,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党报社会新闻不是一味地争抢读者,而应当是用理性思维增加社会新闻报道的深度,把社会新闻报道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使之能给人以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从而给人以启迪。

以政治家办报的敏感选择社会新闻的切入点,体现党报的大家气派。

政治家办报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具有全面、正确、深刻的大局意识。一方面是抓住带全局性的问题做文章,运用正确的舆论推动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是抓新问题、新思路、新事物,使报纸真正出新闻,有活力。围绕这个原则,党报如何选择好社会新闻的最佳切入点,使党报的社会新闻宣传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的党报来说,在宣传上始终保持着稳重、严谨的特点,注重的是把党的政治观点、方针政策准确生动地体现和贯注到报道之中,让人“入眼”、“入脑”,真正地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但是,在报道社会新闻方面,如何既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既体现出党报的“大家气派”,又能雅俗共赏,还需进行努力探索。在此努力中,有些党报已见成效。

用全面厚重的报道,让社会新闻达到引导、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体现党报的权威性。

党报的权威性,是党报自身特有的一种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新闻报道之中,必然会呈现出它所具有的品位、内涵及其深度,通过及时准确地宣传报道党的声音,指导基层工作;通过客观真实地宣传报道基层的情况,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以其巨大的影响力而拥有广大的读者。党报自身特有的这种优势,要求党报的社会新闻报道充分地显示出全面、翔实、厚重的个性,用理性的力量给人以教益,在思想深处给人以震撼,使人产生一种心灵的颤动。党报要善于运用和充分发挥自己的这种优势,只要这样做,党报的社会新闻报道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亮点,也肯定能够创造出颇受读者喜爱的品牌。

运用逻辑思维,让社会新闻给人以理性的思考,体现党报的高品位。

党报的新闻报道尤其讲究纯真、准确和鲜明。要站在政治家办报的高度,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百姓敬重、信赖党报的宣传,因为百姓深知党报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的神圣使命。党报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通过新闻报道及时地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给百姓,使百姓明事、知理,从而不断地促进生产和生活的健康发展。百姓更为赞赏党报在宣传上能够始终不懈地追求并保持着较高的品位,这种品位就是理性,作为党报的新闻报道,只有挖掘出新颖的思想,只有具有理性的力量,才能给人震撼性的启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