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生平简介

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生平简介

时间:2023-07-31 12:53:52

相关推荐

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 画像

杜甫出生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家族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阳杜氏,自祖父杜审言起举家自襄阳迁至巩县。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成诗文,不过杜甫小时候也十分顽皮,院子里枣树熟了的季节,一天可以上树不知几回。

杜甫十几二十岁时好游历,四处出游,24岁时考试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谈诗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时节二人告别,杜甫结束游玩回到长安。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恰逢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由于杜甫家学渊博,其早年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达了他理想中的生活与抱负,另一方面显露了他关怀民生与驳斥政治丑恶的思想,逐渐走上了忧国忧民的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的政治日益腐化,其生活也逐渐陷入困境。

此时杜甫仕途也不顺,遭遇科考闹剧,士子全数落选,无奈之下转投权贵之门依然无果,困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

后来遭遇战乱,杜甫颠沛流离也始终不忘牵挂国家与百姓忧患。此后,杜甫在官场流离,遭遇了世态炎凉,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佳作。759年,杜甫开始在外漂泊,社会动荡,杜甫对混沌的政治痛心疾首,生活艰苦,此时作品的产量也极大。

此后,杜甫在船上飘荡,思乡心切却因生活艰苦而不能北上,最终于大历五年冬,死于一艘小船上,享年59岁。

绝句杜甫

杜甫一生留下诗作无数,他在经过了长期的漂流后重返成都草堂时,知道安史之乱已平,心境十分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忍不住提笔做此佳作《绝句四首》组诗,其中最有名的自然要数第三首: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

绝句之三《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陌生,我们早早地在小学课本就目睹过这首唐诗佳作的风采了。诗歌的前两句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风景的美丽,而后两句则表达诗人在看到吴船时产生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的译文是:两只黄鹂鸟在青翠的柳条之间轻快悠扬地歌唱,白鹭排成长队直直地冲向蔚蓝的天际。我呆立在窗边,能看到远处西岭上面常年不化的厚厚积雪,门前停靠着由万里之外的东吴赴此而来的渡船。

诗歌以极富生机的美丽景象起头,一开始就给人营造了一种清新畅快的情绪氛围,在诗歌的前两联中,杜甫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眼前的这幅春景,翠璧的绿色、黄鹂的歌声、飞天的白鹭,动静融合,交相辉映,十分传神。且在前两联中,杜甫以“两”对“一”,以“横”对“纵”将风景写得生动活泼,写出了自在的舒适感,也写出了自然的开阔。

后面两句中,诗人在窗前瞭望,因为早春的空气清新因而能看到远山的积雪,推远了意境,最后一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的复杂心境,睹物思情,念起故乡却未点破,在希冀与感怀之间显得意蕴深长。

丽人行 杜甫

《丽人行》是杜甫反应“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诗人杜甫通过描写杨家兄妹春游的场景,来表达统治者的荒淫腐败之风。为人称道的是《丽人行》中杜甫全篇未用讽刺之话但却通篇表现了讽刺意味,其诗艺术效果甚强。

杜甫《丽人行》插画

《丽人行》全诗粉三段进行赏析,第一段先是描写游行的仕女们的体态之美,“肌理细腻骨肉匀”,和她们所着的服侍之盛,“蹙金孔雀银麒麟”,以此来引出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和华丽服饰引人注目。

第二段描写的是宴会的盛大和豪华,还有他们所得到的非凡对待,世人以此为顾忌,均待之细心且谨慎,唯恐他们不满。第三段描写的是杨国忠的跋扈骄横,杖权弄势的气势无人能止。全篇诗篇所描写的场景十分宏达且艳丽,诗人的笔触甚是细腻生动,虽只是描写丽人游玩的生活场景,却很好的传达出为官者腐败奢侈的糜烂之风。

诗人杜甫描写的《丽人行》很好的讽刺统治者的无能和政府的腐败,当时的外戚夺权已成为统治阶层的一种普遍现象,外戚集团便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篡权夺势,奢侈享乐引得众百姓不满。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而杜甫以杨家兄妹的奢靡享乐的情形很好的讽刺了当下的时政,此诗含蓄而又深刻的批判了统治者的腐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