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的制作方法

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0-03-20 10:18:03

相关推荐

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钢筋砼结构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

背景技术:

预制钢筋砼结构梁是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梁。通常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制作,不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大大节约施工时间,预制钢筋砼结构梁既可作成独立梁,也可与钢筋混凝土柱组成整体的单层或多层框架。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形式多种多样,是装配式房屋建筑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

现有的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在进行工厂生产时其内部的的钢筋容易在浇筑混凝土完成后,需要进行振捣,混凝土拌和钢筋进行振动捣实的工序,以提高其强度,保证预制钢筋砼结构梁的质量,但是在振捣时容易导致钢筋产生位移,导致事先固定的钢筋位置发生变化,对预制钢筋砼结构梁的质量造成下降,且在进行大跨度的支撑时,需要多根预制钢筋砼结构梁进行拼接,现有的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在拼接时难以进行找正,多根预制钢筋砼结构梁难以处在同一中轴线上,导致多根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出现偏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以解决振捣时容易导致钢筋产生位移,导致事先固定的钢筋,位置发生变化,且多根预制钢筋砼结构梁进行拼接时难以处在同一中轴线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包括钢筋砼结构梁本体和连接支架,所述钢筋砼结构梁本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箍筋,所述第一固定箍筋的外侧拐角通过第一紧固钢丝捆扎有架立钢筋,所述第一固定箍筋的中端外侧通过第一紧固钢丝捆扎有梁侧构造钢筋,所述梁侧构造钢筋的外侧通过第二紧固钢丝捆扎有第二固定箍筋,所述钢筋砼结构梁本体的两端内侧设置有盲孔,所述钢筋砼结构梁本体的两端外侧设置有内卡头。

优选的,所述架立钢筋的数量设置不少于四根,所述架立钢筋呈矩形分布。

优选的,所述连接支架的内侧设置有固定销钉,所述连接支架的两端内侧设置有外置固定凹槽,所述内卡头的外侧与外置固定凹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销钉的外侧与盲孔插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箍筋的直径不小于8毫米,且直径不小于1/4架立钢筋,所述第一固定箍筋之间的间距不应大于钢筋砼结构梁本体高度的1/2且不大于400毫米。

优选的,所述连接支架的下方设置有混凝土支撑柱,所述混凝土支撑柱的顶端两侧与钢筋砼结构梁本体接触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

1.通过设置的第二固定箍筋可以对架立钢筋进行固定,保证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固定的架立钢筋不会产生位移,保证预先设置的钢筋骨架的位置能够保持不变,保证预制钢筋砼结构梁的强度达到设计效果。

2.通过设置的连接支架可以对多根钢筋砼结构梁进行拼接,在进行大跨度的支撑时,使得多根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可以处在同一中轴线上,便于对预制钢筋砼结构梁进行找正,避免多根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出现偏斜,提高建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砼结构梁本体截面图。

图中:10、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1、架立钢筋;12、第一固定箍筋;13、第一紧固钢丝;14、第二固定箍筋;15、第二紧固钢丝;16、内卡头;17、盲孔;18、连接支架;19、固定销钉;20、外置固定凹槽;21、混凝土支撑柱;22、梁侧构造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包括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和连接支架18,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箍筋12,第一固定箍筋12的外侧拐角通过第一紧固钢丝13捆扎有架立钢筋11,架立钢筋11的数量设置不少于四根,架立钢筋11呈矩形分布,第一固定箍筋12的直径不小于8毫米,且直径不小于1/4架立钢筋11,第一固定箍筋12之间的间距不应大于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高度的1/2且不大于400毫米,架立钢筋11的作用是把第一固定箍筋12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与其形成钢筋骨架,第一固定箍筋12的中端外侧通过第一紧固钢丝13捆扎有梁侧构造钢筋22,第一固定箍筋12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架立钢筋11和梁侧构造钢筋22的钢筋,梁侧构造钢筋22的外侧通过第二紧固钢丝15捆扎有第二固定箍筋14,第二固定箍筋14的拐角与梁侧构造钢筋22捆扎在一起,对梁侧构造钢筋22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在进行振捣时第二紧固钢丝15因为受力过大而出现断裂向下,避免梁侧构造钢筋22出线位移现象,避免了钢筋骨架的位置发生变化,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的两端内侧设置有盲孔17,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的两端外侧设置有内卡头16,连接支架18的内侧设置有固定销钉19,连接支架18的两端内侧设置有外置固定凹槽20,内卡头16的外侧与外置固定凹槽20滑动连接,固定销钉19的外侧与盲孔17插接,在进行多根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进行拼接时,首先把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对准连接支架18,使得内卡头16插入外置固定凹槽20内,使得固定销钉19可以随之插入盲孔17内,使得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能够与连接支架18固定在一起,且连接支架18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使得两个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能够进行拼接,连接支架18的下方设置有混凝土支撑柱21,混凝土支撑柱21的顶端两侧与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接触连接,混凝土支撑柱21会顶起两根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避免连接支架18受力过大,连接支架18起到限位作用,而混凝土支撑柱21起到主要的受力作用,由于连接支架18的限制效果,使得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能够处在同一中轴线上,使得多根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不会出现偏斜。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在进行使用中,首先把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对准连接支架18,把连接支架18移向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使得内卡头16插入外置固定凹槽20内,使得固定销钉19可以随之插入盲孔17内,使得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能够与连接支架18固定在一起,在对第二个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进行连接,保持连接支架18位置不变,移动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使其插入连接支架18的另一端,连接支架18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使得两个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能够进行拼接,在把拼接完成的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与连接支架18放置在混凝土支撑柱21上端,混凝土支撑柱21会顶起两根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连接支架18起到限位作用,而混凝土支撑柱21起到主要的受力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包括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和连接支架(18),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箍筋(12),所述第一固定箍筋(12)的外侧拐角通过第一紧固钢丝(13)捆扎有架立钢筋(11),所述第一固定箍筋(12)的中端外侧通过第一紧固钢丝(13)捆扎有梁侧构造钢筋(22),所述梁侧构造钢筋(22)的外侧通过第二紧固钢丝(15)捆扎有第二固定箍筋(14),所述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的两端内侧设置有盲孔(17),所述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的两端外侧设置有内卡头(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立钢筋(11)的数量设置不少于四根,所述架立钢筋(11)呈矩形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18)的内侧设置有固定销钉(19),所述连接支架(18)的两端内侧设置有外置固定凹槽(20),所述内卡头(16)的外侧与外置固定凹槽(20)滑动连接,所述固定销钉(19)的外侧与盲孔(17)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箍筋(12)的直径不小于8毫米,且直径不小于1/4架立钢筋(11),所述第一固定箍筋(12)之间的间距不应大于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高度的1/2且不大于40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18)的下方设置有混凝土支撑柱(21),所述混凝土支撑柱(21)的顶端两侧与钢筋砼结构梁本体(10)接触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包括钢筋砼结构梁本体和连接支架,所述钢筋砼结构梁本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箍筋,所述第一固定箍筋的外侧拐角通过第一紧固钢丝捆扎有架立钢筋,所述第一固定箍筋的中端外侧通过第一紧固钢丝捆扎有梁侧构造钢筋,所述梁侧构造钢筋的外侧通过第二紧固钢丝捆扎有第二固定箍筋,所述钢筋砼结构梁本体的两端内侧设置有盲孔,所述钢筋砼结构梁本体的两端外侧设置有内卡头,该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设置的第二固定箍筋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保证预先设置的钢筋骨架的位置保持不变,连接支架对多根钢筋砼结构梁进行拼接,在进行大跨度的支撑时,使得多根预制钢筋砼结构梁不会偏斜。

技术研发人员:师建国;李士伟;胡小丽;张兰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师建国

技术研发日:.05.30

技术公布日:.02.14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