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与流程

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4-07-17 13:26:23

相关推荐

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最高等级公路建设正处在“质”与“量”并重的重要发展阶段,桥头跳车以及高填放段、填挖结合部等位置因地制宜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引起公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的日益重视,汽车在桥头的行车机理很复杂,不同搭板长度、不同成降值及不同车型车速的影响程度各异。

土质不良产生沉陷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方,地下水位较高,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极限值,天然孔隙比较大,常含有机物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受破坏,强度便显著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且变形稳定历时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既便是在一些稳定地基,在外荷作用下,也无可避免出现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铣刨桥头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消除沉降差异,铣刨桥头路面过后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接着在桥面和地面的连接处进行桥背采用常规的填料,所述台背回填包括分层回填和试验检测,所述地基加固之后在桥头设置过渡段,所述铣刨桥头路面先采用测量放样,使用“点阵式”布置高程测量点,有伸缩装置的桥涵构造物布点从伸缩装置起不宜小于50m,无伸缩装置的桥涵从接缝处算起,无伸缩缝的桥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虽桥头两端沉降差异值较大,为减少处理工程量,可铣刨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既降低处治厚度又减小横向接缝数量,提高路面平整度和顺直度。

作为优选,在所述铣刨桥头路面进行接缝处理,纵向接缝上,下层之间错位至少为200m,横向接缝,相邻的层次间至少错升1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铣刨桥头路面后进行接缝处理,两个之间相互错开,增加后期出现高度差时,方便进行调整,同时也为后期调整预留一定的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台背回填前在桥台后方按照每15cm一层标记出刻度线,回填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每层表面平整,形成与路基相应的路拱,当桥台台背回填高度大于5m时,为减少不均匀沉降,在原地面和台背顶部各增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应垂直于路线方向,搭接宽度不小于2o厘米,四角固定牢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层的压实,从而增加每层之间的紧密度,从而增加整个涂层的受压强度,配合土木格栅,从而避免涂层受压向着两侧移动,进一步的增加整个泥土层的受压效果,也可以避免土层受压发生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碾压宜采用振动压路机先进行稳压,然后低振2遍,最后静压,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碾压时在桥台附近应保留0.5m的安全距离,在安全距离内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夯实,并注意防止任何可能对结构物的损坏,直到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次夯实,配合振动压路机,增加了整个土层的强度,同时保持0.5m的安全距离,避免在施工时对周边的物件和人造成损伤,提高整个操作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试验检测按照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进行施工,控制每天填筑不超过4层,压实度按照每50m一个点的频率进行检测,不足50m时至少检测一点,压实度标准为96%以上或者沉降差在2mm以内,严格控制施工程序,上道工序不合格,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于泥土在首次承压过后,需要通过静置去了解到泥土实际的受压情况,从而避免当次施压后进行检测,会出现实验数据偏差,从而避免后期优于试验数据骗到导致的问题出现,接着通过设置多个检测点,使得整个数据更加的严谨。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段其长度为10-50cm的引导过度段面层铺设砼异性预制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过度段,使得桥面和地面之间的连接处能够减缓两者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得整个桥面的高度更加贴近地面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填筑过程中填筑的一定厚度采用级配碎石或沙砾。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材料本身的结构特性,其整体的沉降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且无毛细水作用,可以防水和加速排水,从而达到预防沉降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上述所示,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铣刨桥头路面,铣刨桥头路面先采用测量放样,使用“点阵式”布置高程测量点,有伸缩装置的桥涵构造物布点从伸缩装置起不宜小于50m,无伸缩装置的桥涵从接缝处算起,无伸缩缝的桥梁,加铺沥青混凝土消除沉降差异,在铣刨桥头路面进行接缝处理,纵向接缝上,下层之间错位至少为200m,横向接缝,相邻的层次间至少错升1m。

如上述所示,铣刨桥头路面过后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接着在桥面和地面的连接处进行桥背采用常规的填料,填筑过程中填筑的一定厚度采用级配碎石或沙砾,台背回填前在桥台后方按照每15cm一层标记出刻度线回填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每层表面平整,形成与路基相应的路拱当桥台台背回填高度大于5m时,为减少不均匀沉降在原地面和台背顶部各增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应垂直于路线方向,搭接宽度不小于2o厘米,四角固定牢固,碾压宜采用振动压路机先进行稳压,然后低振2遍,最后静压,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碾压时在桥台附近应保留0.5m的安全距离,在安全距离内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夯实,并注意防止任何可能对结构物的损坏,直到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如上述所示,台背回填包括分层回填和试验检测,试验检测按照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进行施工,控制每天填筑不超过4层,压实度按照每50m一个点的频率进行检测,不足50m2时至少检测一点,压实度标准为96%以上或者沉降差在2mm以内,严格控制施工程序,上道工序不合格,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先进行桥台施工,及时台背回填,桥台台背和锥、护坡的回填施工宜同步进行,尽量避免不均匀沉降导致锥、护坡开裂破坏,充分利用重型机械碾压密实。

如上述所示,地基加固之后在桥头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其长度为10-50cm的引导过度段面层铺设砼异性预制块。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铣刨桥头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消除沉降差异,铣刨桥头路面过后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接着在桥面和地面的连接处进行桥背采用常规的填料,所述台背回填包括分层回填和试验检测,所述地基加固之后在桥头设置过渡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刨桥头路面先采用测量放样,使用“点阵式”布置高程测量点,有伸缩装置的桥涵构造物布点从伸缩装置起不宜小于50m,无伸缩装置的桥涵从接缝处算起,无伸缩缝的桥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铣刨桥头路面进行接缝处理,纵向接缝上,下层之间错位至少为200m,横向接缝,相邻的层次间至少错升1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背回填前在桥台后方按照每15cm一层标记出刻度线回填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每层表面平整,形成与路基相应的路拱当桥台台背回填高度大于5m时,为减少不均匀沉降在原地面和台背顶部各增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应垂直于路线方向,搭接宽度不小于2o厘米,四角固定牢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宜采用振动压路机先进行稳压,然后低振2遍,最后静压,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碾压时在桥台附近应保留0.5m的安全距离,在安全距离内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夯实,并注意防止任何可能对结构物的损坏,直到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检测按照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进行施工,控制每天填筑不超过4层,压实度按照每50m一个点的频率进行检测,不足50m2时至少检测一点,压实度标准为96%以上或者沉降差在2mm以内,严格控制施工程序,上道工序不合格,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其长度为10-50cm的引导过度段面层铺设砼异性预制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筑过程中填筑的一定厚度采用级配碎石或沙砾。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桥头跳车防治结构及其铺设方法,包括铣刨桥头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消除沉降差异,铣刨桥头路面过后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接着在桥面和地面的连接处进行桥背采用常规的填料,所述台背回填包括分层回填和试验检测,所述地基加固之后在桥头设置过渡段。本发明专利桥头两端沉降差异值较大,为减少处理工程量,可铣刨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既降低处治厚度又减小横向接缝数量,提高路面平整度和顺直度。

技术研发人员:周萍儿;龚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龙德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10.17

技术公布日:.02.14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