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高中计算机课本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高中计算机课本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时间:2020-02-17 13:00:36

相关推荐

高中计算机课本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高中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

①在从计算机教育转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当中,最关键的转型就在于从关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转向信息素养的培养。

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实际教学活动的总目标。

③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以打造基础,提供人生发展的基石为宗旨,在技术能力培养方面,不片面追求技术的“深度”,而是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反映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和前沿动态,以激发学生对新技术的追求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④强调问题解决,倡导创新实践,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⑤鼓励积极表达,强调交流与合作;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创造有特色的教学。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课程标准还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一步说明了分目标。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上突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及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结构体系

我市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均使用广东教育出版社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为全体高中学生共同学习的基础内容,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及后续选修模块内容的衔接性、重复度等,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也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因为是整个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最为基础的部分,必修模块一般在高中一年级开设。

五个选修模块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选修部分充分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的多样性特征。

各选修模块内容的设计既注意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同时又关注到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

具体来说,选修部分的五个模块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体现教育的时代性要求。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技术掌握与使用过程中,逐渐领会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为增强课程选择的自由度,五个选修模块平行设计,相对独立。

四、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

①从内容侧重点上看,已经从过去的“操作”步骤叙述向“问题”解决过程转变,克服了过去教材中内容与习题设计侧重于软件的操作步骤,忽视信息技术在学习与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问题。从案例选材上看,大多选取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易于理解并且有亲切感。

②从活动设计上看,已经从过去的活动任务单一化向活动任务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并在活动中体现多元化的评价,克服了以往教材中活动设计脱离地区差异、脱离学生的心理年龄与实践能力,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实际情况。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从难易程度不同、地区信息技术发展不均衡和学生个性差异等方面加以考虑,力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③从培养目标上看,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知识技能训练向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转变,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教材注意渗透人文教育,克服了过去教材上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实现了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构建。在教材设计中尽可能创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将知识、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体验人文情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④从编排结构上看,既注意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又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心理规律,注意教材设计的灵活性、开放性,体例新颖,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各模块内容根据地区差异、社会实际与技术发展情况有合理延伸与拓展。

五、总结

从教材结构体系和特点上可以看出,教材符合高中信息技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但是,由于出版时间较早,加之地域的发展水平不同,教材内容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有一定的差距,要更好的使用教材,需要正确处理好不同学段及不同模块之间的“衔接”:

①“衔接”不只是简单的连接,其外延包括总结、提升、拓展、深入甚至超越。

②关注内容“衔接”的层面:有技术方法层面、技术原理与技术思想层面、运用技术解决问题层面、作品创作层面等。要抓住重点,避免基于工具和作品制作层面的简单重复。

③关注“衔接”处理的方式:技术方法---螺旋上升;技术原理与技术思想---增加与深入;运用技术解决问题---强调经历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作品创作---突出表达创意和实现有效的交流等。

建议:

(1)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修改案例,尽量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2)更多的给学生以“实践任务”,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动性。

(3)在做好归纳提炼的基础上,适时删去一些过时或淘汰的内容,引进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新知识。

参考文献:1、《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蚌埠教育网,05月29日

2、《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实验报告,广东信息技术教研网,广东信息技术教研网,05月29日

3、《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百度文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