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疾病的隐喻读后感锦集

疾病的隐喻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2-06-21 09:32:16

相关推荐

疾病的隐喻读后感锦集

《疾病的隐喻》是一本由[美] 苏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疾病的隐喻》读后感(一):对于疾病的浪漫化和污名化

“浪漫” 的肺结核:结核使生命热烈燃烧因而加速了生命的进程,就像流星划过天际。想到李宗盛的 “恋爱就像是一场高烧,思念是紧跟着的好不了的咳”。还想到《红楼梦》里林黛玉被怀疑是肺结核(一种猜测),很多人认为这对于林妹妹而言过于 “不” 浪漫。但根据本书的观点,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下,这其实是一个很 “林妹妹” 的病:柔弱,苍白,精神性,过早结束的生命。 不过说回书本身,疾病到底是纯然生理性的还是有一定精神性存在,这一点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往往过于强调疾病的精神属性,患者作为受害者受到了不恰当的谴责:因为你意志不够坚强,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所以疾病才找上你并无法痊愈。但这只是由于人们的认知不够产生的臆想。 作者将癌细胞无限扩张与人类增长模式和环境问题类比,并将此作为大众对癌症厌恶的一个原因,这个观点也蛮有意思的。书里提到,作者本人在越战爆发时写下 “白人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肿瘤” 。这句话在我看来应该是 “人类就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肿瘤”。

《疾病的隐喻》读后感(二):新隐喻和新恐惧

桑塔格对于结核病、癌症、艾滋病(穿插着梅毒、瘟疫等)的讨论,是“反对阐释”一书所涉观点的一种应用。

首先「秩序是政治哲学最早关切的东西」,因此疾病——尤其是那些前工业社会的毁容疾病和现代医学诞生后的疑难杂病——成为了异乡、他者、原始、工业等一切带有新生“阐释”色彩的非黑即白概念的隐喻载体,这些实体是被建构的,是新的,却不是凭空产生的:皆为(或被恐惧为和被怀疑为)破坏秩序的潜在力量。

「把某种现象描绘为癌症,就是在煽动暴力。在政治话语中使用癌症意象,就是在怂恿宿命论,使“严厉”措施正当化—同时,它也极大地强化了这一广为流传的观念,即癌症必定是致命的。」

虽然现代医学让很多过去的恐惧消失了,但同时创造了更多琐碎和密集的新恐惧,致命与否完全不重要,作为患者的个人和作为集体对面的个人之间的交集在于共享这种新恐惧。

《疾病的隐喻》读后感(三):疾病的隐喻

结核病:激情与消耗激情,与爱情和相思相关,与贵族和身份相关

癌症:激情的缺乏。后与殖民、增殖、入侵有关。

一类隐喻关乎自身,借舒自身情感。一类关乎社会,诊断社会病症。

‘十八世纪发生的社会和地理流动使财富和地位不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有待确认的东西。确认的方式使凭借有关服装的观念和对待疾病的新态度。服装(身体的外部装饰)和疾病(身体的内部装饰)双双变为比喻,来喻示对自我的新态度。’

政治哲学:疾病源于失衡。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正常平衡,以政治学术语说是恢复正常的等级制。

如果真的没有流动,就可以安于现在的地位了。所以使人痛苦的是更好的可能性,使人快乐的也是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决定了是痛苦还是快乐。

篇二 艾滋病及其隐喻

在疾病被赋予的某些道德判断下,潜藏着关于美与丑,洁与不洁,熟悉与陌生或怪异的判断(事实上美与丑、洁与不洁等判断形成要早于审美判断和道德判断发生分裂并似乎最终走向对立的时刻)

目前艾滋病并未被心理化,是向麻风病、梅毒这样前现代疾病形式的一个倒退。

在以前,疾病是群体灾难,是对共同体的审判。

对瘟疫的描述:瘟疫来自他处。外在于自身(社会)

《疾病的隐喻》读后感(四):讨论自己看到的

作为论文,使大脑要转动的更多,才可以看到作者所有想表达的。而我自己第一遍的观点: 1.道德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文字的力量可以把一件事描述的色彩斑斓,一道食物香气扑鼻。但也可以把事物夸张话放大化 2.社会的风潮是一小步一小步推动的,利用历史,形成潮流t推动想法是个完全可以借鉴的好方法,像维密卖内衣而举办维密秀,米其林为卖轮胎,而评估米其林餐厅。一顿时期的西方以病态苍白瘦,早死为美好,而健康却被排斥,庸俗话,而现在又稍稍崇尚健康。现在的中国社会大趋势以瘦,骨感为美,在潜意识之下想到美人一定要瘦,无论多么苗条的人都念叨减肥,为了瘦跑步减肥,节食,甚至一天都不怎么吃饭的大有人在,像流行结核病盛行而西方社会以结核病为自身升华,优雅的美的时候。在现在看来就不能理解,病弱缠绵,生命还没有开始就凋零的美是病态的。不禁思考那现在一心追求的瘦是什么?是自己觉得美?还是大环境之下,自己大脑被侵袭觉得美?环境里面的因素会在悄无声息中侵袭,一点一点的蚕食。如果当今的美不过是未来某一时刻的又一不理解,以生命甚至苦痛来换取身体素质的下降,生活质量的下降,是否有必要!不是推崇放任自己的身材,而是按照自己最舒服,最健康的状态去做。 想起《人类简史》里说到一个观点,社会的体系是人们想象构造的,所有的道德审美我们遵守的作为原则的,都并非原本存在,是为了维系自然体系,人类社会而来束缚人类的,对疾病加诸的隐喻,将其他的事物套在另一个事物上,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将某样东西神秘化,这是自古即有,社会难以改变,但可以改变自己的看法

《疾病的隐喻》读后感(五):NB

26

那个腹部隆起的人孕育着自己的死亡。

51

古代世界对疾病的思考,大多把疾病当作上天降罪的工具。

52

像任何一种极端的处境一样,令人恐惧的疾病也把人的好品性和坏品性统统都暴露出来了。

54

至少,疾病的不幸能够擦亮人的眼睛,使他看清一生中的种种自欺和人格的失败。

60

不能生育的女人会得癌症,退休的男人亦难幸免,好像一定要有个出口,好释放受阻的创造之火。

62

在大多数癌患中,普遍存在着一类人格构成以及一种为癌症患者所共有的在癌症恶化前就已确立的世界观。他把癌症患者的基本情感模式划分为3种: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其标志是疏离感;成人期,其标志是有意义的关系的缺失;最后是认定生活毫无意义。勒山写道,癌症患者几乎无一例外地瞧不起自己,瞧不起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癌症患者没有情感和自我。

63

癌症的主要病因:长久的伏案研究工作或者案头职业,公共生活的动荡和焦虑,患得患失的野心,动辄发怒以及过度的悲伤。

130

为有关疾病的猜疑、怀疑和忧惧而提前苦恼或过度苦恼之时,是在我们能够说自己患病之前;我们不能肯定我们是否患病;我们一只手去号另一只手的脉,我们的眼睛审视着我们的尿液,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因疾病而饱受焦虑之苦,在疾病真正到来前,我们就已撑不住了……

正如疾病是人生最大的不幸,疾病最大的不幸是孤独:当疾病的传染性使那些本该前来助一臂之力的人避之唯恐不及时,甚至连医生也不敢前来时,这是对病人的公民权的剥夺,是将病人逐出社会。

131

那么,花去的时间可能长达几星期:对那些认为自己是在等待死刑判决或开释判决的病人来说,这是极度折磨人的拖延。许多人因恐惧化验结果,恐惧自己的名字被列入使自己日后陷入受歧视或更糟糕境遇的另册,或出于宿命论(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而不愿去做化验。

138

即众多的疾病,或者甚至是大多数的疾病,并非真正的“身体”疾病,而是心理疾病(比较保守地说,是“身心失调”) (that many or even most diseases are not “really” physical but mental (more conservatively, “psycho-somatic”)),这种看法,再加上其对病因和意义的过多的解释,以一种新的样式使瘴气说的形式永恒化了,在二十世纪获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功。

139

艾滋病使癌症变得平淡无奇。

151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癌症一直是最适合这种世俗文化的需要(既通过疾病意向来进行谴责,惩罚和审查)的一种疾病。癌症是个体的一种疾病,它不被认为是某种行为导致的后果,而是行为失败(如不节制,不能适当自控,不能适当发泄)导致的后果。在20世纪,要对流行病进行道德解释,已变得几无可能了—但那些性传播疾病不在此列。

164

性不再意味着性伙伴们脱离社会的行为,不能被看作仅仅两个人之间的交媾;它还是一根与过去项链的传播链条;“因此,务必记住,当一个人发生性行为时,他不仅是在和当下的那一个性伙伴发生性行为,而是在和那个性伙伴在过去间与之发生性行为的每一个人发生性行为。“

169

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的一套话语是。消费,增长,做你想做得,享受你自己。在富裕国家,自由越来越被等同于 个人实现—独自享有或者实践的自由。身体被再度想象成一个工具,越来越被用于执行各种各样自我改善和力量提升的计划。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