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描写名人的作文600字300字

描写名人的作文600字300字

时间:2020-12-03 10:36:41

相关推荐

描写名人的作文600字3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描写名人的作文600字3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描写名人故事的作文500字 我最崇拜的人——郑和

语文书第二单元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名人,有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乐观向上的阿炳等,但最令我敬佩的还要数航海英雄郑和了。

郑和是一位了不起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在海上去世,可见他对国家的忠诚之心,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他国家的航海家出海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郑和却不同,他是和平的使者,跟亚非地区的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我国的航海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现在,很多国家还流传着“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一心报国,是和平的象征,令我敬佩。

最令我崇拜的还要数郑和遇到灾难和突如其来的敌情镇定自若的精神。在航行的途中,好几次遇到滔天大浪,但他镇定自若,率领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前行,一次次化险为夷。更可怕的是遇上海盗,可他毫不畏惧,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不慌不忙地将海盗团团围住,巧施计策,扔下火把。海盗的船被烧着了,只好乖乖地做了俘虏。要是其他人来指挥船队,见到穷凶极恶的匪徒,早就吓得魂飞魄散,立刻投降了。

郑和以他卓越的胆识和丰富的航海经验他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长大以后就要像郑和一样,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第二篇

描写名人的作文700字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成功了!她向世人证明了什么叫“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了抗疟疾药研究的任务,屠呦呦担任科技组组长,从那天起,她便在这条寻找抗疟疾药物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屠呦呦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到此次研究中。起初,她从古籍《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到启发,找到了808味可能抗疟疾的中药,开始了漫长的发现之路。

一干就是一天,一天都在研究室里,不踏出门半步,也不知多少个无眠之夜坐在试验台前,也不知多少节假日在研究室里度过。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她没有退缩,实验,实验,再实验,这个不行还有那个,总有一种元素可以治疗可怕的疟疾!抱着这样的心态,50多岁的屠呦呦反复从这几百多个样品中寻找梦寐以求的元素,寻找着那老百姓急需的药物。

很难有拥有如此顽强毅力的人,屠呦呦与她的团队废寝忘食,多年的寻找中,她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也许这种精神感动了上帝,她找到了!她找到了!历经380多次试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她查阅了大量文献,借鉴了了古代用药的经验,设计了许多种提取的方法,终于在1971年从黄花蒿中发现了抗疟疾有效提取物。1972年,她在青蒿中提取到了抗疟疾为100%的“青蒿素”。

这还不够,又是7年,一种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的双氢青蒿素诞生了,这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礼物,她的发现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她是世界的恩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冥冥中安排,屠呦呦的人生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屠呦呦是一朵花,中国当代医学科研最灿烂的一朵,历经40年风霜雨雪,春华秋实,这朵花终于彻底绽放了。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社会,给国人争光,给人类造福,功在当今,富润后世!

请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屠呦呦!

第三篇

描写名人的作文500字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9月,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了新篇章,在“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得此奖的空白,她以“抗疟神药”拯救千万人生命,在中华科技史上书写下又一段传奇。

传奇的锻造者,名叫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发中心主任。

时间追溯到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523“,屠呦呦临危受命,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由于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通风设施也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摇瓶了”外,她还经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疾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试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成功在19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试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她又发明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屠呦呦说:“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一概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第四篇

描写名人的作文700字 我最崇拜的人

她,虽然,生活在无声无色的世界中,但她坚强的活了下来;虽然,上帝给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但她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她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而且从小就有着极高的天赋。但是,小海伦在一岁半时被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成了一个又聋又哑的人,而且,脾气越来越坏。就在这时,良师益友安妮·沙利文小姐出现了。她帮助海伦克服重重困难,让海伦学会了阅读、算术、书写和说话。让海伦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并且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最终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读了这篇文章,我十分感动:海伦·凯勒她坚强地面对挫折,并且有勇气去战胜它们,但我更多的是对她深深地崇拜和敬佩。海伦面对她苦难的一生,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屈服,并且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最终她战胜了命运,成为了生活的强者!海伦身为一个残疾人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得比正常人更有价值,有意义。最后,海伦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学会了许多技能,还学会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说话。

比起海伦·凯勒,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我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和健康的身体。但为什么我不如她呢?因为,我没有珍惜舒适的条件,更没有她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态度!和她比起来我真是太幸福了。我是一个正常人,看得见,听得着,可以说话唱歌,可以正常的和别人交流。但是我没有努力,没有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前进,没有勇敢的面对挫折,没有足够强大的自信心。所以,我要向她学习,学习她的一切优点,努力,努力,再努力!为了理想我要勇敢前进!

用“依米”(一种花名)来形容海伦·凯勒再贴切不过了。“依米”通过四年的积累开出了美丽的四色花,但花期很短。海伦·凯勒也是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学习,开出了最美的人生之花。但唯一不同的是:这朵人生之花永垂不朽!它开在了漫漫的历史长河,越开越灿烂,经久不败,开遍了古今中外,它是人类的巨大财富。

第五篇

写名人的作文500字 鲁迅少年时代的故事

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安桥头、黄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鲁迅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第六篇

关于写名人的作文600字 从“三无”到享誉世界

她,是“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没有院士头衔;她,却因诺贝尔奖,从而走向世界医学的最前沿。她,就是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屠呦呦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的一户普通人家,当时家乡肆虐的疟疾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凭着对中医的喜爱以及治愈疟疾的希望,她义无反顾的进入了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实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发现一种“绿色神药”。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也许正因如此,屠呦呦与青蒿素才结下了不解之缘。

昏暗的研究室里,桌上摆放着老旧的仪器,地上堆摞着各种医学书籍、杂志,屠呦呦忙绿的身影穿梭在其中。她一会儿翻翻医学名著,一会儿摆弄着各种仪器,但不管什么情况下,她的手里都拿着一枝笔,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只要脑子中闪现出思想火花,手中的笔就立刻开始写个不停。地板上,鞋底上,甚至衣服上,处处写着复杂的公式。屠呦呦的脑子里、心里都只有一个目标---找出“绿色神药”!她一次又一次坚持不懈的实验着,即使失败了,也不气馁,调整好思路后,又一次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去。有时候,为了尽快看出效果,屠呦呦不惜以身试药,从而患上了许多慢性疾病,但尽管如此,屠呦呦依然没有放弃实验,她拖着病弱的身躯,继续奋斗在实验的最前线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后,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终于发现了能够抵抗疟疾的青蒿提取物。

1年后,屠哟哟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把青蒿素的疗效整整提高了10倍! 世界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而震撼,医学界为屠呦呦解决医学难题而震撼!他们为这位年过花甲老人的坚持不懈、知难而进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动。屠呦呦奶奶,你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第七篇

名人故事作文1600字 名人学习故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第八篇

关于写名人的作文700字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她默默无闻地在研究室里潜心钻研,被世界文化理事授于"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她发现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她还撰写了《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她就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中国药学家。1930年12月30 日生于浙江宁波,父亲在一本《诗经》中根据"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他的女儿取名为"屠呦呦",从此屠呦呦与青蒿素结下了不解之缘。

儿时的屠呦呦在家乡亲眼目睹了疟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从小就对中药感兴趣的她下决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的屠呦呦接受抗疟疾药物研究并担任组长。她查阅了大量文献,借鉴古代用药的经验,她与工作团的成员们沉迷于实验研究中不能自拔,有时工作地忘了吃饭,还有时过夜不睡觉地钻研,虽然长出黑眼圈,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工作的兴致。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地过去了,她与工作团的成员们进行了380次实验,得出了190多个样品, 2000多张卡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 1971年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疾有效提取物,她们用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一次的发现让屠呦呦坚信一定能发明出抗疟药物。

1972年,屠呦呦与同事们进一步了解青蒿,并从中提取了一种分子,命名为青嵩素,他们进一步发明钻研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在团队们的不断合作和团结下他们针对疟疾根治,在实验室里不断奋斗,并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出了双氢青蒿素,这一药物的发现挽救了数百万在生死线上垂死挣扎的人,对世界作出了难以想象的负献。

面对"诺贝尔奖"这一巨大荣誉,屠呦呦总是说是属于科研集体团队的每一个人和国家科学集体的。她还坚信这一奖项会激励更多的人。

屠呦呦奶奶,您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您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可您却那么谦虚,您是那么的默默无闻,我要向您学习这种执着坚持的伟大精神。

第九篇

写名人的作文400字 我与作家零距离

早上,同学们个个活力充沛、精神抖擞,因为,有一位著名作家——常新港要来我校举行一场签售会。

签售会?我没听错吧,这可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第一场作家签售会,我相信,同学们跟我一样,心里满怀期待,一颗心早就已经飞到操场上去了。

来到操场,常伯伯早早就在那等着了。他高高瘦瘦,满脸笑容,是那么地平易近人。常伯伯拿起话筒让我们猜他小时候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哈哈,结果出来了,认为他是坏学生的同学较多。“觉得我是好学生的心地比较善良,觉得我是坏学生的,恭喜你们,答对了!”常伯伯很幽默风趣,一开口讲话就逗笑了全场人。

接下来,则是常伯伯的“故事时间”,只见他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他儿时的故事,我们都沉浸在故事中,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哈哈大笑。

最后,就是热闹的签售会了,那中黄色的桌子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同学们盼望着可以早点轮到自己。过了好一会儿,我的书终于来到了常伯伯的手中,“嚓!嚓!”签字笔飞快地在书上行走着,眨眼间,我的两本书就签好名了,太棒了!

回去的路上,我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将书紧紧地捂在胸口,耳朵里还回响着常伯伯的话:写作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第十篇

名人多喝称“豪饮”,凡人多喝叫“贪杯”。名人与凡人握手叫“亲切”,凡人与名人握手叫“巴结”。名人强词夺理是“雄辩”,凡人据理争叫“狡辩”。名人无稽之谈谓“名言”,凡人的谨慎之言谓“废话”。名人的空话为“指导”,凡人的实话叫“唠叨”。

这个世界上唯一平等的事就是每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面对众多不公我们可能感到很不幸,但我们还是活到了现在。打败不公成了我们活着的又一理由,而我们所有活着的人几乎都做到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