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十二五”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农民增收对策及措施简析

“十二五”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农民增收对策及措施简析

时间:2024-04-14 09:12:54

相关推荐

“十二五”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农民增收对策及措施简析

经济要发展,关键在农村;农村要发展,关键在农民;农民要发展,关键在增收。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根据秦安县农业、林业、畜牧、财政等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对叶堡、安伏、王尹、云山等乡镇农民增收的困难问题的调研情况,结合秦安农村统计工作的实际,浅谈一下“十二五”期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对策及措施。

一、全县农民收入现状、结构及特点

近年来,针对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干旱多灾、自然条件严酷的现实,秦安县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启动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工程,积极实施“四轮驱动”战略,大力发展以苹果、桃和花椒为主的林果业,以规模养殖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以小商品经营为主的商贸流通业,以有组织输转为主的劳务产业,积极引进建设龙头企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2848.43元,较的1538元净增1310.43元,年均增长16.2%,其中工资性收入949.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3%%;家庭经营性收入1656.3元,占58.1%;财产性收入83.3元,占2.9%;转移性收入159.4元,占5.6%。

从全县农民收入的来源构成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林果业增收。底,全县果果园面积37.39万亩,果品总产值达4.41亿元,人均71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1%。二是养殖业增收。坚持以增量、增值、增收为目标,在全力抓好规模养殖的同时,积极发展千家万户养殖,不断扩大畜禽饲养总量,先后建成了蛋鸡养殖、放养山鸡养殖、瘦肉型猪养殖、奶牛养殖、肉牛养殖、獭兔养殖和紫花苜蓿生产等7大畜牧生产基地,使养殖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主导产业。底,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14973户,养殖专业村118个、家庭养殖场159个,畜牧龙头企业10个,畜禽饲养总量达到352.7万头(只),年产值2.76亿元,人均4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8%。三是商贸业增收。商贸流通业是我县带动力强、收益面广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各类市场达到41个,从业人员1.8万人,年交易额6亿多元,直接或间接解决了5.7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依托新疆、青海、西藏、宁夏等秦安商会,促进了商贸流通领域的不断拓展,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劳务增收。全县有劳动力34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15.3万人。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培训,打造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大地湾建筑工”、“娲乡家政妹”、“成纪服务员”、“羲皇保安员”、“秦安名厨师”等劳务品牌。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面对金融危机对劳务输转的影响,积极联系劳务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组织输转劳务人员,保证了劳务工作平稳运行,促进了全县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和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全县共输转城乡剩余劳动力10.68万人(次),涉及餐饮、建筑、家政等10多个行业30多个工种,创劳务收入9.33亿元,人均收入151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2%。五是落实惠农政策增收。秦安县按照中央、省、市有关精神要求,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教育“两免一补”等各项惠农政策。还通过政府补助一半、农民自筹一半的办法,鼓励农民栽植果树,对果实套袋、玉米全膜覆盖、良种繁育户,政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对发展规模养殖的农户、协会组织也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调动了农民的种养积极性。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困难和问题

秦安县农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2825元仅超出了23元,比全省的3425元少577元,比全国的5919元少3071元,促进农民增收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全县农村群众中文盲或半文盲较多,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新的思想和观念不能及时接受,种植、养殖等新品种、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掌握、推广和应用,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由于受文化程度和劳动力技能的影响,致使农民工就业面窄、择业竞争能力低,制约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虽然县上已组建了一批果品营销企业,果椒、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40多个,但由于运行机制、制度还不够健全,缺少必要的培训和规范,仍沿用粗放、分散、自发式的家庭经营模式,广大群众的品牌意识、组织经营意识比较淡薄,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多等,直接影响着产品价格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农业基础弱,工业反哺作用差。虽然秦安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条件改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建成了一批以农村道路、人畜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小提灌工程为主的农业农村设施,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有些项目,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技术和农业项目难以推广应用和实施。另外,金融信贷渠道不畅,贷款难的问题相当普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冻灾、旱灾、雹灾等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农民增收。同时,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规模小、档次低,对农业几乎没有反哺作用。四是农产品价格低,农民工工资拖欠。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支出,受市场因素的制约,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不大甚至下跌,销售收入很难提高,致使农民增产不增收。同时,由于有些用人单位拖欠工资,部分农民工年终拿不到应有的报酬,挫伤了农民的打工积极性,影响了收入增长。五是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尽管全县贫困面在逐渐减少,但因疾病、灾害、供给学生返贫的现象已成为了农民收入增长的严重障碍。农村居民中有80%左右属于中、低收入人群,每年的收入仅能维持家庭正常生活,或富余不多,很难应付突如其来的疾病和灾害。同时,生活状况的不断改善和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农民都希望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通过上大学来改变命运,但高昂的学费使农民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重新面对贫困。六是村级班子和能人带动能力弱。全县428个村级班子,大都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在带领农民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方面责任意识不强,工作能力较差。由于小农意识、家族观念等传统思维的影响,致富能人在带动广大群众致富中的作用也发挥不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