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关注糖尿病白内障

关注糖尿病白内障

时间:2023-11-26 15:01:45

相关推荐

关注糖尿病白内障

人体的眼睛构造很像一部照相机,它是依靠一些“调节装置”来视物的,包括眼内晶状体和睫状迹看近的时候,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看东西就清楚。如果眼睛的“调节装置”出了毛病,就会出现近

1年老眼花警惕患上白内障

人体的眼睛构造很像一部照相机,它是依靠一些“调节装置”来视物的,包括眼内晶状体和睫状迹看近的时候,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看东西就清楚。如果眼睛的“调节装置”出了毛病,就会出现近视、远视、老花眼等。而老花眼是人体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就是说,每个人到老年以后,都会陆陆续续出现老花眼。必须配戴老花镜才能应付近距离的目力工作,如读书报、做针线活等。

随着年龄增长,晶体内代谢发生异常改变(主要是氧化反应),晶体纤维发生变性、肿胀和混浊。到一定的程度,晶体因内部纤维的充分肿胀(即白内障的膨胀期),使晶体的厚度增加,这时老年人会感觉自己的视力明显比以往好,不戴老花镜也可以看清近距离细小的物体。

而初发期及膨胀期的白内障(也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膨胀变凸使中央部分的屈光力增加,视近物反应清晰,可改用度数较低的老花镜,甚至不必戴镜;看远时,如果晶体混浊波及瞳孔区,远视力可无大的影响。又由于白内障发展缓慢,可数月、数年才失明,少部分病例或可停止发展,因此有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一段时间内视力反而提高,但“返老还童”是不切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2关注糖尿病白内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二大国,目前有糖尿病患者3000万,患病率为2%至4%,其中中年人是高发人群,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并呈现日渐年轻化的趋势。在临床中,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太重视诊治,尤其忽视糖尿病导致的多种眼科并发症,如白内障、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等,其中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是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并发症,它将导致视力下降、受损,甚至致盲。

糖尿病白内障的病因

糖尿病白内障是如何发生的呢?正常情况下,晶状体通过囊膜吸收房水中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当患有糖尿病时,晶状体渗透压升高,吸收水分而肿胀;加之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最终导致晶状体混浊,长期慢性高血糖久而久之引起白内障。

糖尿病白内障的治疗

由于引起视力不好的因素除白内障外还可能是由眼底病变等引起,因此,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首先要到医院做详细的眼部检查,通过散瞳详细检查晶状体和眼底,明确白内障程度和糖尿病眼底分期,必要时做眼底荧光造影。

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应根据眼底病变的分期及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程度,来选择治疗方案:是先做白内障手术,还是先治疗眼底病变,或者二者同时进行治疗:如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主要问题,则应先治疗眼底病变,已经发展到需要激光治疗程度的患者可先做激光治疗;如白内障混浊的程度较重、影响激光治疗,则可先做白内障手术;如眼底病变达到Ⅴ期以上,白内障影响眼底玻切手术时,可联合白内障手术及眼底激光治疗。

如果是先做白内障手术,术中医生会为患者做较大的连续环形撕囊、抛光晶体的前囊和后囊,并为其选择合适的晶体。这是为以后的激光治疗做准备,在术后还要及时制订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及眼底激光治疗等严密的随访计划。通过这些,可使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避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使其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眼底病变也能得以治疗。同时,还应请内分泌科医生为患者调整用药,控制血糖。

认识的误区

临床中,一些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对治疗存在一些误区。

如有些患者认为自己患有糖尿病不能做白内障手术,或者认为手术没有效果,而放弃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通常具有血糖高、血锌偏低、伤口较难愈合、瞳孔不易散大等特点,如等白内障发展到晚期再做手术,将大大增加手术的难度与风险; 这期间也大大地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如发生色素膜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达到失明的程度,最终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

另外,一些患者认为血糖值高不能做白内障手术,这也是认识上的误区。糖尿病患者只要控制好血糖,白内障手术是完全可以顺利进行的,绝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很好的术后视力。临床上空腹血糖值是手术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在≦8.9mmol/L范围内可选择手术治疗。通常患者视力在0.3左右时是比较适合手术的。

糖尿病治疗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患者在“管好嘴,迈开腿,控制血糖”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各种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科学治疗。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时做必要白内障手术治疗,这样才能还您一个光明的世界。

3儿童发热要警惕角膜软化症

角膜软化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的高度营养障碍造成的早期角膜、结膜上皮干燥、变质,晚期出现角膜基质层的坏死、崩溃。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常为双眼受累。

儿童由于身体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很容易患感冒、麻疹、肺炎、百日咳、猩红热等感染性疾病而发热。在诊疗这些发热疾病时,有些医生和家长往往只注重给予抗生素药物,而忽略了多种维生素的补充。某些地方的民间还存在不科学的忌口习惯。如小孩患麻疹后,被蒙在被窝里,不许吃这,不许吃那,结果患儿一方面高烧消耗掉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由于忌口又得不到补充。最后,虽然感染性疾患治愈了,一双眼睛却得了角膜软化症。

年龄越小则发展越快,婴儿在2~3天内即角膜可软化而一下子发生穿孔。稍大的儿童可逐渐出现眼泪减少、干痛,并发结膜炎时可有眼红、流泪、怕光和眼屎。角膜上出现雾状混浊,以后发展成角膜溃疡、坏死、穿孔而导致失明。从混浊到穿孔,快的仅几天,慢的几个星期。因此,抓住早期症状十分重要,如见儿童经常双目紧闭,则是角膜软化症的最早特征,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治疗。

一旦发生角膜软化症,如能在干燥前期彻底治愈,可以不留下后遗症;如已发生角膜软化,有角膜溃疡等病变,即使治愈,或多或少会遗留下一些角膜斑翳、角膜白斑等后遗症,从而影响到视功能。

治疗角膜软化症主要从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着手,多吃含胡萝卜素丰富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青菜等,以及含维生素A丰富的鸡蛋、肝、鱼、奶制品等食物,或口服鱼肝油。病情重的可注射维生素A、D针。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或防止细菌感染。

4眼睛受外伤警惕角膜炎

几天前,王阿姨外出时不小心被树枝刺伤眼睛,心想着没啥大事拖了三四天,没想到竟导致真菌性角膜炎,差点失明。

中华医学会眼科角膜病学组副组长、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莹表示,一般轻度的眼睛外伤多损伤角膜和结膜,通过涂抹有效的消炎药就能控制,但真菌性角膜炎对眼睛危害极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90%会导致患者严重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真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可以导致损害角膜的真菌就多达60余种。当有眼外伤、长期局部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长期佩戴接触镜、角膜炎症及重症干眼症等情况时,角膜容易被真菌或细菌感染,导致真菌性或细菌性角膜炎的发生。”她说,除工厂工人、农忙季节的农民等高危人群外,日常生活中可能引发真菌感染的也并非少见,因爆炸物进入眼睛、异物入眼后揉眼、外伤等情况均可能导致真菌性角膜炎。

李莹建议,眼外伤要及时到眼科检查。平常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剪指甲、更不要揉眼睛。

5警惕感冒诱发病毒性角膜炎

门诊播报:相对夏季而言,冬季反倒不是眼病的高发季节。尽管如此,入冬后人们还是要特别重视诸如干眼症、病毒性角膜炎之类的眼病。干眼症在夏季的症状较轻而冬季更明显,这与空气干燥及长期使用空调取暖使室内湿度更低,从而加快眼球水分蒸发有关。病毒性角膜炎四季都会发病,冬季更易复发是因为人冬季更容易感冒(该病通常在感冒后复发)。目前在角膜移植患者中,除外伤外,约有%的人是因为病毒性角膜炎反复发作而造成角膜损害的。

病因分析:病毒性角膜炎的典型症状是眼红、怕光、流泪及视力模糊,检查时可发现角膜上皮呈小点状混浊。该病与感冒的关系用通俗的话可以这样讲:有些人感冒会在嘴角“冲”出小包,有的人则会“冲”在眼睛上,而“冲”在眼睛上的这种就是病毒性角膜炎。引发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见的是单纯疱疹病毒,这种病毒平时不会致病,常潜伏在三叉神经节上,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感冒发烧时它就会出来“兴风作浪”。虽然通过科学的治疗能控制住病情,但该病极易复发,而且长期反复发作会给视力造成严重损害。

保健窍门:对由单疱毒引起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来说,保健的关键就是防止疾病复发,因此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这种重视它的意识。由于其发病与免疫状况有关,所以进行适度的锻炼,增强体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要注意充足的休息,尽量避免劳累、熬夜、精神紧张、饮酒等各种诱发因素。此外,不要一有症状就点眼药水,抗病毒药物并不能防止复发,相反还会带来其他一些副作用,因此有不适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避免造成病情复杂化。而治疗时要谨记不要症状一缓解就停止用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