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时间:2021-10-24 13:21:24

相关推荐

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一、β受体阻滞剂与利血平或胍乙啶合用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β受体部位,可竞争性地抑制儿茶酚胺,具有中枢降压作用;抑制肾素分泌,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易产生精神体力方面疲

1哪些降压药联合应用会产生副作用

一、β受体阻滞剂与利血平或胍乙啶合用

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β受体部位,可竞争性地抑制儿茶酚胺,具有中枢降压作用;抑制肾素分泌,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易产生精神体力方面疲乏感、睡眠障碍、幻觉、胃肠功能紊乱、雷诺现象及周围动脉供血恶化等。与利血平等(包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合用时加重中枢抑制症状,引起抑郁症甚至导致自杀等严重的副作用,还可引起嗜睡、阳痿等副作用,且由于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心

输出量下降,两者合用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加重心动过缓,所以上述两类药物合用弊多利少。

二、β受体阻滞剂与可乐宁合用

β受体阻滞剂阻滞β受体后,血管α受体兴奋性相对增高,外周阻力增加。可乐宁可直接兴奋脑干血管运动中枢的α受体,抑制交感神经的传出活动,使血压下降,同时它还有外周作用,如同突触前受体的激动剂,可减少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两药对外周血管阻力系统的作用相反,β阻滞剂可减弱可乐宁的降压作用,加重心动过缓。合用时若突然停用可乐宁而继续服用β受体阻滞剂,则易出现可乐宁的“停药综合征”,即高血压反应和周围动脉缺血。

三、可乐宁与甲基多巴合用

二者同属中枢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药,都有一定程度的镇静作用,合用时镇静作用加强,常有嗜睡,此外可加重心动过缓,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者应慎用或忌用。

四、β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合用

易出现α受体阻滞剂首剂效应,因此开始时二者匆合用。

五、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肾上腺素能抑制剂或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卓(硫氮卓酮)合用

可加重负性传导、负性频率和负性肌力作用,并能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或心动过缓,不宜合用。

六、硝苯地平和维拉帕米合用

二者同为钙拮抗剂,可能以不同方式阻滞钙离子内流,合用后可增强降压疗效,但个别患者可见明显急性降压反应,应慎用。

2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怎样用药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高血压本身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左心室舒张顺应性降低和肺动脉压升高,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此外,高血压往往同时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由于心肌缺血造成心室肌功能不全,均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已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降压治疗至少可以使心衰的发生率减少50%以上。因此,若无其他的心脏病理性改变存在,高血压导致的心衰大部分可得到有效预防。高血压心衰的治疗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衰时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使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减少和钠潴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除能逆转心衰病人过度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扩张血管外,还产生利尿排钠作用,能明显降低心衰病人的病死率,延长心衰病人的生存时间。心衰病人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如卡托普利(开搏通)6.25毫克、依那普利2.5毫克等,并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钾。

2、利尿剂:在控制体液潴留和减轻心脏前负荷的同时,有明显降压作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用可产生有意义的协同降压作用。轻度心衰选用双氢克尿塞每日12.5~25毫克,重者选用袢利尿剂速尿,每日 20~40毫克。

3、正性肌力药物:伴快速房颤的高血压心衰病人,应积极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如西地兰及地高辛等。窦性节律病人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应用的基础上心衰仍不能控制者,亦应加用。

4、血管扩张剂:大多数高血压心衰病人由于冠状动脉贮备能力降低或合并冠心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现象,给予长效硝酸酯类(如消心痛、鲁南心康等)扩血管药物可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伴急性左心衰时宜静滴硝普钠或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物。

以上药物在联合应用效果不理想时,可加用少量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或氨氯地平)或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哌唑嗪、特拉唑嗪)。此外,还应考虑存在其他因素,如大量饮酒、心律失常或正在服用具有负性肌力作用的降压药物。

3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病人的两倍,不少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视网膜及外周血管病)可被高血压所加速。高血糖引起的高渗压及由高血压引起的肾小球血管高内压可导致肾小球过度灌注,从而加速肾小球硬化,有效降压可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此外,伴高血压的糖尿病病人常具有高血脂、立位低血压、性功能不良、外周血管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收缩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因此,治疗原则除降压外,还应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有利于糖尿病性并发症的改善和进步,有利于心脑血管病诸危险因子的防治。所以,高血压和糖尿病必须同时、合理及有效地治疗,不可偏一。

一、非药物治疗:限制总热能,适当运动,减轻体重,低盐饮食,戒烟戒酒,并持之以恒,部分病人仅用非药物疗法即可维持血压、血糖在正常水平。

二、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和小剂量利尿剂因对血糖、血脂、肾功能影响较小可选择应用,能使病人在蛋白尿出现之前存活的机率由30%增至8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首选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等。在降压的同时可能会改善胰岛素抵抗,逆转心肌肥厚,减少蛋白尿。若单一用药效果不理想,可联合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乌拉地尔、特拉唑嗪等)或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等),而β受体阻滞剂则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影响周围血液循环、延长低血糖状态和掩盖低血糖症状及引起性功能障碍与周围血管病变,但可减少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选药时应加以考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