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天府之南风光美 天府风光好 陵州仁者寿 望岳二峨山 润水黑龙滩

天府之南风光美 天府风光好 陵州仁者寿 望岳二峨山 润水黑龙滩

时间:2018-10-27 15:09:51

相关推荐

天府之南风光美 天府风光好 陵州仁者寿 望岳二峨山 润水黑龙滩

天府之南风光美天府风光好,陵州仁者寿。望岳二峨山,润水黑龙滩

说到天府之国,无人不晓,其享誉神州,乃至世界。从闻名的天府往南,以前,沿着一条碎石路翻越一座叫二峨山的山;现在从天府大道,沿蓉遵高速从山中的隧道穿过,就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仁寿。继续一路往南,还有很遥远很悠长的景致。但到了仁寿这里,无论如何是要停留下来的。从古至今使然,今天更甚。如果在这片土地不做停留,那么注定就要失去最精彩的故事和最精美的景色。二峨山下的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太多的故事,诞生了太多的人物,呈现了太多的美景。那些故事,那些人物,那些景致都是声名很大,令人敬仰和陶醉……

高高耸立在天府之南的二峨山是仁寿的脊梁。虽然曾经阻碍了成都平原都市的劲风往南吹。但是不屈的仁寿人民祖祖辈辈坚韧地向上攀爬着,一步步翻越了它的高度,无数次的站在它的顶峰,向北,眺望平原都市的霓虹与时尚;向南,俯瞰陵州的烟火和乡愁。山,挺拔着,人,坚韧着。二峨山磨炼出了仁寿人永不屈服的攀登精神。这种精神伴随着高亢悠长的抬工号子,传扬在所有的山崖沟谷。

从山过来就是一潭水。她就是仁寿的母亲湖——黑龙滩水库。黑龙滩是一座人造湖,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早已有了“川西第一海,成都后花园”的美名。

陵州大地,从不缺奋斗的人民,从不缺勤劳的人民,从不缺智慧的人民。20世纪70年代,仁寿人民在极其贫困、艰难时候,开始了又一次与命运抗争,与天地争斗的大事业,修建黑龙滩水库。

那是一片沟坎深浅难测,树木遮天蔽日,禽兽虫豸出没荒山野岭,仁寿人民硬是靠肩挑背扛,靠粗鄙的工具就要改天换地,修建一座造福全县的水库。

无论是当时,还是今天,审视黑龙滩水库工程的修建,心中总是激情与悲壮,感恩与敬仰满怀。仁寿人民可以说是倾尽所有,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出物。各个乡镇涌现出了父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父子兄弟齐上工地的一幕幕感人场景。他们或肩扛或手提大锤、二锤、钢钎、錾子、手锤,抬杠、打杵、箢篼、锄头、扁担……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向荒山野岭,开始了艰苦的工程建设。民间财物,民间智慧,民间力量,瞬时聚集在黑龙滩坝址所在的山岭间。

工地现场,有年过花甲的老人,有不满16周岁的少年。有精壮男儿,有坚强巾帼。

全县人民在黑龙滩水库修建期间,送物、送粮、送工具前前后后没有间断过,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人民先后送给工地大小工具和机具20多种,4万多件;猪只84头,猪肉5000多斤;蔬菜61万斤,粮食4万多斤;竹子、谷草近20万斤,草垫、竹笆、炊具4000余件。

工程建设中,因公牺牲133人,其中牺牲时年龄不超过30岁的86人,未满20岁的20人,年龄最小的16岁,年龄最大的58岁,工伤1205人。

英勇的仁寿人民以“重新安排仁寿山河”的雄心壮志,前后历时,完成了黑龙滩水库库区枢纽工程和干支斗渠的配套工程,以及整治配套工程,使库区枢纽和灌区渠系工程,实现了“众志锁住岷江水、新海惠润陵州田”的美好愿景。

从此陵州大地不再是“下雨水外流,无雨吃水愁,十年有九旱,用水贵如油”,而是“有了黑龙滩,天干不见干,昔日望天田,今日米粮川”。解决了全县人民的吃饭问题。

半个世纪前,120万仁寿人战天斗地, 黑龙滩水库的修建,是奇迹。如今160万勤劳勇敢的仁寿人发扬黑龙滩精神历时3年完成了城乡全域安全饮水工程,全县人民喝上了来自黑龙滩的清水,创造了又一个“黑龙滩奇迹”!。随后,引水入城,中央水体公园,仁寿城市湿地公园相继登场,大美仁寿愈发靓丽。如今的黑龙滩水库,无论在生产,生活用水还是在旅游观光,度假康养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更珍贵的是,建黑龙滩水库,凝筑了仁寿人民的一种精神,那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干、苦干、巧干的精神。黑龙滩精神,一直激励着仁寿人民不断创造奇迹。

二峨山是仁寿人的脊梁,黑龙滩是仁寿人的胸怀。

山凝固力量,山涵养风水。二峨山下,人杰地灵。

东汉汉安三年,道教始祖张道陵进入蜀地开凿盐井,其中武阳偏东(今仁寿境)的一口井最大,尊为“陵井”。大文豪苏东坡在《蜀盐说》中提到:“陵州井最古”。仁寿古称“陵州”因此得名。岁月流逝,但陵州之名直到今天,仁寿人一提及,依然心照不宣。

南宋虞允文,采石矶一战,名震天下,四方无敌,奠定了虞丞相在历史上的千古芳名。一代伟人毛泽东阅毕虞公事迹,赞叹不绝,挥笔写下:伟哉,虞公,千古一人!加上虚词共八个字。寥寥数字,却字字千金。试问有多少古人能得到伟人的亲自题词称赞,试问还有哪八个字能够如此精练的概括一代名臣;还有哪八个字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陵州大地星光闪耀。古有政治家孙光宪,何栗、毛澂 ;文人墨客张道陵 、欧阳炯,文同、韩驹、虞集;近有治国能臣,驰骋疆场的董宋珩、潘文华、苏世沛、伍世英,夏正寅、夏仲寅;有艺术家,蜚声华夏,其中被后人称为“仁寿二冯”的冯建吴、石鲁两兄弟最为有名。石鲁被誉为“人民画家”,冯建吴被称为“巴蜀大画家”;有科学家、金融家,他们创建门派,自立学说,开创道路,成为行业翘楚,梁津、黄汲清、吴晋航、潘昌猷……一个个都史册留名。

仁寿文脉从古至今,从未断续,犹如城中央之奎星阁,屹立天地之间,越久弥醇。

隋唐时期,仁寿就出现了摩崖石刻,尤以唐朝为甚。经历100余年时间的山野刻凿,形成了仁寿的佛、道造像的高光时刻。晚唐时期花间派著名人物,出生于仁寿贵平的孙光宪对家乡的大兴石刻之风,耗费之大,忍不住在《北梦琐言》中写到:“錾凿崖壁,列为佛像,所费莫知纪极”。

所有石刻佛像中,以高家牛角寨弥勒佛半身摩崖造像最为壮观。如今世人称为高家大佛。大佛像高16米,宽11米,形体硕大,与山势浑然天成,气势雄伟。被认为是享誉天下的乐山大佛的蓝本。仁寿文化名人张毅在《牛角寨大佛赋》开篇写到:龙泉千嶂,如排天惊涛凝固,牛角寨上,谁将一团浓墨倾注?缥缈云端,密藏一座千载巨佛……

高家大佛依山而立,历经岁月洗涤,岿然不动,看天地冷暖转换,阅人间悲欢离合。

说到雕刻艺术,不得不提到在仁寿县双堡田野上两座清代光绪年间建造的牌坊。双堡牌坊被誉为“ 亚洲第一牌坊,精湛的雕刻工艺堪称艺术瑰宝。双堡牌坊经历百年风吹雨打,仍然保存完好,进入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序列。上面雕刻的皇帝圣旨和旌表,体现出庄严神圣的王者之气;精美的画卷,讲述着清代妇女“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的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牌坊以前乡野常见,但像双堡这样的节孝坊不是随便就能矗立的。节孝坊需要上报朝廷,由皇帝审定同意,颁旨方可修造。陵州乡野有如此的节孝坊,由此也可见,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气节。

陵州大地的城乡之间,有着厚实的人文底蕴;大美仁寿的山水之间,有着多彩的风物景观。

勤劳与智慧的仁寿,厚重与灵动的仁寿,包容与开放的仁寿,传统与时尚的仁寿,屹立在天府之南,光芒四射,吸引着国内外的目光:

天府风光好,陵州仁者寿。望岳二峨山,润水黑龙滩。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则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