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中秋夜深圳书城听来自北美的华裔女作家施玮谈文学的虚构与非虚构

中秋夜深圳书城听来自北美的华裔女作家施玮谈文学的虚构与非虚构

时间:2021-03-25 15:24:28

相关推荐

中秋夜深圳书城听来自北美的华裔女作家施玮谈文学的虚构与非虚构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之夜聚书城。今年中秋佳节的夜晚,旅美作家施玮应邀来到深圳书城与读者谈文学。施玮女士是诗人、作家、学者,多种身份集于一身。曾就读北京鲁迅文学院作家班,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她似乎稍微中年发福,言谈率性稳健,无机心,偏又一切应付裕如的样子,好命人处处顺风顺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从她的整个人生和创作的轨迹来看确也如此。

施玮女士出生于上海,成长于苏州,有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奶奶是状元的后代。从小读书看戏听音乐,昆曲《牡丹亭》都是日常,还没入小学就已经会读小说了。浸润在这样的文化艺术环境中,再加智力得到很早的开发,能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了。作家调侃自己:读书早读书多,人情世故不熟络,但是读书的成绩会好,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自己常常觉得不会圆滑处世,八面玲珑,傻傻的要被骗。可是这几十年下来,没觉得被骗到,不知是碰巧遇不到骗子,还是被骗之后没有察觉到。这次回国去上海签售新书,有小学的同学聚会,好几个做人聪明又会处事的人说到许多的不如意,艰难处,想要的得不到。羡慕施女士的想要的都能得到,运道吉利。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黄金屋。好机遇一部分是来自于文化的强大力量也未可知。

其实,在读鲁迅文学院作家班时,莫言,余华,迟子建等当今的一线作家都是施作家的同班同学,相对莫言可以拿诺奖,自己已有五百多万字的巨量创作成绩的不温不火,当然会有自己无形中的落差感,这好像也算自寻烦恼吧,不过,风过无痕,无所谓了。

施女士结业时正逢改革开放深圳初创时,抱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坐上火车南下,深圳当时给予这位吴侬软语之乡的才女的冲击出乎她的预料,拥挤不堪的火车站,路边饭摊排着的条桌上供给食客的饭菜让人立即怀疑看不到的地方是否卫生。今年这个中秋节是多年后第二次来深圳,交通工具换成了飞机,深圳已经变了。当时的江南苏州娇弱女孩是真的难以承受。尽管是个沮丧的结果,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踏上了深圳这块土地。坐火车需要先到广州,进深圳是要有边防证的,施女士没有,有人告诉她一个办法,可以去理发店当小妹给进深圳的大车司机洗头,认识了,请他们用车捎带过去。她去了理发店看过了小妹的工作程序,她真的是无法接受,难以下手。还是要想法去深圳,这时一个并不相识的文化人帮了一个忙,算是顺利通过了。深圳的经历已有前述,本来有复旦硕士研究生的文化准备,打算进深大谋职的想法也只得泡汤了。

回复旦学生宿舍,更让人叫苦不迭的场面和结果正在等着她:她所有的柜子箱子抽屉统统打开,所有一切都被小偷一扫而空,包括书信,诗稿,以及不少男生的求爱信,更甚至存在另一处的行李以及不少自己心爱的衣服也被小偷用在柜子里盗取的证件一并窃走,除了一件小小的斜肩背包,施女士真是两手空空了。

回到家,母亲纳闷了,行李呢?女儿以实相告,母亲唉声叹气,可是施女士并不当多大的事,自己花了15块钱买布料请人做了一件衣服,穿着就去南京跳舞的了,一位高高大大的俊气男生主动上前邀请跳舞,两人一见衷情,至今相依,这个男生同是复旦大学学生,成了与施玮女士携手旅居美国的丈夫。

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相约北上,男的凭学识进入清华大学单元子实验室,完成了两个重要学科项目,可吊诡的是,当时竟然不如一个看门人的报酬,论资排辈在看门人后面候着。姑且算作作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吧。一气之下,男人决定出国谋生。这一阶段施女士没闲着,她在北大图书馆已经用当代年轻人易于接受的方式编辑出了《胡适文集》前三卷,为了呼应爱人的动议,施女士决定同行。

爱人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出国要有相当的资金才行,俩人都没钱,怎么办?施女士想到了一个从没有尝试过的办法,要写一部长篇小说卖钱,当时普通作者的千字稿酬一般是几十元,施女士的稿酬可达一百元,编辑对她有鼓励,可是身边的人都不相信,她的开篇第一句话改到了七遍上自己才算满意,慢慢写,一直写到了四十万字,出版了,拿到了三万多稿酬,出国的路费够了,还买了电视,买了一台不怎么好的二手车。施女士说这个写书的目的真不是多崇高,只是因为出国缺钱,只是为实用,也不是写的自己的事,是写的奶奶的事,不是卖自己,是把奶奶卖了。那个时候还没有用电脑写作,是用纸笔写,把被笔杆压着的指侧都写得凹进去了。

奶奶的气质自带雍容雅致,跟姑妈姑夫关系很好,在一起都是互相帮着做事,她们在一起相处完全就是苏州人的庸常的暖昧的生活状态模式,不慌不躁,不吵不嚷,温和平淡,又都能心领神会理解对方。因为太熟悉奶奶的一切,所以不会觉得难写,这是作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世家美眷》。可以说是这部小说把作家夫妇送到了美国。那是1996年底。她们的第一站是新墨西哥州,后移居洛杉矶。

久居海外,对国内作家的创作和当今社会有相对比较敏感的地方,每次回国都要买很多当代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作品带回去读,二十年来这些作家似乎没有进步,甚至还有倒退,顶多是在原地踏步着。原因在哪里呢?整个社会都很浮躁,风风火火,静不下来。广告的语言都是跳楼价,出血价,都是狮子吼,恨不得拉着人耳朵吵聋了告诉“你听懂了没有”,就算给父母的信也都是假的,写的假的东西被当成真的,写的真东西被当成假的,电视剧情介绍的片花照短视频都是打耳光,对口骂,婆媳反目,宫斗戏勾心斗角,现实中哪有那么多紧锣密鼓,大起大落?能惊出人心脏病来的场面?相应的作家也是同样追逐名利,安静不下来,无法找到初心,听不到作家应有的内心声音。施女士认为当今是电视剧強奸了作家,扭曲了作家作品。在一个循环的圈子里,观众的审美也随之被拉低。

西方文学经典古希腊神话和《圣经》及东方中国的经典老子庄子孟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的作品形式各异,千百年流传不朽,只因抓住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和感情,不因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减弱和淡化读者的共鸣。

古代经典从最早的神话传说开始故事框架和内容都是以人类朴素的情感为底色,本质上还是源于非虚构,当代作家的虚构作品看不出其中的非虚构的底子,看得出的倒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文字翻板,没有自己真正经历熟知的活化出来的人类情感,

世界经典作品的意识流小说中看似虚构的情节,仔细看下来,一个场景一个画面的联系起来,作家的主观情绪意念会有力地带动读者进入其中,中国的非虚构的东西是用客观故事的发展进行来引导读者自我带入,一个是活的人,一个是活的故事。

施作家拿自己的创作实践作例子,在美国的图书馆中的前期中国文化人的档案材料包括英文中文的,有些比中国内地图书馆的储藏还要完备丰富。中国留学生找一些材料进行研究写一写拿个博士学位并不算难。二十世纪早期中国著名的留美神学博士宋尚节在美生活七年,为了写出以此人为主角的长篇非虚构作品,作为有责任的作家,施女士翻阅了图书馆里宋尚节的流水账式的日记,觉得尚不完整,又找到他的家人,请求把所有与宋尚节有联系的带有文字的东西都找出来,他的家人拿出来一个鞋盒,打开一看,全部都是宋尚节19以后的日记。这是那个年代最直接准确的历史侧面记录。还有在处理这些一手的原始材料时,按流水账的模式描写叙述,可能调动不起读者情绪,引不起兴趣;带上作者过多的煽情又恐怕对主要人物原型有不尊重,是比较纠结的一些地方。煽情多了,会让人不再相信,小说故事最怕煽情,作者跳出来指手画脚,容易让读者倒胃口。

面对中国糟糕的文学现状,作家施玮给出的办法,是每一个文化人都行动起来,教授专家学者,哪怕你只是写过一篇博客的人,也都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其它的人,要安静下来,平静下来,只有静下来,你才能听到你的心声。其实中国人有存款,美国人不但无存款反倒有欠款,中国人更能够静下来。

施玮女士的观点是一位华裔作家“此山”外的看法,不无启发,内里深层的原因足够我们审视,调整,作出行动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