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砥砺奋进 绘就赶超发展新画卷 ——民和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砥砺奋进 绘就赶超发展新画卷 ——民和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时间:2020-02-12 10:20:27

相关推荐

砥砺奋进 绘就赶超发展新画卷 ——民和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青羚网讯 深厚的历史文化,这里成为河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被誉为河湟谷地的瓜果之乡;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被赋予青海“东大门”的美誉。

这里就是进出青海的必经之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县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312个村,总人口43.63万人。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民和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新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以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更加解放的思想,乘风破浪,克难奋进,在这片极富激情的热土上,绘就出一幅幅赶超发展、繁荣和谐的新画卷。底,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7.41亿元、同比增长8%,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149.36亿元、同比增长13.6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7286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791元、同比增长8.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5亿元、同口径增长13.9%,实现社会融资41.8亿元、同比增长10.7%。

在青海东部门户大地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脱贫攻坚,是全社会关注的民生焦点。民和县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该县被列为六盘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以来,扶贫力度更大,扶贫举措更强,全县减少贫困人口7.7万人,但民和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仍然艰巨。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民和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直面贫穷,精准发力,在青海东部门户大地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民和县建立了“县有指挥部、乡镇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脱贫攻坚三级网络体系,确定了脱贫攻坚目标,制定出台了全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21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对精准识别确定的125个贫困村的10641户422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两年来如期完成66个贫困村退出、2.28万人脱贫的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特别是,全县建设美丽乡村111个,完成危旧房改造9535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涉及6个乡镇23个村的3084户(建档立卡户962户),发展培育富民特色产业2.4万亩,多方筹资1亿元加快推进七个扶贫产业园建设,不断增强产业带动能力,筑牢稳定增收的脱贫基础。同时健康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扶贫举措精准发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当年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提供了重要支撑。

脱贫攻坚两年来,全县125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全面建设,实现了贫困村安全饮水、村道硬化、村级服务中心、美丽乡村、电商中心、移动光纤、生产生活用电、危房改造、学校、卫生室建设“十覆盖”,贫困户子女免费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劳动力技能培训、贫困户产业扶持、结对认亲帮扶、家庭签约医生“七覆盖”,3649户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出“穷窝”奔向新生活。特别是实施的北山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为全省首个整乡易地扶贫搬迁乡。来自北山乡的省人大代表李发辉在今年全省两会上激动地说:“北山乡实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几百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只交纳了一万元便住上楼房,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带给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将永远牢记党的恩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今年,民和县将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全力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确保35个贫困村退出、11681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一城两区”建设塑就“幸福之城”

春风拂面的季节,漫步在民和县城新区,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条条街道宽阔明亮,张张笑脸幸福惬意……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深刻感受到青海门户之城快速发展的坚实“脉搏”。这是民和县加快推进“一城两区”建设的一个幸福缩影。

民和是青海省的东大门,民和的形象关乎青海的形象。为全面提升青海东部门户城市的靓丽新形象,近年来,民和县本着“富规划、精建设”的理念,以大投资加快对旧城的有效改造,高起点开发建设新城区,相继建成完善了川垣新区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川垣新区“三纵十横一环”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同时办公、住宅、医院、教育、商城、休闲广场、“一街一景”的城区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完善,一座门户新城初具规模。

在加快城镇化建设中,民和县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今,川海大桥、团结大桥加快建设,县政务服务中心、县人民医院、民和一中、民和三中、市民健身中心、川大高速、民小公路等已投入使用,综合客运枢纽站将于今年投用,农村公路通畅率达100%、村道硬化率达88% ,客运班车通乡、通村覆盖率分别达100%和88%,城乡公交车通乡、通村覆盖率分别达77%和35%。完成满坪水库、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贫困村人畜饮水安全、水利设施维修等投资2.57亿元,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实施农户危旧房改造9500多户。河道治理、人文景观、湿地公园、绿化提升等工程加速推进。

今天的民和,县城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10.3平方公里,城区绿化率达到26%,城镇化水平提升到36%。同时伴随着集镇建设、乡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全县城乡面貌处处焕发出新气象,一个靓丽的兰西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呼之欲出。

让民和的发展更有“温度”让百姓的生活更有“获得感”

近年来,民和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坚持民生优先发展取向,以80%以上财力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坚定不移增进人民福祉,让民和的发展更有“温度”,让百姓的生活更有“获得感”。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十二五”以来投资7.27亿元实施教育基建项目210个,改建、新建校舍面积34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3.5万平方米。去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六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全面改薄”、贫困村教育基建贷款等187个项目稳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高考上线率达99.48%,适龄儿童、初中适龄少年、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8%、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02%。

卫计事业全面进步。新农合参合率、城镇居民参保率均达99%以上,投资3.42亿元的县人民医院顺利迁入新址并运行,投资6800万元的县二医院搬迁及门诊医技综合楼顺利推进,5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已交付使用,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医改工作成效显著,“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受益群众达4.64万人(次)。

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优抚对象、重度残疾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临时救助、大病救助、居家养老力度不断加大,仅发放各类救助金2.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970人,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36万人,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

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文艺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县22个乡镇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312个行政村已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送戏下乡”、文化“进村入户”、流动图书服务、民间群众文化活动等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全县上下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谐相助、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党的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法治民和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爱党爱国、诚信守法、勤劳奉献、团结友爱的新风尚与日俱增。

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征程,民和县委县政府从民和发展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生态地位出发,以高昂的改革创新激情,满怀跨越发展的信心、务实求真的态度,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一核心,带领民和各族人民高举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注重脱贫攻坚,注重民生改善,注重生态环保,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向城市体制转变,注重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努力建设兰西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在奋勇推进兰西经济区现代化区位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扬帆奋进!

着力打造立体高效发展模式——“民和模式”

民和,虽然是青海的东部农业大县,但60%以上的可耕种土地却都在干旱浅山地区,农业处于“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现状。为彻底扭转“人勤粮不丰”的被动局面,近年来,民和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特别是40万亩全膜覆盖双垄栽培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全县粮食产量的一路迅速攀升,并走在全省前列。同时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加快推进农牧联动发展,形成了以农带牧、以牧促农、农牧互补、良性循环的一个立体高效发展模式——“民和模式”,并着眼于延伸“民和模式”内涵,建成了民和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带动了以“黄河彩篮”为核心的设施农业发展,进一步殷实了农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截止去年底,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68.91万亩,其中特色农业种植占比达92%以上,实现粮食产量31.49万吨、油料产量0.8万吨、蔬菜产量达11.59万吨、果品产量达0.64万吨;全县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196家、家庭牧场5829户,秸秆饲草加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全年出栏牛羊猪等32.3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62万吨。该县还先后两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殊荣。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硅铁走廊”到下川口新型工业园的建成运行,推动了工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了新型工业的从“零”崛起。,园区已入驻企业30家,其中生产经营的18家,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2.75亿元、同比增长7.3%。同时,以铝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以新型材料加工和能源产业为特色的民和县新材料产业园开工建设,标志着民和工业正朝着低碳、绿色、循环产业方向转型升级,正努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轻工业等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

全力厚植三产后发优势。加快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劳务经济等产业发展,目前全县乡镇电商覆盖率达100%、行政村电商覆盖率达44%,上线销售农特产品20余种,全县实现网上交易额6000万元以上。全县劳务输出11.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4.2亿元。省外开办拉面馆累计达2690家,从业人数达1.61万人(次)。同时商贸流通新业态、新模式的蔚然兴起,为县域经济注入了发展新活力。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于今年开园迎客,永录民俗博物馆、天路桃源、七里花海等乡村旅游悄然兴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5.34万人次,同比增长26.5%;实现旅游总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25.13%。

来源:青海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