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六百年前 震撼的中国大移民 881个姓氏从山西大槐树出发

六百年前 震撼的中国大移民 881个姓氏从山西大槐树出发

时间:2021-06-07 12:01:48

相关推荐

六百年前 震撼的中国大移民 881个姓氏从山西大槐树出发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今天,海佑老师继续给大家讲解明朝时期历史风云。

上个世纪,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在这些歌谣里面,人们的祖先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山西省洪洞县北贾村西侧广济寺旁的大槐树。

山西大槐树

一颗槐树,如何成了这么多人祖先老家的标志,甚至还被人年年烧香祭祀的呢?这背后究竟有什么缘由?

从宋朝末年开始,整个中国就进入了战火不断的时代。后来蒙古人灭亡了宋朝,建立了元朝,表面上元朝算是一个统一的政体,但动乱的根本依旧没有什么变化。

因为整个元朝从头到尾都在打仗,蒙古人的铁蹄踏碎南宋政权以后,并没有停下他们的脚步,而是一路向西,再向西。

在连年不断的战火下,中原百姓过得苦不堪言,各地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加之元朝末年出现了各种天灾,黄河、淮河等多条河流泛滥,饥荒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如此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个持续性的战争饥荒大乱世下,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山西成了人们逃难的首选。

山西由元将扩廓帖木耳镇守,此人骁勇善战,加上山西四周都是崇山峻岭,易守难攻,从而避免了长期战乱之祸。

山西四面环山

并且那些年,老天对山西也特别眷顾,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与邻省兵荒马乱、灾疫丛生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几十年下来,山西的人丁越来越兴亡,而中原其他省份的人口则越来越凋零,土地抛荒、房屋倒塌,千里无鸡鸣。

明朝建立以后,为了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明廷开始陆续推出平衡区域间人口分布不均的政策。这个政策,重点就是将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的人,向人口密度小的地方迁徙。

在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小,靠种田生活的人们,自然活得会比较艰难。

如果迁徙到人口密度小、荒地多的地方,自己开荒种地,种得多收得多,生活自然会过得好一些,也能养活更多的人了。

古人耕种图

而山西人丁兴旺,人口密度大,就成了人口主要的迁出地。

站在全中国的盘子上看,人口迁移政策自然是好的,可以利用闲置土地,扩大经济量,繁衍更多的人口。

但对于需要迁徙的人来说,事情却并不是那么美好。

在山西这个地方,已经安定生活好久了,甚至祖祖辈辈都在这里,中国人自古就讲究安土重迁、落叶归根,一下子要迁到一个举目无亲、荒郊野岭的地方,谁会愿意?

如此一来,便只有那些活不下去的人,愿意去外面找找机会了,但这些人数量太少了,还远远不够充实其他地方的人口。

于是明朝政府只能采取强制措施,从朱元璋时期到朱棣时期,明政府先后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当时洪洞县是山西南部人口最多的县,因此移民先从这里开始。移民办理点就设在洪洞县城北贾村西侧广济寺的大槐树下面,因此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们,基本上都走向了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之后他们的后人又有的迁徙到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根据后来的统计,在这场世纪性的移民大潮中,前后总共涉及881个姓氏从这里迁出。

如今的老槐树下有一座祭祖堂,凡是从大槐树下迁出的姓氏,都会有一个牌位,总共881个牌位。每年都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来这里祭祖。

大槐树移民部分姓氏

到现在,距离这场世纪大迁徙,已经过去600多年了,当年从大槐树出发的先辈们,拖家带口、步履蹒跚,背井离乡,一路洒下了不少伤心泪。

在这迁徙的路上,不断地有人倒下,可坚持下来的人们还是顽强地扎下了脚跟,他们以他乡为故乡,在这片几度兴衰的大地上,筚路蓝缕,安居繁衍,到了明朝中后期时,中国的人口数量,又重新突破了亿级。

知来者之可追,知未来之可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