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引咎自责的意思 引咎自责的近义词是什么

引咎自责的意思 引咎自责的近义词是什么

时间:2018-12-18 07:40:01

相关推荐

引咎自责的意思 引咎自责的近义词是什么

向大家介绍一位东晋时期少有的杰出人才,陶侃,陶侃原籍鄱阳郡鄱阳县,后迁居庐江郡浔阳县。 中国晋朝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

陶侃在广州刺史的任上,遇到了王敦两次作乱,虽然两次他都明确表示拥护朝廷,并且实际介入,但没有直接与王敦兵戎相对。然而在王敦之乱平定后,司马绍却任命陶侃回任极端重要的荆州刺史一职,等于将长江中游的军政都交付给了陶侃。这是对陶侃莫大的信任,更是司马绍的精心安排。司马绍致力于加强皇权,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在世家大族和大臣内部制造权利均势。所以,他提拔庾亮来制约王导,在世族内部制造均势;提拔江东士族,在南下世族和江东士族间搞平衡。司马绍任命陶侃主持荆州,固然看重陶侃的辉煌经历和崇高声望,更有在寒门地主和世家大族之间、在各大藩镇之间制造均势的打算。同时,司马绍也任命应詹为江州刺史。应詹既是讨伐王敦的功臣,又与陶侃同在刘弘麾下做过官,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人物。

苏峻这时候犯了一个大错误,就是杀害了陶侃的儿子陶膽。陶侃晚年丧子,悲痛万分,马上戎装上阵,集结部队,日夜兼程东下讨伐苏峻去了。 荆州大军先到江州。 江州官民都以为陶侃要诛杀庾亮,一为泄私愤,二为谢天下。庾亮有知错能改的优点,主动跑到陶侃面前谢罪,谦虚地承认错误,请求陶侃处分。要知道,庾亮出身北方世族豪门,从小就名声在外,是名士翘楚,竟然主动向寒门小吏出身的陶侃谢罪。陶侃大为意外,惊呼:“庾元规(庾亮的字) 乃拜陶士行(陶侃的字)邪!”既然庾亮引咎自责,陶侃也就与他冰释前嫌了。于是陶侃与庾亮、温峤合兵一处,准备收复建康。

战争初期,苏峻的部队东西抄掠,胜多败少,又有北方的祖约遥相呼应,占据优势。勤王诸军胜少败多,不免气馁。温峤的江州军又缺粮,影响了士气。全靠陶侃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劝慰众人不要轻举妄动,要做长期战斗的准备,又分粮草接济温峤,渡过了最初的困难时期。

咸和三年( 328) 七月,祖约被后赵军攻击,溃败至历阳。九月,晋军烧毁了苏峻大军在句容、湖熟的军需积累,流民武装开始缺衣少粮,战争局势开始逆转。陶侃率军队急攻石头城,触发了决战。苏峻和儿子苏硕、部将匡孝率领八千人迎战。苏峻派苏硕和匡孝带领数十骑进攻晋将赵胤,竟然大败赵胤。这个只能算是特例的小胜利沖昏了苏峻的头脑,他看到赵胤的部队大败而逃,大喊:“匡孝能败敌,我反倒不如他吗!”于是苏峻以主帅之躯撇下大部队,也率领数名骑兵向北突击晋军。晋军大喜过望,大批大批地向苏峻几个人涌来,苏峻见无法取胜,准备逃回,不想坐骑失足跌倒。陶侃的部将彭世、李千等望见,用长矛投射,苏峻坠落马下,被晋军追上并斩首,落得剐割肢体、骨骸焚烧的下场。苏峻就这么戏剧性地死了,勤王三军将士都高呼万岁。

咸和四年 (329)正月,历阳被攻破,祖约北逃后赵。二月,晋军攻破石头城,苏逸被杀,晋成帝脱险,这意味着苏峻之乱基本平定。

从军事角度说,苏峻之乱的结束标志着东晋初期叱咤风云的流民武装的消亡。之前,流民武装是南方军事力量的主要成分之一,而且战斗力很强;之后,南方军事力量转弱,基本为政府武装,流民武装成了没有领袖控制的半独立武装。

苏峻之乱平定后,陶侃因功升为太尉、都督七州军事仍兼荆州刺史,封长沙郡公。执政的王导延续和稀泥的方法,放认郭默的罪行,任命郭默为江州刺史。陶侃指责王导的纵容,迅速起兵江州,将郭默斩首,自己兼任了江州刺史。实际上,王导默认郭默夺权,未尝没有笼络郭默而约束陶侃的意思。王导一贯在中庸的政策表象下尽可能地实现平衡,来维护中央朝廷的稳定,这是他比庾亮高明的地方。而陶侃刚正强硬,表面是雷厉风行地惩办杀人夺权的郭默,实际上也未尝没有争夺江州的意图。占领江州后,陶侃也就控制了长江的上游和中游,权力煊赫不亚于当年的王敦,人们开始担心陶侃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王敦。经过王敦之乱和苏峻之乱后,朝廷力量大为削弱,可以依靠的勤王藩镇屈指可数,如果陶侃叛乱了,怎么办?

私下里还真有人怂恿陶侃起兵,谋取更大的荣华富贵。陶侃一介武人,也对朝廷的一些弊政多加指责,让建康的衮衮诸公慌张了一阵子。不过陶侃始终没有造反,咸和九年(334)六月,陶侃患病,上表请求辞职,并且主动派人将官印、节传等送还朝廷,不等朝廷同意就离开了荆州住所。离开前,陶侃将军资、器仗、牛马、舟船都造册登记,封闭仓库,等着朝廷派人接收。没几天,陶侃就在前往长沙的途中病逝,享年七十六岁。东晋朝野松了一口气,都对陶侃充满敬意。

纵观两晋南北朝,陶侃可能是最尽忠职守、大公无私的将领。在举国清谈、享乐主义横行的社会中,陶侃终身勤于公事,整天处理政事。他掌握东晋一半领士的政务和军事,事情头绪很多,但没有遗忘疏漏一件;远近所来书信公文,无不亲笔回信。陶侃办起事来笔无停滞,从不让前来办事的人在门前等待过久。在他之后,东晋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忠臣干将。#历史# #中国历史# #南北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