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三月三·生轩辕——广西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生轩辕——广西壮族“三月三”

时间:2019-06-11 10:55:53

相关推荐

三月三·生轩辕——广西壮族“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印象

壮族“三月三”主要流传于广西中南部的武鸣县境,以武鸣县的城厢镇、两江镇等乡镇为核心区域,覆盖到武鸣县周边如隆安、上林、宾阳、马山等县,辐射到全广西乃至广东、云南、贵州等省份的壮族聚居地区。

自汉代就有“三月三上巳节”的记载。明清时期,壮族受民间道教真武信仰影响,由“三月三”祀真武迎神赛会逐渐形成具有壮族特色的祭祖先、祀玄天、拜龙母、会男女的盛大节庆。

壮族“三月三”·历史发展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春秋时期就已在流行。

《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魏晋时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唐以后,“上巳节”的习俗逐渐淡出。

三月三上巳节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从宋元时代开始,渐渐不显,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表现了一种追古慕古的情怀。与此同时,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呈现合并混同的趋向,最终寒食“并”入清明,上巳“躲”进清明。

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壮族“三月三”·民间习俗

壮族“三月三”的主要习俗有:1.在祖神庙里摆祭坛,供猪、牛、羊三牲和五色糯米饭,请师公和道公班主持祭祀祖神;2.用彩轿抬出祖神,师公跳舞开路,巡游各村寨,驱邪祈福;3.村民在家中祭祀祖先,需要还愿的主家请戏班唱戏,将祖神彩轿抬至戏台前安放,意为请祖神看戏;4.抢花炮,主持人点上火药放炮,将红炮圈射上高空,炮圈落下时各队的选手争先抢夺;5.对歌,包括对歌择偶,赛歌、赏歌等;6.抛绣球、“斗蛋”等活动。

壮族“三月三”·传承现状

广西、浙江、福建、海南等地,都举办了一系列形式新、立意高、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从一个传统民族节日到文化旅游节庆,最终转型成为当地的文旅品牌,“三月三”的发展,为民族传统节日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壮族“三月三”·文化遗产

,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海南省申报的“黎族三月三节”榜上有名。

,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申报的“畲族三月三”入列其中。

,贵州省贞丰县、望谟县的布依族“三月三”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中,贵州省镇远县的“报京三月三”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的“壮族三月三”名列其中。

为城市非遗文化发言

树立每个城市自己独特的文化名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