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稳中见奇 作文思辨与人文并行

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稳中见奇 作文思辨与人文并行

时间:2020-12-13 07:33:25

相关推荐

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稳中见奇 作文思辨与人文并行

原标题: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稳中见奇,作文思辨与人文并行

人民网广州6月7日电(杨杰利)广东高考语文科落下帷幕,今年的试卷整体情况如何?卓越教育高考语文专家团队表示,今年语文科目所有实体整体平稳中出奇招,作文则思辩与人文并行。

专家表示,纵观今年广东高考语文命题,与往年相比,其难度相对持平,让人倍感踏实。广东高考语文卷试题共六大题,24小题,其中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118分,满分150分。试题的版块结构、题型设计、考点考查和能力要求等方面与广东卷基本保持一致。部分题目的命题手法甚至与广东地区模拟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广东高考卷23题与同年广州市二模23题相近 ,皆是对漫画寓意进行阐述,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准确。对于解决过这些题的同学来说应该是轻车熟路。

但稳定中亦有新颖的推进,个别题型设计、考点考查上颠覆了传统的题型,例如第6题文言虚词一改判断所选字词在文中的用法与含义,选择了近似英语完形填空的形式,形式新颖,难度有所降低;第15题一改传统的分析文外事例,而采用分析观点的方式;文学类文本选择篇幅较长,是为《过岭》的1.5倍,增加了考生的阅读量。虽然给考生带来刺激与挑战,增加了试题难度,但仍在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说明考查范围之内。

亮点频出,题型变化多端

此次试题虽然难度相对合理,但考生要拿到满意的分数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因为今年高考对考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第6题虚词考查不再采用传统的同义对比选择,而采用填空选择的方式,但其考查范围仍是过去的高频虚词。仔细观察选项,考生可以通过优先确定某句的答案,排除掉部分干扰选项。看似形式变难,实际难度稍降。

第15题将过去两年给出的事例材料换成观点材料,从“分析”变为了“理解”。看似题型有变,但还是需要考生利用文中观点对材料进行解读,本质上依然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迁移能力。题目设置偏向于文学类文本的理解题,难度有所增加。

反观今年选做阅读,题目难度相比往年有所降低。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了一篇小说,实用类文本阅读继《访钢琴演奏家傅聪》、《寂寞出学问》年后再次选用了访谈文章。总体来说,两篇文本皆篇幅较长,字数较多,读来颇费时间,但题型设计上依然是对学生信息整合以及思考探究为目标,题目难度有所降低。

第22题为语段填入完整的语句,保持语段的逻辑与完整性。其形式与广东卷看图补充文段相近,但是省去了看图分析,难度稍有降低。

作文辨证味延续,人文情怀加重

卓越教育高考语文专家汪雅蕙老师表示,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延续了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内容上贴近湖北卷(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和北京卷(手机等高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都选择了科技发展带来的时代变迁及生活习惯与态度改变的探讨。

卓越教育高考研究专家团队认为,广东高考经历了从2000年的话题作文到的命题作文,再到开始的新材料作文,题目给出的两则材料有制造矛盾点、但整体没有价值偏向,就如同冲印照片的容易褪色但记忆持久,与数码照片的永不泛黄但情感稀释,两者有冲突但整体题目并无谁优谁劣的定调,两段材料并举,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写作空间,是开始辩证味道的延续。

与广东卷富翁捐赠这一更偏重时评的材料相比,今年的广东卷既可作数码时代的时评,也可以侧重在传统文化上抒发人文情怀,文理科生都可发挥其文风所长。

回归语文本质,备战

总的来说,广东高考语文的命题符合近年来新课标地区的命题趋势,基础题的题型设计与难度与往年持平,这样稳中求新的命题方式将对的备考具有重要的启示。卓越教育高考研究专家团队认为,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在备考的日子里需要注重对文本本身的分析与理解,不仅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关注当下社会多思多想多练笔,更要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无论题目的形式如何变化,基本的逻辑分析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才是语文的根本。

附:广东省高考语文卷题型设置与分值分布具体情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