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10周年 这位“建桥功臣”讲述那年故事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10周年 这位“建桥功臣”讲述那年故事

时间:2020-05-03 23:20:41

相关推荐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10周年 这位“建桥功臣”讲述那年故事

-12-07 15:3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漫 通讯员 周风

傅涌廷向记者展示“建桥功臣”勋章

,宁波慈溪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这也意味着慈溪跨入“千亿俱乐部”。横向来看,慈溪市GDP已经超过鄞州区,领跑宁波。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慈溪撤县设市30周年,还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10周年。如今,慈溪人自驾去上海,走杭州湾跨海大桥,只要2个半小时。而大桥通车前,从慈溪去上海需绕行杭州,全程300多公里,得花6小时以上。

从资料积累、前期调研和论证、可行性研究到大桥的建成,作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全过程参与者,傅涌廷见证了慈溪经济的高速发展。

提出开辟杭州湾大通道

84岁的傅涌廷曾任慈溪市计划委员会主任。1993年,他作为慈溪市海洋开发规划编写组组长,牵头编写《慈溪市海洋规划》(1991-)。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三十年围出半个新慈溪,奋力开辟杭州湾大通道。”

为什么要开辟杭州湾大通道?因为交通严重制约了慈溪的发展。1984年,傅涌廷在慈溪县经委工作时,接待了几位从罗马来的客商。对方抱怨,从罗马坐飞机到上海花了12小时,从上海到慈溪也花了12小时。最后,生意没能谈成。

1994年4月23日,宁波市委托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标志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筹备工作正式起步”。

1994年10月,傅涌廷退休,许多企业抛来橄榄枝,高薪聘请他去做技术顾问,但他都婉拒了。几乎在同时,宁波市委指定宁波市计委、交委和慈溪市政府抽调人手做杭州湾跨海大桥筹建工作。慈溪市政府请傅涌廷“出山”,代表市政府参与筹建。傅涌廷很快就答应下来,此后,他作为慈溪工作组组长、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顾问,为跨海大桥默默奉献14载。

建起首个自动气象观测站

从接到筹建任务起,傅涌廷便开始研究勘查工作,杭州湾附近每条小路、每处河道无不留下他的身影。渐渐两岸的地形地貌熟悉了,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了解了,附近海域水文特性知晓了,甚至于一年365天,杭州湾何时涨潮,潮位多少高,他张嘴就来,也因此被称为“潮汛活字典”。傅涌廷还策划制作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相关区域全景图,这张图现在就贴在他家书房。

,傅涌廷在建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旁留念。

建桥10多年间,国内外专家来了700余位,傅涌廷接触过的有300余位。他不光要配合专家工作,还要和技术人员亲赴一线。

“真到大桥筹建阶段,才发现我们对杭州湾的认识还有许多空白。”傅涌廷说,比如气象,当时只有陆地上的资料,杭州湾上怎么样,查不出来。但杭州湾的气象数据关系到跨海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也因此,大桥筹建处决定在平湖海域王盘山上建一个气象观测站。

,傅涌廷在建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旁留念

1997年,第一次到王盘山勘测,傅涌廷请来捕蛇人。“山附近是浅滩,只能先乘船,然后换小舢板靠岸,岛上荒草和人一般高。”当时,由捕蛇人开道,大家紧随其后,拿扫帚拨开草,勉强行走。草丛中,还发现了蛇蜕下的皮。

“气象局和平湖土管局的同志趁着平潮时,见缝插针地作业,很快潮涨起来了,小舢板被潮水冲得‘呼啦呼啦’作响,大伙勘测好,看准时机,跳进船返回。”傅涌廷回忆,那次上岛的人中他年纪最大,又是牵头人,虽然也很紧张,但为保证大家的安全,必须集中精力做好协调指挥。

1998年,王盘岛上建起了首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填补了杭州湾中部气象监测的空白。傅涌廷至今完整保存着大量建桥资料,最近,他已把部分资料送到慈溪市档案馆,接下来,还将分批整理捐出。

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傅涌廷还记得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到国务院审查时,审查组提了3个问题:杭州湾大桥建设会不会影响乍浦港航道、技术上究竟有没问题、会不会影响钱江潮景观?前两个问题,国家计委经办同志作出了不会影响的解释,而至于第3个问题,要拿具体数据回答。

为此,必须模拟杭州湾潮流做一个水工模型。做模型,就得掌握杭州湾的水下地形和水文资料。

大桥工程指挥部招标邀请了浙江省河海测绘院、国家海洋研究二所和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院3个单位分别进行了《水下地形精确测量》《18个点大、中、小潮同时水文测量》以及水工模型试验,最后结论是:大桥建成后,对钱江涌潮的高度最多降低2厘米左右。傅涌廷在此积极参预了评标和现场部分监理工作。

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创造了中国建桥的新历史。在傅涌廷看来,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科技迅猛发展,让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变成了可能和现实,“建桥时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比如恶劣的建设条件,缺少能满足设计需要的专用运梁施工设备和海上建造大桥的经验,工程战线长等。”

“慈溪有不少人在上海有亲戚,现在,他们吃过早饭出门,不慌不忙就能去亲戚家吃中饭了。”傅涌廷笑着说,退休以后,还能参与这项伟大的工程,让他颇感欣慰。

杭州湾大桥建成后,傅涌廷收到了大桥指挥部给其颁发的“建桥功臣”奖杯,然而,他并没有停下来,还在继续为慈溪和杭州湾的发展建言献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