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中华儿慈会救助玉树地震孤儿五周年记录

中华儿慈会救助玉树地震孤儿五周年记录

时间:2024-05-05 06:16:06

相关推荐

中华儿慈会救助玉树地震孤儿五周年记录

4月14日,是4·14玉树地震五周年的日子。富有特色的藏式民居取代了地震初期的板房,热闹的城区不仅有了博物馆,还重新修建了格萨尔广场。五年后的玉树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年前,这场强烈地震使得20余万玉树人民受灾,地震发生后,中华儿慈会迅速展开救助工作,为灾区儿童送去了御寒羽绒服,在灾区开设帐篷食堂,每天为当地儿童配置发放营养午餐,并接收100余名孤儿到北京休养、治疗。

浙江新湖集团对中华儿慈会的灾后救助行动深为赞许,希望捐赠给基金会的5000万元“新湖基金”全部用于玉树灾区的重建,协助基金会为灾区的少年儿童重建美丽幸福家园。中华儿慈会尊重捐助者的意愿,科学、妥善、透明地使用这笔资金,积极承担灾区困难儿童的救养责任,为安置灾区孤儿和培养孤儿成才开展了长期持久的工作。五年来,一方面在玉树自治州建立玉树·新湖儿童村,用于孤儿养育、医护康复、青少年儿童教育和夏令营活动等;一方面肩负起抚养百名孤儿健康成长到18岁的社会职责。如今,经过近4年的建设,玉树·新湖儿童村已于8月竣工。抚养的百名儿童中,当年的邋遢的小男孩已长成俊朗的康巴汉子,忸怩的小姑娘已出落成美丽的藏族阿家拉,18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全部考上了大学,是玉树教育史上成绩最佳。孩子们不仅成绩优秀,有的还担任学校的大队长,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令人可喜的是,本就能歌善舞的他们已能即兴表演《吉祥如意》、《我的出生地》等几十个歌曲或舞蹈节目,而且开始学习创作自己的原创歌曲。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他们也毫不逊色,在长跑等项目中取得前几名的好成绩。年龄大些的孩子已开始自力更生,通过打工赚取零花钱,通过打拼实现梦想。

玉树百名孤儿休养营

五年前,孩子们乘着长途列车来到只在书上见过的北京休养。列车上,乘务员和许多乘客送来青海酸牛奶、苹果、面包和很多零食,还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听音乐,下棋。热情的关照让孩子们感到了暖暖的情意。

为了帮助孩子们恢复身心健康,中华儿慈会成立“百名孤儿成长救助项目”,并于6月启动了“玉树百名孤儿休养营”活动,生活起居、饮食、学习等都有人悉心照顾,并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美术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六一儿童节期间,还组织孩子们到北京天安门、故宫、长城和上海世博会等地参观游览,与当地的小朋友进行联谊活动。饮食调节、心理疏导、情感抚慰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得孩子们的笑容多了起来。

听说灾区的孤儿来到北京,社会上各界爱心人士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武警官兵送来了玩具和书籍,企业家送来了新衣服、新鞋子,退休职工捐出了退休金,志愿者们为孩子们洗澡、梳头,陪孩子们做游戏,讲故事……经受创伤的孩子们被大家伙的爱包围着,呵护着。

就读北京学校

孩子们来的时候,最大的15岁,最小的才2岁。有的父母双亡,家中只剩老人;有的房屋倒塌,家中没有任何经济支撑。根据孩子们的不同情况,中华儿慈会孤儿成长救助项目安排孩子们到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安徽蚌埠美佛儿国际学校、北大附属实验中学等学校就读,上小学的41名,初中的23名,高中的19名,让他们顺利完成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同时想方设法为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儿慈会负责了全部生活费、学费、特长培养费、往返玉树的路费。希望有一天他们成长为建设玉树的有用人才。

“有的孩子在年级的语文考试中成为年级第一名,还有许多孩子成为学校的大队干部,北京市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他们的进步变化特别特别大。”“北京没有藏语老师,可是丢掉了藏文就等于把‘根’丢掉了!”项目负责人何江萍经过3个月的“寻寻觅觅”,最终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帮助下,解决了孩子们的藏语问题。每周日为孩子们安排藏文课。

玉树天使艺术团

时间飞逝,玉树孤儿一年半的在京生活和学习,使他们的身心发生了很大变化,个子长高了,身体长壮了,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继承玉树人民能歌善舞的传统,12月,在青年舞蹈艺术家刘岩的大力协助下,中华儿慈会以在北京读书的玉树孤儿为主体,成立了“玉树天使(孤儿)艺术团”。

“我们每周有三节舞蹈选修课,排练了几十个舞蹈,好多都是同学们原创的。”德乾尕毛说。如今,孩子们已经在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演出过许多次。逢到周末,孩子们还总是在项目组的带领下,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衍纸画到公园义卖,通过歌唱和舞蹈表演感谢献爱心的人们。

相亲相爱一家人

“刚到北京的日子,我们天天做噩梦,晚上宿舍里如果有一个人哭,很快就哭声一片……”15岁的小姑娘索南拉毛回忆说。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快地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4月,孤儿成长救助项目组在“爱的延续——4·14地震周年纪念”中,呼吁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对玉树孤儿认养助养,随即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热情响应。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在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读书的玉树儿童都被爱心人士以接回家度周末和过节假日的方式助养认养。几年来,有几十个爱心家庭的父母为孩子们的幸福付出着默默的努力,或是陪伴,或是捐助,或是每一次生日和节日的小小问候,无不让孩子们感受着亲情的温暖。

除此以外,孤儿成长救助项目还在天通苑为孩子们租下了的四居室,几十个孩子不去爱心家庭的日子,就回到这个小家。项目组的工作人员,也就是何妈妈和裴哥哥,每周都会给孩子们开小会,让孩子们说说一周的收获与困惑,奖励他们的进步,一一解答他们的疑问。

亲爱的“何老妈”

57岁的何江萍是中华儿慈会孤儿成长救助项目负责人,从玉树孤儿来北京的第一天起,她就挑起了照顾他们成长的重担。她笑声爽朗,脚步急促,让人无法将她与曾经的癌症患者联系起来。几年来,周一到周五,何江萍在基金会为孩子们的开销筹款,到了周末,还要与孩子们一起生活。365天,何江萍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群孩子身上。即使是大年三十,也是陪伴孩子们度过。为了照顾孩子们,何江萍学会了开车,学会了拌糌粑,学会了简单的藏语。为了让孩子们见证家乡玉树的变化,何江萍自筹经费,10多次带领部分孩子返回玉树参观。她还经常组织孩子们出去玩,“这些孩子没有父母,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哪怕我们辛苦点、累点,也愿意让孩子们多出来活动、见见世面。”有一次一名好心人说自己种了几百斤大白菜,愿意捐给孩子们吃,但是要自己去拿。这位好心人在顺义,何江萍就开着车跑到顺义去拉白菜……

底,在一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忽然打出了“何老妈,我们爱你”的字幅。“我当时硬是忍着没掉下眼泪,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半个小时。”何江萍说。从此,“何老妈”成了孩子们对何江萍的“爱称”。

北京是第二故乡

高中生开周格来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但我很幸运,来到北京后,我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在地震中,玉树娃娃们失去了亲人、朋友,失去了作为生命支柱的家庭。但他们也获得了全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照顾:他们有“何老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疼爱;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志愿者哥哥姐姐们陪着他们读书、玩耍,倾听他们青春的小烦恼;有爱心家庭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敞开怀抱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小家……小到零食、衣服、体育用品的提供,大到人生方向的引导、理想信念的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全社会都在努力弥补着玉树娃娃们在地震中失去的东西。

正像孩子在十八岁成人礼上说的,“十八岁是我们的天地,是我们的舞台,在这里,不需要太多的豪言壮语。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这空白的人生图纸上踏实勤奋的描绘出一幅幅属于自己的篇章。”(中华儿慈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