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运河原创」关于读书那些事/杨璐

「运河原创」关于读书那些事/杨璐

时间:2019-03-26 20:19:38

相关推荐

「运河原创」关于读书那些事/杨璐

文/杨璐

上学之前,家里有个木头箱子,里面装满了书,妈妈不让动,说那是爸爸的宝贝,有一次我偷偷地翻出来看了看,一个一个都不像是字,奇怪,这是写的啥?后来才知道那是俄文。虽然不认识,但也偷偷拿出来翻一次,又翻一次,只是为了找出能“认识”的“字”。

“听书”,是一件让我着迷的事。夏天的夜晚,孩子们抬抱着一卷大草席,铺开在场院里,等着村里的奶奶们来乘凉。躺在软软的大草席上,嗅着草席子散发出来的淡淡的清香,漫天的星星眨着迷离的眼睛,树上的蝉也停止了歌唱,偶尔发出一声诧异的惊叹……奶奶们也不负众望,开始讲述那些神鬼妖魔的故事,我们趴在草席上,胳膊肘支起,用手托着下巴,听得入了迷……那些故事,听了多少个夜晚,每次听,都跟新的一样,我就想:“如果这些故事,我可以在书上看到该有多好啊!”

一二年级的时候,终于可以看书了,看小人书,是最快乐的事,放学后那些黑白图画配文字的小人书,陪我度过了许多个清晨和黄昏,或买或借或互换,想尽我那个年纪能想的办法。放学路上,几个同学凑在一起,一边走一边看;回到家,妈妈让烧火,往往是抓一把柴禾扔灶火里,赶紧接着读我的小人书……有一次,居然把妈妈的棉手套扔灶火里烧了……少不了被妈妈数落。

三年级的时候,去大娘家玩,在大哥的桌子上看到一本《聊斋志异》,翻开一读,哇,这就是我渴望多年的那些印在书里的故事吗?在大娘西屋的炕上一趴就啃起来,有的字也不认识,囫囵吞枣似懂非懂的,居然还着了迷,大娘锁上门就下地干活去了……屋里已经看不清字了,我才发觉天已经黑了,大娘回来进屋才发现趴在炕上的我,“哎呀,这孩子看书看傻了吗?” 的确是看傻了,借了大哥两本《聊斋志异》,回到家连吃饭都舍不得放下,一边读,一边或笑或叹……妈妈常常用筷子敲敲桌子:“吃饭!吃饭!看这个管饱啊?”爸爸就说:“吃完饭再读啊。”

上初一的时候,同村伙伴儿的爸爸是业务员,那时候村里人称其为“跑外的”,所以她手里经常会有几本小说,我俩既是同桌也是好友,她就经常带书给我看,我就帮她写她最头疼的数学作业。这在教数学的班主任田老师眼里,简直就是堕落!堕落到除了上英语课不敢看(跟英语老师同村,怕他告状),上数学课把书放抽屉里偷看,上语文课竖起语文课本挡着看,上其他课,就公然放桌面上看……

也因此引发起了班主任的极大不满,每次数学课他都是痛心疾首地数说着我的“恶行”:做题马虎,张冠李戴,上课走私,态度不好……末了,让我罚站!我呢?罚站都罚了,还怕啥?接着看吧。追《七侠五义》那本书时,有一天去上学,居然忘记了带书包……偏偏第一节课是田老师的课,怎么办?怎么办?他上次威胁我说:“再这样下去就告诉你家长!”……无奈之下,借了左右同学的一摞书,摆在桌子上,好歹蒙混了过去……可想而知年终考试的成绩了,除了英语九十多分,语文九十多分,副科都勉强及格,数学最差,五十七分!

可想而知,那年的春节放假,就成了我学生生涯中最糟糕的一个假期!那五十七分的数学成了一家人批评我的理由,连让我扫地,让我洗碗,让我擦窗户,都是这个借口!只要我手里拿着书,必定会有个声音响起:“你还看闲书?数学考五十七分,还看?去烧水。”“数学都考五十七分了,去洗毛巾。”……整个寒假,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要支使我,似乎把家里所有的活都干完,就能拯救我那五十七分的数学一般……

的确不能看了,再看的话,考学很危险了……于是我就“改邪归正”“弃暗投明”,发奋读“正书”了。没有白读,初二上学期保持班级前五,居然还经常被派去参加各种比赛,至今犹记去参加数学比赛,路遇田老师,那诧异的眼神,直到目送我进了比赛场,还兀自不动……他那时已不教我们了。初三时进入到年级前三,第一……只是在自习的间隙里,还是留恋那些课外文字,同学手中的《语文报》成了我唯一的选择,几乎每一期都借阅,把喜欢的东西抄下来,那些优美的句子给我初三紧张枯燥的日子,增添了些许诗情画意……

进入师范院校,图书馆,阅览室,只要是开放日,我必定排队去借阅,课间活动与夜晚的自习课,做完作业之后,看小说,成了我最大的享受。为了能早一天去图书馆换书,往往在熄灯铃响了以后,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熬到凌晨……每天去学校餐厅打饭,我都是买最便宜的菜,省下饭票定了一年的《读者文摘》《小说月刊》。可是读过两遍咋就不愿再读了呢?果真“书非借不能读也!”

参加工作,周末,假日可以随心所欲读书了吧?读《红楼梦》起初不喜欢林黛玉,觉得她爱使小性子,再读,她的真性情和过人的智慧与才思跃然纸上,读懂了她的敏感与无奈,成了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读《三国演义》,正值青春年少记忆力好,给初三讲《出师表》一课时,《三国演义》里的主要人物性格讲得绘声绘色,等课文讲完,整本《三国演义》里的大事件按时间先后也讲了一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至今还兴高采烈说起我当年讲《出师表》的场景……

我读书没有定律,想起什么就读什么,也没什么目的,只为“喜欢”而读,随心随性。无论读“闲书”还是“正书”只要是好书,我觉得都可以读,都有好处,“开卷有益”这话不是随便说的。于不起眼的角落,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其实真是一种享受呢!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代替了纸质书,在买了金庸全套之后,先生给买了一个MP4下载了许多小说,我由读纸质书改读电子书,没过多久,被同事借去,弄丢了。后来是用手机网上看书,内心里依然怀念那些手捧书本读书的日子,想起来就暖暖的……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有没有医掉我的愚?我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读书,至少我不会像今天这样,站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地跟学生们交流……

随着时间推移,事务繁杂,颇多挂牵,渐生懒惰……想起已经很久没读过书了,内心深处隐隐地自责。自觉面目可憎已非昨日了……

前些天,大儿子说:“妈妈,你眼睛不舒服,可以下载一个喜马拉雅,不用看,你听就可以了。”……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学龄前,那趴在草席子上“听书”的画面又回来了……

值此世界读书日,趁春光正好,掬一杯清茶,唇齿留香;捧一卷好书,心神宁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