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虎魄造办处:浅谈汉代琥珀印章

虎魄造办处:浅谈汉代琥珀印章

时间:2021-03-16 03:17:11

相关推荐

虎魄造办处:浅谈汉代琥珀印章

浅谈汉代琥珀印章

虎魄造办处

虎魄造办处——致力于学习研究探索中国古代琥珀艺术,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琥珀制品。

中国古代琥珀艺术有着至少3000年的历史,但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空白。

前 言

汉代琥珀质地的印章都很小,通常尺寸在1厘米左右,目前所见最大边长为2.5厘米。除此外,汉代琥珀质地的印章非常罕见,据官方考古发掘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各地官方考古发掘出土的印章有以下几例。

一、陕西省出土共2件

1975年2月,在陕西省咸阳市北原的马泉公社大泉大队,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了一座西汉晚期的砖券墓,出土了两方琥珀印,一无字,虎纽,纽上有穿孔。另一圆形印章,上有阴文篆书“君惠”,纽上有穿孔。

扁圆形琥珀“君惠”印

扁圆形琥珀“君惠”印

【名称】:扁圆形琥珀印章

【印文】:“君惠”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直径11毫米、高5毫米

【出土地】:陕西咸阳马泉公社西汉晚期(“君惠”)墓

【收藏地】:现藏咸阳博物馆

陕西咸阳马泉公社西汉晚期(“君惠”)墓出土琥珀兽纽素面印章

陕西咸阳马泉公社西汉晚期(“君惠”)墓出土琥珀兽纽素面印章

【名称】:琥珀兽纽印章

【印文】:无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长13毫米、宽11毫米、高12毫米

【出土地】:陕西咸阳马泉公社西汉晚期(“君惠”)墓

【收藏地】:现藏咸阳博物馆

由于考古简报的平面图中没有详细的标注每件琥珀的具体位置,从简报内容来看,是乎与其它的微雕饰物一起出土,可能是串饰的一部分。具体细节见下图考古发掘报告:

一、琥珀饰物十件均出自棺内,为暗紫红色。

1、无字琥珀印章1件(102号)。虎纽,钮上有穿孔。长1.3、宽1.1、高1.2厘米(图一二,5)。

2、圆形琥珀印章1件(103号)。扁圆钮,印圆形,直径1.1、高0.5厘米。上有阴文篆书“君惠”二字(图三,2)。钮上有穿孔,可作佩饰(图一二,6)。

3、虎形琥珀饰4件(图一二,4),两件稍大(104,105号),两件稍小(106、107号)。形制相同,均俯卧状,大的长2.1、高1.3厘米;小的长1.9、高1厘米,虎身上有横穿孔,应为佩饰。

4、椭圆形琥珀饰2件(108、109号),形制相同,椭圆形,甚薄,两面略鼓起,呈弧形,两端有穿孔,应为佩饰。108号长径2.7、短径1.5、厚0.3厘米;109号长径1.6、短径1、厚0.2厘米。

5、贝状琥珀饰2件(110、111号)。形制相同,一大一小,两端有穿孔,应为佩饰。110号长2.4,上端宽1.1、下端宽0.7、厚0.3—0.9厘米。111号长1.8、上端宽1、下端宽0.3、厚0.2—0.6厘米。

6、小件玉器3件 ( 图一二,1-3)。出自棺内,全部为青玉质, 实心, 应为佩饰。扁壶 一件 ( 98号 ),高 1.3、 厚0.4 厘米。颈上穿孔。壶一件 (99号 ), 高0.9、厚0.4-0.5厘米。颈上穿孔。矛头一件(100 号 ),长1.8厘米,上有 穿孔。

陕西咸阳马泉公社西汉晚期(“君惠”)墓出土微雕串饰

二、玛瑙饰八件。暗红色,均出自棺内,另外还有一件带花斑的巧色玛瑙管,一件蚀花玛瑙管,亦出棺内。

1、巧色玛瑙管管1件 (112号),中腰粗,两端细, 中间穿孔,黑色,上面有绿、白、黄、天蓝色斑点,长2.8厘米。

2、蚀花玛瑙管1件(113号),中腰粗,两端细, 中间穿孔,黑色,上面有白色云纹,长2.7 厘米。

3、玛瑙珠2件 (114、115号 )。圆形,中有穿孔,珠径1.3厘 米。

4、菱形玛瑙管5件 (116-120号)。中腰粗,两端细, 中间穿孔。116号体表八棱、长2.5厘米。

5、半球状玛瑙饰1件 (121 号),上面鼓起呈球状,下面磨平,径1.9厘米。

三、水晶饰3件(122-124号)。均出棺内,无色透明,中间穿孔。两件管状,长1.4、2.3厘米;一件长方形,长1.6、宽1.1、厚0.5厘米。

四、琉璃饰4件(125-128号 )。均出自棺内。一件 (125号)钮状,浅兰色,透明, 高0.8,边长0.9厘米 (图一二,9);三件圆珠形,不透明,珠心穿孔 ; 126、127号直径3.5厘米,128 号直径3.1、孔径0.6厘米。

五、松石饰1件(129号)。出自棺内,椭圆,扁平,表面呈褐色,中间穿孔(图一二,7)。

六、蚌饰1件(130号 )。出自棺内,浅褐色。圆形,上面鼓起,有弦纹,下面磨平,中有穿孔。径 1.9厘米。

考古简报中陕西咸阳马泉公社西汉晚期(“君惠”)墓出土微雕串饰的部分图片

二、广东省出土共2件

广州恒福路疗养院西汉墓出土两枚,一蛙纽,有穿,无印文;一龟纽,阴刻篆文“毛君明印”,有穿孔。如下图:

广州恒福路疗养院西汉墓出土琥珀龟纽印章“毛君明印”

【名称】:琥珀龟纽印章

【印文】:阴刻篆文“毛君明印”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暂时不详

【出土地】:广州恒福路疗养院西汉墓出土

例三、江苏省出土共1件

江苏省扬州邗江县甘泉镇姚庄102号西汉墓女棺内出土的一方龟纽琥珀印章(M102:37),印面为线刻阳文“常乐富贵”,边角光滑圆润,有长期使用的痕迹。

江苏省扬州邗江县甘泉镇姚庄102号西汉墓女棺内平面图,37就是出土琥珀印章的位置

江苏省扬州邗江县甘泉镇姚庄102号西汉墓女棺内出土的一方龟纽琥珀印章“常乐富贵”

【名称】:琥珀龟纽印章

【印文】:线刻阳文“常乐富贵”

【年代】:西汉晚期(新莽)

【尺寸】:通高0.8、台面高0.3、边长1.1厘米

【出土地】:江苏省扬州邗江县甘泉镇姚庄102号西汉墓女棺内出土

从考古简报来看,此墓女棺内胸部或腰部位置还出土了一条串饰,而印章出土于棺内头上(头箱)位置。可见,此印章不与串饰一起作为佩饰作用的。

串饰 5 件

M 102:27, 紫晶葫芦,高 1.3厘米。

M 102:26, 琥珀羊, 长 1.5、高1.2厘米。

M 102:29, 琉璃鸽子, 长1.5、高1.7厘米。

M 102:25, 玛瑙枣核形串管, 长2.4、直径0.6厘米。

M 102:28, 墨玉兽,长1.1、 高1厘米。

四、江西省出土共1件

江西省南昌市施家窑村东汉墓出土的一件琥珀印,光素无文。

江西省南昌市施家窑村东汉墓平面图

江西省南昌市施家窑村东汉墓出土琥珀素面印章一枚

江西省南昌市施家窑村东汉墓出土琥珀素面印章一枚

【名称】:鼻纽琥珀印章

【印文】:素面

【年代】:东汉

【尺寸】:暂时不详

【出土地】:江西省南昌市施家窑村东汉墓出土

【收藏地】: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根据《江西南昌市区汉墓发掘简报》记载如下:

水晶珠 一件。六面形,中有孔。高1厘米。琥珀装饰品 四件。红色半透明体,一伏虎形(图1),一为印章(图2),两件作管状。玛瑙管 一件。橄榄状。

江西省南昌市施家窑村东汉墓出土琥珀兽形饰一枚

简报并没有详细的将这几件饰物细分出自哪个墓室,但笔者从简报中的平面图可见,第一墓室编号为1的文物应该由5件饰物组合而成的串饰;第三墓室编号为59的文物应该是1件饰物,从位置来看,可能是编号57铁剑上挂的饰物。从图片看来,此件琥珀印章磨损的比较严重。笔者推测,应该是编号1中串饰的一部分。

五、广西省出土共11件

因合浦县是汉代合浦郡兼合浦县治所,又是汉代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自秦朝开始,这里便是朝廷中流放皇室贵族、朝中重臣之地。虽然他们身为罪犯,但还是享有很多权力和财富的,他们依托这些身份、财富和从中原带来的先进技术在此生存发展。所以这也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小小的合浦县会有近万座汉墓了,而这些汉墓群中大多数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或财富的人。因此,广西省合浦县是已知全国出土汉代琥珀制品最为集中的地方,同样也是汉代琥珀印章出土最多的地方。

其中有两件琥珀方形印章比较有特色,一龟纽,印文篆书“庸毋?印”;一蛇纽,阴刻印文“劳邑执刲”。其余的几件基本上都为圆形私印。

1971年出土于广西合浦望牛岭1号汉墓出土“庸毋?印”龟纽琥珀印

1971年出土于广西合浦望牛岭1号汉墓出土“庸毋?印”龟纽琥珀印

1971年出土于广西合浦望牛岭1号汉墓出土“庸毋?印”龟纽琥珀印

1971年出土于广西合浦望牛岭1号汉墓出土“庸毋?印”龟纽琥珀印

1971年出土于广西合浦望牛岭1号汉墓出土“庸毋?印”龟纽琥珀印

【名称】:龟纽琥珀印章

【印文】:阴文篆书“庸毋?印”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长1.5,宽1.2,高1.5厘米

【出土地】:1971年出土于广西合浦望牛岭1号汉墓

1971年出土于广西合浦望牛岭1号汉墓,推定为西汉后期地方官吏墓。地面坟丘底径40米,高5米。墓葬由主室、甬道、南北耳室和斜坡墓道构成。全长25.8 米,最宽处14米。主室后部中央纵陈漆棺一具,头向和墓门方向相同。棺具和人骨架都己腐朽,从遗迹测得棺具长约2米,宽约80厘米,施朱漆,葬式为仰身直肢。死者颈部有玛瑙耳塞、玉鼻塞、玉国王琀,头上方置鎏金铜圆牌器一件、环首铁刀两把,头部右侧置铜镜一面,腰部右侧置有铁剑、金珠、金饼和水晶、玛瑙、琥珀串珠等佩饰物。琥珀佩饰片5件,内圆钮形2件,扇形1件,篮形1件,蛙形1件,琥珀印章1件,龟钮,略作长方形,长1.5、宽1.2、高1.5厘米。阴文篆书。

广西合浦望牛岭1号西汉墓墓葬平面图

广西合浦望牛岭1号西汉墓墓葬平面图

除饰物外,墓室内还随葬大量铜器、漆大器,北耳室有车马器。共计245件。其中,以铜器占显著位置。如凤凰形烛灯、提梁壶、长颈壶、人面纹三足四蒂纹盘、龙首柄魁、铜仓模型器等,造型精美,制作精致,器身多錾刻有纤细匀称精美的各种花纹。2件陶提桶内壁有朱书“九真府”字样,墓主可能是曾任九真郡(今越南境内)郡守的官吏。

1975年秋出土于广西合浦县金鸡岭堂排1号汉墓的蛇纽印章“劳邑执刲”

【名称】:蛇纽琥珀印章

【印文】: “劳邑执刲”

【年代】:西汉中晚期

【尺寸】:边长2.3厘米,高2.1厘米

【出土地】:1975年秋出土于广西合浦县金鸡岭堂排1号汉墓

1975年堂排一号西汉晚期墓出土珠饰、印章等6件。其中珠3件,一件半球形,二件腰鼓形。

印章两枚,一为正方形,蛇钮;一为半球形。

而堂排至蛹口间4座墓,墓主也可能是郡守一级的地方官吏或屯守该地的武官(载《考古》1972年5期;又《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卷第186页)。

1975年秋出土于广西合浦县金鸡岭堂排1号汉墓的蛇纽印章“劳邑执刲”印拓

“劳邑执刲”蛇纽琥珀印,1975年秋出土于广西合浦县金鸡岭堂排1号汉墓,属于西汉中晚期。

据《文物资料丛刊》第4集刊载的《广西合浦县堂排汉墓发掘简报》载,堂排1号墓,长6.4米,宽4.4米,墓上有坟丘。该墓虽被盗,仍出有陶器、残铜器、漆器、金铜扣、五铢钱和400多颗琉璃珠饰等。尤其盗洞内出土一颗“劳邑执刲”琥珀印,蛇纽,正方形,边长2.3厘米,高2.1厘米,当为墓主幂印。“劳邑执刲”印为全国考古首见,十分重要。这里不妨多说几句。“劳邑”当为地名或说封地名,“执刲”、当同“执圭”、“执珪”。“劳邑”在哪里?据香港中文大学生著名教授饶宗颐先生考证,劳、牢、同音,劳邑可能因牢水而得名。《汉志》合浦郡临允县下云:“牢水北至高要人郁”。杨守敬谓牢水今日罗银水。出新兴县西南东北流至高要县南入西江。又说,按《水经 郁水注》:“郁水又东迳高要县,牢水注之,水南出交州。合浦郡治合浦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平越所置也”。“劳邑所在,由此可提供一线索”(见饶宗颐:《岭南考古论题》——杨式挺:《岭南文物考古论文集》序,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年)。

“执刲”,又作“执圭”、“执珪”,楚国官爵名。《七国考》引《文选注》云:“楚爵功臣赐以圭,谓之执圭,比附庸”。也即相当于小国小城的君王。“执圭”一名,从所查的文献看,安始见于春来,盛行于战国,及于西汉初年。“执圭”的爵位有多高,俸禄有多少?视不同时期和功绩大小而不同。如荆国(即楚国)之法,能获得伍员(子胥)者封爵执 ,俸禄万石(又一载说赐粟五万石),金千镒。到秦汉之际,情况有所变化。如据《汉书 曹参传》载,曹参领兵西击秦,“虏秦司马及御史各1人,迁为执圭”。高祖刘邦初起,汉承楚制,曾赐大将夏侯婴、灌婴、樊哙等功臣执圭、扫帛。封爵执圭、执帛者,可封君食邑。执圭高于执帛、低于侯级和县令。由于海南岛乐东县发现一枚蛇钮“朱庐执刲”银印珍品,笔者因此撰写《“朱庐执刲”银印考释——兼说朱卢崖问题》一文(载《海南民族研究论集》第一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

在写作过程中,承蒙蒋廷瑜学史提供合浦堂排1号墓“劳邑执刲”印拓本和照片(但堂排汉墓发掘简报误释为“劳新圭印”)。这样一来,海南乐东和广西合浦便发现有两颗“执刲”爵位官印实物,为国内未见,弥足珍贵。对于“朱庐执刲”银印的年代和来源,笔者据其钮制蛇钮和印文特点推断为西汉中晚期物,并认为其应非西汉朝廷所赐。随后,黄展岳先生根据广州南越王墓所出印玺有自镌官印的做法,认为“劳邑执刲”原官印的制作年代似属南越国后期,可能是南越国自镌的官印;也不排除南越国境内的种姓封君或流徙到南越国的楚国后人的自镌官印的可能(载《考古》1993年11期)。蒋廷瑜先生撰文,赞同黄展岳先生意见,认为原官印是南越国时期制作的,是南越国给予劳邑部落首领的封爵印。并进一步指出,劳读音与骆、僚、瓯等相同或相近,应是相类似的部落名。指出汉代合浦郡内不但有牢水,还有牢山、牢石,唐代还设置过年州,其方位就在今玉林市境内。总之,“劳邑执刲”印是南越国赐给境内劳邑部族首领的官爵印(载《广西博物馆 文集》第一辑)。

另外,广西合浦县堂排汉墓M4号墓出土一枚半球形琥珀印章,棕红色,印文“王以明印”,笔者暂时没有收集到相关图片资料,待日后补充。

2001年广西合浦县九只岭5号东汉墓出土琥珀印章两枚

2001年,广西合浦县九只岭5号东汉墓出土琥珀印章两枚,一枚“黄??印”(上图左),钮扣圆形琥珀印章,棕红色。 一枚 “黄昌私印”,龟钮方印(上图右)。

2001年广西合浦县九只岭5号东汉墓出土的龟纽琥珀印章“黄昌私印”

【名称】:龟纽琥珀印章

【印文】:篆刻“黄昌私印”

【年代】:东汉

【尺寸】:宽1.3、高1.4厘米

【出土地】:2001年广西合浦县九只岭5号东汉墓出土

1992年11月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汽齿厂25号西汉墓出土半球形琥珀(蜜蜡)印章“陈夫印”

【名称】:纽扣半圆形(馒头形)琥珀(蜜蜡)印章

【印文】:“陈夫印”

【年代】:西汉

【尺寸】:直径1厘米

【出土地】:1992年11月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汽齿厂25号西汉墓出土

【收藏地】:广西合浦县博物馆

1992年11月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汽齿厂25号西汉墓出土半球形琥珀(蜜蜡)印章“陈夫印”

“陈夫印”,合浦县汉代博物馆藏,1992年11月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汽齿厂25号西汉墓出土,半球形琥珀(蜜蜡)印章,棕红色,直径1厘米。

“子君?印”,10月出土于广西合浦风门岭M23B(西汉晚期夫妻合葬墓女性墓)。

【名称】:纽扣半圆形(馒头形)琥珀(蜜蜡)印章

【印文】: “子君?印”

【年代】:西汉晚期

【出土地】:10月广西合浦风门岭M23B(西汉晚期夫妻合葬墓女性墓)出土。

【收藏地】:广西合浦县博物馆

广西合浦风门岭M23B(西汉晚期夫妻合葬墓平面图

此墓M23B共出土圆形琥珀2枚,一枚兼作印,印文为“子君?印”(上图平面图蓝色位置) 。从简报平面图来看,此件印章应该是与其它珠饰一起组合成串饰佩戴使用的。

10月广西合浦风门岭M23西汉晚期夫妻合葬墓平面图,上为M23A,下为M23B

广西合浦风门岭出土龟形纽青铜方印(M23B:20)印文为篆书刻的“吴茂私印”

10月广西合浦风门岭M23B(西汉晚期夫妻合葬墓女性墓)出土两枚半圆形琥珀印章,一枚有印文 “子君?印”。同墓还出土大量琥珀、玛瑙等珠饰。具体简报如下:

二十三号墓(M23)从10月9日开始发掘,到11月8日结束。墓葬封土堆规模较大,直径约35米,最大残高1.6米。为同一封土堆下的合葬墓,竖穴木椁,两穴有各自独立的墓道。东南侧入葬早的为M23A(男主),西北侧为M23B(女主)。墓葬规格为一棺一椁,棺椁、尸骨已全朽。根据《合浦风门岭汉墓》第二章 二十三号墓的发掘简报,具体相关出土文物如下:

铜印章 2件(图1绿色位置),均出自M23B。龟形纽,方印。M23B:19,1件纽残,印文模糊不清。M23B:20,印文为篆书刻的“吴茂私印”(上图)。宽1.4、通高1.5厘米。

串饰:串饰出土时大都散乱,组合的形式不清。

玉管状饰 2节,微残。灰白色,易碎。圆柱形,中穿孔,一端略大。M23B:30-1,中宽0.8、残长6厘米。

琉璃串珠 5串(平面图红色位置),其中M23A仅一串。均置棺内或棺侧,出土时略呈圆形堆放。扁面穿孔,原穿珠的线绳无存。

M23A:30,完整48颗,破碎约20颗。有10颗为暗红色,余为深蓝色。颗粒大都较小,形状以扁圆居多,也有长圆;M23B:25,近400颗,其中185颗完整。表面多有泥锈,易碎。珠蓝色,间杂暗红色。暗红珠小,长径仅0.2厘米左右,扁圆或长圆形。其余3串,蓝色,形状与前同,表面也是多泥锈,轻捏即碎,M23B:14,完整243颗,另约一半破碎;M23B:29,约有200颗,仅32颗完好;M23B:31,约有400颗,199颗完整,另近一半破碎。玛瑙饰件 2组。M23A:25,2枚。一为榄形,黄白相间的缠丝玛瑙,长4.1、中宽1.3厘米;一为扁平菱形,橘红色,两端方,腰弧形略大,长3.9、中宽2、两头宽1.3厘米。置于铜削后侧,应是削尾端的挂饰(平面图黄色位置)。

M23B:22,3枚。榄形,有白色线纹的缠丝玛瑙。长1厘米。(平面图紫色位置)组合穿饰 3串,均出自M23B。

M23B:17,约置于棺内头部位置,有琉璃、玛瑙、水晶、琥珀、玉石等。其中,腰鼓形玛瑙2枚,血红色,长3.1厘米;五面体榄形玛瑙2枚,血红色,长2.1厘米;血红色榄形玛瑙1枚,长2.2厘米;圆柱形玛瑙1枚,一端大,血红色,1.2厘米;白色缠丝玛瑙1枚,扁长圆形,长2.6厘米;动物形玛瑙1枚,红黄色,头部横穿孔,高1.4厘米;五棱柱形白色水晶1枚,1.7厘米;圆片形玉石1枚,黄色泛翠绿点,径1.6厘米;靴形玉石1枚,高1.2厘米;赭石色琥珀狮子1只,横穿孔,长2.4、高1.5厘米(图4);腰鼓形琥珀2枚,长2.2厘米;蓝色玻璃珠1粒,暗红色珠17粒,径0.4厘米。(平面图粉色位置)

M23B:27,玉管2节,灰白色,分别长4.6和5.3厘米;葫芦形玛瑙1枚,浅黄色,高1.3厘米;血红或橘红榄形玛瑙18枚,其中1枚两端束起有槽,长约1.5厘米;白色缠丝玛瑙2枚,分别长0.9和2.1厘米;半圆形琥珀2枚,一枚兼作印,印文为“子君?印”。(平面图蓝色位置)

M23B:28 玉管2节,灰白色,断碎;血红榄形玛瑙5枚;白色缠丝玛瑙4枚;瓜棱白色水晶1枚;浅蓝琉璃狮子2只;人物形、狮子形紫色水晶各1枚。(平面图褐色位置)

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汽齿厂M30B西汉墓出土琥珀串饰

【名称】:琥珀龟纽印章(上图第一排右一)

【年代】:西汉

【尺寸】:暂时不详

【出土地】:1992年12月出土于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汽齿厂M30B西汉墓

【收藏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广西合浦这批出土琥珀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笔者暂时没有找到此墓的考古发掘报告,目测上排左起依次为:造型不详一件,狮形饰一件,兽(或为蛙)形饰一件,龟钮印章一件;下排左起依次为:圆珠一件、扁珠一件、半圆形印章1件、束腰珠两件。由此可见,这枚琥珀龟纽印章应该是与其它的珠饰一起组合成串饰佩戴的。

1978年5月广西合浦县北插江盐堆1号(西汉晚期)墓出土。珠饰、耳珰等共17件(上图中少一件)。内圆雕狮子2件、胜形饰2件、腰鼓形耳珰2件、半圆形印章(印胚)1件、南瓜形1件、棱柱形1件、葫芦形1件、其它扁圆珠形珠饰6件。

另外,北插江盐堆5号墓也出土过琥珀印章一件,暂时没有相关资料,待日后补充。

六、湖南省出土共1件

1956年零陵M1号墓出土兽纽琥珀印章

1956年零陵M1号墓出土兽纽琥珀印章

【名称】:兽纽琥珀印章

【印文】:陈?

【年代】:东汉

【尺寸】:12*12*13mm

【出土地】:1956年零陵M1号墓出土

1956年零陵M1号墓平面图,此件兽纽琥珀印章的编号位置是“6”

由于年代久远,笔者从现有的考古简报上很难区分出这件印章的出土位置,出土的还有其它各类材质的珠饰。此件兽纽琥珀印章的编号位置是“6”,笔者推测其出土位置应该是上图中剑的旁边。

七、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2件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新莽琥珀龟印“杨禁私印”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新莽琥珀龟印“杨禁私印”

【名称】:琥珀龟纽印章

【印文】:“杨禁私印”

【年代】:新莽

【尺寸】:高1.8厘米、长2.2厘米、宽2.2厘米

【特征】:私印。龟纽,方形印面,印文为阴文汉篆“杨禁私印”四字。此印制作精细,文字笔势圆润,布局整齐。汉代的琥珀材质印章较为罕见。

【收藏地】:天津艺术博物馆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新莽琥珀龟印“李君之印章”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新莽琥珀龟印“李君之印章”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新莽琥珀龟印“李君之印章”

【名称】:琥珀龟纽印章

【印文】:“李君之印章”

【年代】:新莽

【尺寸】:高2厘米、长2.5厘米、宽2.4厘米

【特征】:私印。龟纽,方形印面,印文为阴文小篆“李君之印章”五字。文字秀美,柔中带刚,笔势圆润劲健,粗细均匀,不露刀痕。布局整齐清朗。汉代的琥珀材质印章较为罕见。

【收藏地】: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八、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

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藏

【名称】:琥珀兽纽印章

【印文】:永承嘉福

【年代】:汉代

【尺寸】:底边长16.68mm×底边宽15.56mm×高21.44mm

【收藏地】: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藏

九、虎魄造办处私人收藏3件

虎魄造办处私人收藏3件琥珀印章

虎魄造办处藏品:汉代龟纽琥珀素面印章

虎魄造办处藏品:汉代龟纽琥珀素面印章

【名称】:琥珀龟纽印章

【印文】:素面无文

【年代】:汉代(新莽)

【尺寸】:高2.2厘米、长2.2厘米、宽2.2厘米

【重量】:7.71克

【特征】:私印。龟纽,方形印面,无印文。其特征与天津市博物馆“李君之印章”和“杨禁私印”两件琥珀印章风格略似,应该属同时期。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旧藏

虎魄造办处藏品:汉代龟纽琥珀素面印章

虎魄造办处藏品:汉代龟纽琥珀素面印章

【名称】:琥珀龟纽印章

【印文】:素面无文

【年代】:汉代(新莽)

【尺寸】:边长1.4厘米

【重量】:2.21克

【特征】:私印。龟纽,方形印面,无印文。其特征与江苏省扬州邗江县甘泉镇姚庄102号西汉墓女棺内出土的那枚印文为“常乐富贵”的龟纽琥珀印章风格略似,应该属同时期之物。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旧藏

虎魄造办处旧藏:琥珀兽钮印章

虎魄造办处旧藏:琥珀兽钮印章

【名称】:琥珀兽钮印章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长10毫米、宽8毫米、高10毫米

【重量】:0.46克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旧藏

【特征】:出自汉代青州,据息:与其一起出土的还有两件琥珀“双胜佩”,惜残,仅此小印完整。

此件琥珀无字兽钮印章与前面咸阳西汉晚期“君惠”墓出土的那件虎纽琥珀印章十分相似。无字,虎纽,纽上有穿孔,而且尺寸比例也几乎一样(长13毫米、宽11毫米、高12毫米)。笔者认为应该也属西汉晚期。

上面这些是这些年笔者收集的两汉时期的琥珀印章资料,多数为有印文的私印,少数光素无印文,且大都有佩戴使用痕迹。琥珀作为珍贵的材质,且保存不易,故所见不多。在当时,官印都是有明确的使用规定。据《汉旧仪》、《汉旧仪补遗》等文献的记载:皇帝、皇后玺印用虎纽,诸侯王印章用橐驼纽,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前后左右将军、中二千石等的印章用龟纽,千石至二百石以上的印章用鼻纽,等等。当然,私印的用纽情况并不如此严格。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东汉2号墓(东汉广陵王刘荆)出土虎纽玛瑙印章

【材质】:玛瑙

【年代】:东汉

【尺寸】:高3厘米

【出土地】: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东汉2号墓(东汉广陵王刘荆)出土

【收藏地】: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玉色】:黄色,透明光亮,洁纯无瑕

【特征】:盝顶方形印台,印面无纹,印纽圆雕一虎,半卧半立,虎视眈眈,神情并茂。

1980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甘泉镇北偏西约三公里的地方,发掘了东汉早期广陵王刘荆墓(?-67年),出土了一件虎纽玛瑙的纽式,其特征同样是:无字、虎纽、纽上有穿孔,已知尺寸为高3厘米,目测长和高的尺寸应该差不多,宽约2。

此件玛瑙材质的虎纽印章其特征与前面提到的两件虎纽琥珀印章基本一致。虎的造型都是做中蹲卧姿势,琥珀的两件向左转头,而这件玛瑙印章则向右转头。

汉代虎纽玛瑙的纽式在历来收藏和著录的汉印中甚为罕见。

据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天子玺以玉螭虎纽”。

卫宏《汉旧仪》:“皇后之玺,金螭虎纽”。螭虎纽一作虎纽。应劭《汉官仪》中有一段解释帝后玉玺为什么要使用虎纽的话:“印者因也。所以虎纽,阳类。虎,兽之长,取其威猛以执伏群下也;龟者阴物,抱甲负文,随时招蛰藏,以示臣道,功成而退也。”

1968年陕西省咸阳市出土的螭虎纽“皇后之玺”

1968年陕西省咸阳市出土的螭虎纽“皇后之玺”即是实物证据。按汉制诸侯王只能使用“金印龟纽,纁[xūn]朱绶”(《后汉书 舆服志 》徐广注)或“诸侯王,黄金玺,橐[tuó]驼纽”(应劭《汉竹仪》)。

1968年陕西省咸阳市出土的螭虎纽“皇后之玺”

考古实物可以日本九州福冈县志贺岛发现的“汉委奴国王”龟纽金印和1955年陕西省阳平关发现的东汉“朔宁王太后”龟纽金印等为证。东汉广陵王刘荆墓的虎纽玛瑙印的纽形与咸阳“皇后之玺”相似。

1968年陕西省咸阳市出土的螭虎纽“皇后之玺”

是乎可以这样理解:同样为虎纽,材质和印文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身份。玉质为帝后,而玛瑙、琥珀的虎纽印章可为诸侯王等皇室其它成员享用。

由此可见,汉代琥珀印章的形状和制式,是借鉴同时代其它材质印章而来的,比如同时期的玉质、金质、青铜质。目前所见的琥珀印章印文都是些吉语或名字,琥珀印章的使用应该与玛瑙、炭精、绿松石等其它稀有材质的印章一样,可见其只能制作成闲章、私印、吉语章、印胚(装饰性或随葬官印的替代品),而不能做为正式官印使用。因为任何有身份品级的官员都有由官方制作,且按规定的材质和形制制作相应的官印。而其它材质的,如琥珀、玛瑙这类其大多数仅做为装饰或彰显财富、身份的象征。特别是琥珀材质在当时非常稀缺,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奢侈之物。所以制作成此类形的印章随身佩戴,可能更是一种“炫富”。

注:以上为这两年笔者所收集的两汉时期琥珀印章的相关资料,大部分考古出土的都有相关详细的简报,文章中仅引用个别详细的考古简报以供解读,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简报内容,可以去笔者写的出土琥珀印章相关墓葬的帖子,基本上是一墓一贴。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鸣谢虎珀造办处公众微信号支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