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粤产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上海电影节一票难求 节制情感下迸发力量之美 观众点赞

粤产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上海电影节一票难求 节制情感下迸发力量之美 观众点赞

时间:2020-12-10 18:40:26

相关推荐

粤产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上海电影节一票难求 节制情感下迸发力量之美 观众点赞

7月26日,金爵奖纪录片单元官方入选片《掬水月在手》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放映结束后,该片出品人廖美立、制片人沈祎出席了映后见面会,向媒体介绍银幕前后的经历。

影片放映好评无数,观众感动:“止不住的眼泪”

《掬水月在手》在上海电影节开票后一票难求,很快就售罄。而在影片放映后,不少观众更是在网上留言,纷纷表达了对影片的喜爱,“很感动,片子公映了要再去支持”“止不住的眼泪”“如沐春风的观影经历,一缕清悠拂过的微风”“缓慢的节奏中,娓娓道来的是一位女性做了这么酷的事情,太干净漂亮。”“把传奇的一生浓缩在两个小时里的电影里,真是意犹未尽”。也有观众表示,从这部传记纪录片里,看出了默契,尤其是在配乐、意象的表达上积极寻觅与诗词的联结,“可以看出导演在方方面面非常用心。”

影片的主人公叶嘉莹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扮演着承先启后,沟通中西的重要角色。她一生以弘扬中华诗教为己任,影响几代文人学者。在北美教学期间,她引用西方文学评论的方法解读中国诗词,为西方学者打开面向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道路;结缘南开大学后,她持续为传承文化而努力,特别强调“渗透性”学习方式对诗词教学的意义,积极推广儿童吟诵诗词教育。

她的一生经历过烽火硝烟,家道变迁,却依然活出了如诗一般的铿锵人生,有人说她是“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

该片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方所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拍摄过“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的陈传兴执导。《掬水月在手》是陈传兴继《如雾起时》《化城再来人》之后,“诗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从初识叶嘉莹起,他带领拍摄团队辗转北京、天津、西安、洛阳、香港、台北、温哥华、波士顿等地,对这位古典诗词大师进行了17次深度访谈与拍摄,采访了叶嘉莹亲友学生数十位,尽可能呈现叶先生朴实的生活样貌、丰富的创作内涵及崇高的人格魅力。

摄制组还专程邀请叶嘉莹先生到录音棚,在专业设备的捕捉下,亲自朗诵诗词,在龙门石窟、壶口瀑布等意象的烘托下,勾起重读叶嘉莹先生的强烈愿望。

主创:带领观众领略叶嘉莹先生的“弱德之美”

“只要我还活着,就会把中国诗词的美传递给每一个人”,在放映结束的新闻发布会上,《掬水月在手》出品人廖美立、制片人沈祎向媒体记者分享了叶嘉莹先生拍摄这部作品的幕后故事。

廖美立和沈祎回忆道,在拍摄过程中,叶嘉莹先生提出一个诗词语录叫“弱德之美”。这一词汇给予了团队很大的精神鼓舞,也正是该片想传达给观众的重要理念。

所谓“弱德之美”,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是一个弱小的文人如何在大时代中坚持信仰,“这是我们在每次拍摄中对叶先生最深的印象,即便拍摄时她已是九十多岁高龄,但她仍体现了很强大的意志力,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准备第二天的采访稿,并且对电影艺术表现很强的好奇心,经常询问我们关于电影工作的问题。电影里,还记录了她摔伤后仍坚持拍摄的画面。”

影片呈现出“高冷”视角与慢节奏,跟随这部影片,观众能够感受到一种节制的情感下所迸发出的更具力量的美,这正是对“弱德之美”最好的诠释。

创作:叶先生与导演惺惺相惜,“他们找到了彼此”

《掬水月在手》是今年96岁高龄的叶嘉莹唯一授权的传记电影。到底是什么打动了叶先生愿意拍摄这样一部作品?两位主创分享道,一方面植根于剧组与叶先生的深厚缘分,另一方面,导演陈传兴独特的美学风格,也是打动叶嘉莹的重要原因,可以说,这次合作“先生跟陈导演互相找到了彼此”。

陈传兴曾拍摄过诗人周梦蝶、郑愁予的纪录片,本身又有着非常深厚的符号学背景,在影像风格上,更多是以一种抽象、曲折的艺术表达方式呈现。这一点,与诗词的抽象之美遥相呼应。“一开始,我们很担心叶先生会接受不了,没想到先生对陈导演这种抽象的艺术表达方式特别喜欢,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她也会跟我们讨论,这是我们在拍摄之前没有想到的,叶先生对电影有很多自己的了解和认识。”

“这部电影可以说从叶先生的个人史,延伸到了整个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沈祎介绍,电影的结构分为七章八段,以叶先生的居所来命名每个篇章,建构成叶先生个人的历史,同时呼应古典诗词的整体历史,“电影像是一个庞大的迷宫,叶先生就是巨大的宝藏,观众在寻找这个宝藏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很多个历史的角落,每个角落都能得到意外的惊喜,最终走过这些角落,每个人都会发现属于自己的宝藏。”

叶嘉莹先生用其一生“把诗传递给所有爱惜诗的人”,而导演陈传兴希望以“一种中国自己的电影美学的叙述方式”,表现个人生命与诗词生命的交织。两位大师惺惺相惜,希望借由这部作品让观众再度认识中国诗词之美。

音乐:佐藤聪明的音乐是第三条叙事,叶嘉莹与杜甫完成“超越时空的对话”

除了结构上的深意,影片在配乐上也深有讲究。专门邀请音乐家佐藤聪明用雅乐的形式创作,以《秋兴八首》为本,结合雅乐及现代乐,创作电影音乐,既有东西方乐器的交融,又有一男一女古语今吟,透过独特的表现形式,让叶嘉莹与杜甫完成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令人回味无穷。

廖美立认为,佐藤聪明的创作“不算是背景音乐,而是隐含了影片的第三条叙事线”。《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为叶嘉莹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秋兴八首》描绘中国盛唐兴衰,本片借此隐喻叶先生的经历,纵使岁月坎坷也仍不懈追寻。

影片的门槛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争取年内公映

谈到此次《掬水月在手》入围金爵奖,廖美立和沈祎坦言很受鼓舞,“金爵奖可以说是一个强心剂,我们整个团队现在非常有信心。”此前得知影片入围时,导演陈传兴也曾表示,“非常感谢叶嘉莹先生愿意接受拍摄,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叶先生的传奇人生与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之美。也非常感谢可以借着上海电影节这个平台让更多人发现该纪录片。”叶嘉莹则开心表示:“影片入围不负陈导演的苦心,作为古典诗词的传承人,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与喜欢古诗词。”

廖美立坦言,遇到疫情特殊情况,《掬水月在手》公映时间一拖再拖,一度也考虑转投线上。但导演陈传兴非常坚持要让观众在影院看这部电影。一方面因为片子全部采用4K拍摄,原则上不以小屏幕为主。另一方面,诗词之美,要放在大银幕上才更能呈现意境。对此,团队正在积极筹备,争取年内能够在院线公映。

去年,《掬水月在手》曾入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并在广州和北京做过试映,获得观众的高度肯定。但在两位主创看来,做《掬水月在手》最重要的不是票房,而是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意义。

她们称,并不担心这一题材因“高冷”而变得小众,喜欢中国古典诗词的观众,一定愿意走进影院。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部影片也有很多看点,门槛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就像导演自己也说,最后是拍了一部女性电影,叶先生作为女性拥有很丰富的经历,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经历过战火,有过中西多地的生活经历,她个人的经历都交织在对诗词的寄托,对诗词之美的探寻之路上。”

来源:广州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