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多雨的原因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多雨的原因

时间:2022-08-31 20:34:51

相关推荐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多雨的原因

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然备受中国人的重视,除了常规的扫墓祭祖活动以外,后续还增加了插柳、蹴鞠、荡秋千、插柳、射柳、踏青、赏花、斗鸡、蚕花会、放风筝等十种习俗项目,且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这对于崇尚习俗规矩的古人而言,自然马虎不得。

清明节

不过正如唐代诗人杜牧诗中所言:“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往往细雨霏霏。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每每回乡祭祖,十次中有八次便会逢上淅淅沥沥的雨水天气,更有甚者遇到大暴雨,外面灰蒙蒙一片。

为何清明时节多雨呢?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知道,清明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介于春分和谷雨之间。春分即为春天的中分点,此时昼夜时间开始持平;清明寓意清洁明净,气温回暖,草木开始繁茂生长;谷雨寓意“雨生百谷”,多雨对庄稼生长有利。由此可见:清明时节前后正处于温度回升、万物繁茂生长的关键时期,而万物生长需要什么?自然是滋润万物的雨水,从这个角度而已,清明时节多雨也是大自然的预定安排。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另外从现代科学角度进行分析也可知晓:清明时节我国南方地区日照时间增长,气温升高较快,南方的温暖潮湿空气开始活跃北上。与此同时,北方的干冷空气的势力尚未减弱,又频繁南下,二者常在江南或华南一带相遇,造成了多雨的天气。

不过凡事均有例外,清明时节多雨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下雨,但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此期间的一段时间,肯定会有雨水。

既然清明时节往往会“雨纷纷”,而祖宗安息之地全为黄土覆盖,一旦下雨,道路必定泥泞不堪,不仅影响正常行走,更是对庄严肃穆的扫墓祭祖活动产生很大影响。另外,之后马虎不得的十大例行习俗可以说件件都是动用体力的室外活动,如此阴晦多雨的清明时节,想必很是影响这些活动的开展。

清明时节多雨

既然如此,古人为何将清明节选定在雨水偏多的时节呢?

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首先,跟清明节的起源有关

清明节来源于寒食节,寒食节这名字一听便知不会令人乐观,事实确实如此。其起源于春秋晋文公时期的一个人——介子推,因其对晋国对晋文公极具忠义,最后为小人嫉妒并设计陷害,烧死于柳树下。于是深感其忠义的晋文公率群臣祭之,将其死难之日定为寒食节,规定禁烟火、吃寒食,并将其死前依靠的柳树命名为“清明柳”,随后在后世朝代的加工转化下,逐渐演变成了项目种类繁多的清明节。

介子推

如此看来:清明节的时间确定依据,必然首先来源于介子推的忠义殉国时间。由于其殉国时间正好位于清明时节前后,故这一天便立为寒食节,以示对其缅怀纪念。同时中国古代讲究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故祭拜介子推的时间与祭拜祖宗先人的时间进行适当的合并是完全有可能的。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传至唐代后,唐玄宗考虑到官员回乡祭祖耽搁职务,便下令将官员回乡祭祖时间与寒食节合并,并正式定为法定假期。《唐会要》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下旨从寒食节开始放假四天,大历十二年又下诏增至五天,贞元六年增至七天,此后便历代传承至今。

雨水

其次,农耕文明喜雨水

古代农耕文明主宰天下,农耕文明追求的是什么?必然是焕发出勃勃生机的万物,虽然介子推引发的寒食节过于悲壮苛刻,但人为的约束掩盖不了客观的自然之象,于是清明节走向了“吐故纳新”的万物生长之意,而万物生长靠的是雨水,因此对于农耕文明主宰天下的古代,对雨水的喜好欣赏必然不言而喻,这从“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一系列描述春雨的诗句便可见一斑。另外谚语所言:“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更是直白地表述出了清明节时的雨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雨水

由此可见:尽管“清明时节雨纷纷”,有时候甚至遇上暴雨,但考虑到寒食节的立节时间,以及农耕文明引发的对春雨的欣赏追求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古代清明节最终选在了多雨时节,并沿用至今。试想一下,虽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但想到有利于万物生长,古人是不是马上喜不自禁了?同时满怀兴奋激动的心情进行扫墓祭祖、蹴鞠、插柳等一系列室外活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