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节日文化 年节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节日文化 年节

时间:2022-07-19 19:08:11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节日文化 年节

本文乃作者梦梦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除少数从事畜牧业、渔猎业外,绝大多数从事农耕生产,而且解放以后,在各民族经济中,农业种植的比例有所增大。因此,与农耕有关的节日数量也很多。农耕节日的普遍特点是庆祝收获,祈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保护耕牛等。“年节”可以说是农民最隆重的节日。我国各民族都过年,除中华民族共同过的春节之外,许多兄弟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年节。“年”字最初的写法,就是一个形象的饱满低垂的谷穗,表示收获结束的时季。

年节

“藏历年”,藏历基本上与农历相同,因此节期与春节差不多。新年前夕各家都要准备一个叫“切玛”的五谷斗,斗以木料制成,外面绘有彩色吉祥图案,里面一半装炒熟的麦粒和蚕豆,一半装糌粑(炒面)和人参果,上面插金黄色的青稞穗,再点缀些小块酥油。有的人家还用酥油塑捏一个彩色羊头,放在五谷斗的表面。“切玛”象征过去-年的好收成,预祝新的一年再获丰收。有些人家还种有一盆新的青稞苗, 青葱嫩绿,春意盎然。各家的橱柜或桌案上摆满油炸面食点心、糖米饭、整块的酥油以及糖果、奶茶和酥油茶,表示富足和准备待客。

除夕夜吃年饭前,在灶房正中的墙上以面粉画(撒)上“八吉祥徽”,在大门上画上象征吉祥轮回不止的“巧”字,有的还在房梁上刷上白粉点,表示粮食满仓,汗牛充栋。年饭必有一种羊肉、萝卜、面团等共煮的疙瘩汤。面团中有的包着小石子,有的包着辣椒,有的包羊毛或木炭等。谁吃到这种小面团,自然会吐出来,石头表示心肠硬,木炭表示心肠黑,辣椒表示口齿利,羊毛表示心肠软。谁吐出了这些东西,便会引起哄堂大笑,其乐融融,亲情无忌,非常有趣。

“藏历年”

初一黎明前,妇女到河边背回“吉祥水”,先请老人洗漱,再请耕牛饮用。全家身着节日盛装,按辈分大小坐好,长辈端着五谷斗,每人抓点东西来吃,并互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和“新年好”。初二亲友互访,入座后,主人端来“切玛”,客人依次拈点糌粑面撒向空中,然后再拈点放进嘴里,表示共享丰年。接着是敬酒。客人须先用无名指在酒碗中点三下,把酒滴弹向身后空中,然后才能饮酒。为了表示对主人的敬重,第一碗酒要三口喝完。接着再连干三碗。因为青稞酒度数低,略带甜味,酒碗如小茶碗般大小,所以不至于喝醉。现在有许多人家喝啤酒,当然更没什么问题。若客人喝不完,则有人站起来欢歌曼舞,热情劝酒,客人都会觉得却之不恭,不如尽情尽兴,在歌声刚止时,一饮而尽。尔后大家随意,弹琴舞蹈,说说笑笑。

“藏历年”的妇女们

贵州黔东南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中旬举行。其它地区的苗族多在农历十月亥日过年,也有在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的卯日与丑日过年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分布广,各地气候有别,收获时间不同。一般是从插秧时算起,到第200天开始过年。年前要准备丰富的节日食品,除酒、粑粑、面粉、糖之外,要杀猪宰鸡祭祖、“开财门”(一种原始的求福避灾祭礼仪式)、敬年神。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社交游乐活动,有跳芦笙舞、踩鼓(舞蹈形式)、赛马、斗牛、对歌、游方(男女青年于寨外以歌交友,谈情说爱)、跳月、跳年等等。

贵州黔东南的“苗年”

侗族的“冬节”即侗年,大多数地区是农历十一月初一举行,少数地区是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过年。节期3天,主要活动有祭祖、吃团圆饭、请客访友和文体娱乐。节日头天早晨,家家做9个糯米粑,分3堆摆供在神龛上,还要以鸡、酒、香火等奉祭祖先,表示怀念。吃团圆饭时,先由一男性长辈举杯敬祖,恭请祖宗一起来享用年饭,感谢其过去一年中的保佑,祈请来年继续赐福,护佑人畜平安兴旺,五谷丰收有余。团圆饭之后,方可走亲访友,尽情娱乐。侗族最着名的文艺活动有跳铜鼓,跳芦笙及唱大歌。前两种是边歌边舞的群众性舞蹈活动,后一种是多声部的合唱,主要是年轻女性唱,音色甜润,旋律优美,十分悦耳动听,吸引了许多音乐工作者和艺术家去采风。侗乡姑娘们还曾到中央电视台演出,深受好评。

侗族的“冬节”

哈尼族一年之中有两个年节,一个是“扎勒特”(大年、十月年),一个是“苦扎扎”(六月年)。大年相当于春节,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龙日举行。节期五六天至半个月不等。节日里要杀猪宰牛、春粑粑、蒸黄糯米饭敬献天地和祖宗。各家的敬祖仪式是:在一小簸箕内盛-杯酒和3个糯米饭团,送至村口倒掉,以示献给祖魂。再将3个糯米饭团和一些熟肉,送到同宗辈分最高的人家去,以表不忘亲宗。节日清晨,各家于院中天井处杀一只大红公鸡,就地煮食,不能拿进屋里。出嫁的姑娘要带着酒肉、粑粑、鸡鸭等礼物回娘家团聚。

有些地方的新妇们还要相约聚会于村外说悄悄话,交流新婚后居家过日子的经验体会,严禁男人偷听。有些村寨在白天举行称为“资八夺”的当街联席欢宴,即把餐桌沿当街排成长龙,桌上摆满节日菜肴食品,全村人分坐在桌子两边聚餐,气氛非常热烈,场面也很壮观,显示了一派团结和谐、同甘共苦的风尚。有的村寨于夜晚在村旁草坪上举行联席欢宴,篝火熊熊,星月闪闪,酒香阵阵,笑声朗朗,收获的喜悦与田园的情趣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盛世升平图。

哈尼族年节

六月年,哈尼语叫“苦扎扎”,意为丰收在望。节期在农历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按传统习俗,要宰杀牲畜祭谷神。年轻人的节日娱乐活动主要有打秋千、打磨秋(其形状像天平,被架高的长杆两端各爬一人,轮流上下旋转)、摔跤、歌舞等。还有一些未婚青年男女对唱情歌,以歌为媒,结交情侣。老人及妇女喜欢在月光下、篝火旁听有学识的长者讲古说今。过去,有些村寨的节日之夜,还在家里点燃松枝、火把,巡照各个角落,敲打什物,以示驱赶病魔。最后全寨举火把者排成长龙,走向村寨东南面的路旁,表示驱邪出寨。

关于六月年的来历,民间传说讲:名叫“威祖”的神爷,在远古时代,于每年五、六月份到各村寨巡视,为人、畜和庄稼消灾,给哈尼人送来幸福。哈尼人为了感谢他,把秋千杆给他当坐骑“白马”,把松枝、青草及皮菜给他做马料,用丰盛的饭菜迎接他进寨。世代相传,沿袭成节。实际上是预祝丰年,希望丰年丰收。

参考资料《中国节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