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北大男生不回家 拉黑父母6年—警惕“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爱”

北大男生不回家 拉黑父母6年—警惕“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爱”

时间:2022-10-17 17:21:45

相关推荐

北大男生不回家 拉黑父母6年—警惕“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爱”

-01-

王猛(化名),曾经的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的专业之一生物专业录取,本科之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看似开挂的人生,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

他已经连续不回家过春节,6年前和父母彻底决裂,拉黑联系方式,断绝和父母的一切联系。并于最近写了万字长信,控诉父母的“罪行”。

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发了热议。

在人民日报的微博下,一位叫“艺术细菌杨叫瘦”的网友评论道:“百分之90的人没资格评论他,没体会过,不知道会给自身带来什么样的痛苦”,此评论获得了超过2万个“赞”。

王猛的遭遇并非个例。

-02-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国式父母”也经常被提及。

百度百科上对“中国式”父母的定义有十条,包括过分溺爱、心灵施暴、物质刺激、动辄体罚、朝令夕改等,几乎没有正面评价。

我们当然不能据此给所有的中国父母定性画像,也不能完全否定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意义,因为不管是在书本上还是生活周边,我们稍加观察就可以列举出来很多正面典型。

但是同样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式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容易“用力过猛”。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绝大多数父母的心声。对子女的好是不需要理由的,往往也是没有限度的,不管是物质上的给予、生活上的照顾还是教育资源的供给上。

“用力过猛的爱”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一方面是父母的不堪重负,一方面是子女的吃不消,更是对子女正常发展权利的剥夺。

-03-

太多时候,我们把爱当作是一种投资,我们毫无原则的满足你的要求,你将来也需要这样回报我。

今年4月有一则新闻,一对夫妇为了满足女儿心愿送她出国留学,卖掉了家里的房子。结果几年书读下来,女儿留在了美国工作并打算嫁给外国男友,定居国外。老两口得知消息后,难以接受,甚至到了“断绝父女关系”的地步。

父母的爱有时最无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可以付出一切,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满足孩子的愿望。但也最自私,既然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那你就一定得按照我的方式来生活,不嫁给老外,不能在国外就业,一定得回到父母身边,稍微不按照要求来就是不孝。

看似无私的爱,其实也是种自私。

-04-

王猛在他的万字长信中说到:“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在他看来,自己之所以出现各种“成长的痛苦”主要原因在于父母的控制,在于父母满足“自身意志肆意操控孩子的欲望”。

很多时候,我们把对子女的爱,理解成“包办一切”,想要子女按我们设想好的、现成的路走下去。我们把它看作是对子女最大的付出,可是在子女看来,这是一种“控制”,而这种被“控制”的人生感觉并不好受。

爱,根本上不是控制,不是把孩子当作一件可以肆意雕凿的作品,更不是为了满足自我成长道路上的某些遗憾。他是他自己,他也只为他自己而活。

-05-

因为我自己生活在一个相对宽松的家庭氛围里,对王猛的的决绝并不能感同身受。但是曾经也经历过叛逆的青春期,也有过想要离家出走的冲动。

这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必然阶段。

所谓成长,就是子女一步步独立、一点点离开父母的过程。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逐渐“进”的过程,他可以慢慢接触外面的世界,慢慢地成就自我,所以孩子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

对于父母来说,这是一个逐渐“退”的过程,需要慢慢放手,慢慢地把主导权交到孩子自己的手上,逐渐失去对孩子的“控制”,所以父母往往不希望孩子长得太快。

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矛盾,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都要调整心态,要警惕“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爱”,不要以爱的名义互相伤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