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朝阳科普 | 科技手段助力 考古早已今非昔比

朝阳科普 | 科技手段助力 考古早已今非昔比

时间:2018-10-29 02:37:51

相关推荐

朝阳科普 | 科技手段助力 考古早已今非昔比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湖南女孩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引起网民热议。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人心中的"老"专业考古学,也在不断吸纳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工具。

近日,湖南耒阳考生钟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成绩,名列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钟芳蓉决定选择北大考古专业,在网上引起了热评。在部分网友看来,考古是个冷门专业,毕业后还可能找不到工作。一些网民甚至直白地指出她"浪费分数",网民们的逻辑是,报考计算机、金融、人工智能等专业,未来更有"钱途"。

让钟芳蓉意外的是,她的选择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以后,国内考古学界的众多机构和"大V"接力向她表示支持,全国多家文博机构和考古专家也在网上发来祝福、寄送礼物——有人说,钟芳蓉几乎成了考古界的"团宠"。

那么,考古学真的是个行将作古的学科,没有"前途"吗?

▲钟芳蓉在学校图书馆

(图片来源:潇湘晨报)

考古学“今非昔比”

考古学,是以对地底发掘出的历史遗留实物材料开展研究为鲜明标志的学科。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代期间,发展至今已有200余年。我国一代代的考古人不断努力,揭晓了一些文字历史中没有记载的真相,也让人们对史前时期先民的社会图景有了一些理解。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所谓考古大概就类似于"挖地下的宝贝"。最早广泛用于盗墓、后成为考古领域专业工具的"洛阳铲",也被视作考古专业人员的标配。一些人也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拿个洛阳铲,谁都可以到处掘墓淘宝,钟芳蓉学习考古学,未来的工作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主任吴小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人对考古学存在很大的误解。如今的考古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简单,而是已经与很多先进技术手段密切结合在一起。

“考古已与先进技术手段密切结合”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也告诉记者,虽然几十年前我国的考古学还是依赖一些传统的手段,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到了考古之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对地观测等相关学科的帮助下,"科技考古"在该学科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有观点甚至认为,科技的介入改变了田野考古工作的方式,"一个新的考古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报考考古学领域的学生而言,掌握一些先进的考古手段,也成为了学习阶段的必修课。

这些科技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到考古学中

高科技考古手段的应用中,"碳14测年"技术最为人所知,也是十分典型的例子。该方法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威拉得·利比于上个世纪40年代发明,能够根据样品中放射性碳14的衰变程度,来计算出样品的大概年代。

随后的几十年中,该技术逐渐为考古学界、地质学界所接受,成为了确定旧石器晚期以来历史年代的有力工具。最近几十年,随着碳14测年方法的不断完善,其测定结果也变得更加可靠。尽管这种方法依旧存在一些局限,但是现在仍然是考古学上使用最广泛的测年方法。目前我国已经公布了上千个考古标本测定数据,水平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上世纪80年代以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建立和普及,直接催化了古DNA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古DNA分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也在古生物学、考古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种手段为研究未知的文明、族群迁徙以及动植物的繁殖及迁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古DNA分析方法在古生物学、考古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Tips:孢粉分析是地质学、古生物等一些领域中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最近一些年,它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考古学中。研究者可以根据孢粉资料,确定考古遗址的年代;根据已知年代的遗址文化层孢粉组合,来推断年代不明的文化层;甚至还可以根据孢粉组合推断古人类的日常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的一些情况。

▲电子显微镜下的各种植物孢粉

(图片来源:网络)

除此以外,颅相面貌复原、对地观测技术等一些技术的发展,也帮助考古学家解决了传统考古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近些年还发展出陶瓷科技考古、冶金科技考古、农业科技考古、环境考古等科技考古的分支,随之涌现出一大批考古成果。比如在农业科技考古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就在古DNA技术、碳14等测年技术的支持下,厘清了小麦从西亚起源(距今约11000年-8500年)以后,向东传进入中国最为可能的路线和大致时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告诉记者,长期以来该所一直侧重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的研究,而随着研究的推进,他们在新石器时代的研究与考古学衔接的地方变得越来多,很多研究已经涉及到传统考古学的范畴。未来,他们也会拓展这个领域,让更多古生物、分子生物学、物理和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应用到考古学中。

宋向光教授表示,现在很多考古学方面的研究也都在应用新的科技手段,譬如土壤的分析、微量元素的分析等就是如此。就连一些最前沿的技术都会第一时间被应用到考古学中。相应地,院校开设的考古学课程,也会及时引入一些新的科技手段。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有文字记载的只有几千年的时间,剩下的人类发展的历史主要就得通过考古学来了解,这决定了考古学是人类知识探索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门类,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考古学都需要有人来做。"宋向光告诉记者,考古学在本质上是对古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一种研究。更多科技手段的应用,有时就会让考古更能够真实和清晰地反映以前的真实面貌。这也就是一些科技手段刚刚问世,很快就被应用到考古学中的重要原因。

考古学是人类知识探索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门类

考古学适不适合自己,实践过才知道

在很长的时间里,考古专业一直是冷门,但是最近一些年,北京大学等一些学校的考古专业开始由"调剂专业"向"网红专业"转变,一些优秀人才不断投身于考古学的深造中。钟芳蓉报考的北大考古,不仅是中国高校中第一个考古学专业,也一直在在全国排名第一,实力相当"硬核"。多年来,这里也走出了不少卓越的考古学人才。宋向光表示,是否要从事考古学这个行业,除了能力,还必须要有兴趣。一旦选择了就需要潜下心来,只要能够长期坚持,就能够做出一番成就。

▲1952年,北京大学成立中国高校中第一个考古学专业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在现实中,的确有学生在学完考古专业并且考古实习一段时间以后又改行的。宋向光表示,一些学生刚开始只是基于对历史的兴趣选择了这个专业,但是实际上对考古的性质并不熟悉。学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人发现考古学和自己先前想象的不太一样——但是一些人选择离开不等于考古学这个学科没有前途。

宋向光告诉记者,学习考古专业的学生在大三、大四的时候一般都会安排田野考古实习课程, 让"真刀真枪地去挖"。经历田野实习后,自己究竟适不适合从事考古行业,学生自己就完全知道了。

对许多北大考古学生而言,最难忘、最独特的经历就是田野考古。这已经是延续60多年的老传统。如今,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已在陕西等多个"文物大省"建立了14个考古实习基地,每一届考古专业的本科生都会前往基地实习,大家戏称为"组团挖土"。

北大师生参与的考古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不少硕果。据统计,自1990年国家文物局开始评选"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以来,北大师生参与的重要考古发现已达34项,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北大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田野考古课程中独树一帜。不少学生在考古实习中,见证了珍贵文物的重见天日。

考古有没有前途,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正如北京大学官方微博给钟芳蓉的回复:"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愿你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

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

撰文/北京科技报记者 李鹏 编辑 丁林

采访专家:

吴小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主任)

宋向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邓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END—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编辑:贾朔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