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云洞岩摩崖石刻|文辞尔雅 书法奇丽

云洞岩摩崖石刻|文辞尔雅 书法奇丽

时间:2022-11-15 23:05:07

相关推荐

云洞岩摩崖石刻|文辞尔雅 书法奇丽

云洞岩,怪石参天,风景优美,摩崖题刻,满目琳琅,是闽南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历代名人,探幽选胜,在这里留下不少赞颂奇景的诗篇。本期,漳州市文旅局、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携手带你走进——

九龙江流域一方美丽富饶的沃土上,漳州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化。位于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鹤鸣山之阳的云洞岩,拥有“闽南第一洞天”“丹霞第一洞天”和“闽南第一碑林”的美誉自然是名副其实,山上有大小洞穴四十多个,历代书法题刻二百余处。云洞岩,原名石壁山。隋开皇年间(581年—600年)有潜翁隐居于此,养鹤其中,常有鹤鸣,因得“鹤鸣山”之称。其海拔仅280米,从山麓到峰巅,由各种各样、各具神态的花岗岩石层层叠叠堆砌而成。景区方圆约十华里,山岩突兀,怪石嶙峋,洞壑幽深,有人说她像缩小的“山石盆景”。

云洞岩为何会形成如此别致多姿的花岗岩地貌呢?因为她地处环太平洋地质构造带,地幔顶部的岩浆多次侵入到地壳中,经历地质构造运动和海侵海退,随着地壳上升,受到长期的风化、侵蚀、剥蚀之后形成独具一格的山石景色,显然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整座山从峰颠到山麓,可见各种各样形态的石头,有的硕大无朋,以水平节理发育的片石、孤石,如风动石;有的如擎天大柱直插云霄,以垂直节理较发育的花岗岩构成许多夹缝式形态为特征的景色,如得朋石;有重重叠叠构成幽深的洞室,有狭小的石隙也有开敞的大洞厅,还有突兀的山岩明暗相连和迷宫式的石洞。

五代时期的“许碏寻偃月子至此”是最早的石刻,刻在瑶台的千年古刻,蔚然深秀,引人遐思;天柱峰百丈峭壁上的“搔首”二字,每字二米见方,是云洞岩最大的石刻;北宋绍熙元年,理学家朱熹出任漳州知府时,在霞窝峭壁上题“溪山第一”四字,旁署“朱熹书”,又有“石室清隐”四字,未署名。朱熹书法雍容高雅,充分体现了道学与艺术的结合,与隔江相望的白云岩“与造物游”木刻匾属同一风格;明代嘉靖年间,太儒蔡烈研究《易经》并开坛讲学,“鹤峰先生”仙逝后葬于山下,墓前建有“鹤丘”碑亭;明代周瑛、林达、丰熙、陈九川、周宣等,大多是因为“议礼”或谏阴武宗南巡被窜逐的名儒硕彦。两处大书深刻的“云洞”,一为方伯莆田周瑛楷书,一为考功林达篆书。周瑛的沉雄古健,照映山门,他在玄岩还题有“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晖,凭君细调护,至宝天下稀。”林达为正德九年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明史》称其“工篆籀,能古文。”他的题字还有“鹤室”“鹤丘”《鹤峰云洞续记》“鹤丘铭”等,均大气磅礴、肆意汪洋。翰林学士丰熙纵览云洞风光,写下长达一千一百余字的《鹤峰山云洞游记》总结云洞奇观,反复于人地宾主的遇合,文辞尔雅,书法奇丽。丰熙的书法在艺坛上享有一定的声誉,清高宗御刻三希堂法帖,就曾收入他的墨迹多帧。

云洞岩历来以丰富的摩崖石刻景观著称于世,摩崖石刻赋予了云洞岩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行走云洞岩,最令人震撼的应该是:不经意的一个转身,可能就会有一两处摩崖石刻扑进你的眼帘,让你目不暇接。从明代往后数,有丰熙、周瑛 、林达、林魁、姜麟、王慎中,有清代的杨道泰、状元马负书、会元陈常夏、沈宗仁,以及近代的溥杰、弘一法师、单士元、赵朴初、杨成武,一串名字像小泡泡不断地从我的脑海里冒出来,手里抱着《云洞岩摩崖石刻》一书,又有在山上担任导游多年,如今已退休在家的老黄为我讲解,只怪自己没有修炼出“过目能诵”的本领,要不这一圈走下来,我恐怕也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云洞岩“导游”呢!

云洞岩有“云岚烟雨”“雄峰危石”“山壑幽洞”“摩崖石刻”四大景观,有三月峡、仙脚迹、瑶台、千人洞、一线天、风动石、鹤丘等景点五十余处。尚书陆完的“突兀万石攒,逶迤两溪抱,风挟云进凉,泉留月停皓。”翰林学士丰熙游的“山尽石,美且巨,他山莫侪焉。”黄道周的“尔乃侧径金崎,阴檐倚仗,巧态相媚,怒势争搏。六虬出而砥石枯,五丁归而巨掌落。欲附而悬者,上系一丝之鼎;穿崖而出者,下建百丈之旌。皆拂天根,尽离地足。使鬼为之,则劳神矣,胡斧凿焉,而无迹哉。”老黄一边走,一边介绍,对于山上的这些石刻,他真算得上是如数家珍。他还告诉我:云洞岩上现存石刻分布于岩壁各处,大部分则集中于蔡烈旧隐处——“观澜”的周围,即今霞窝、月峡、玄岩等古洞附近。

山间的花草香气拂面而来,我找到一个开阔的地方,这里显得很安静,空气清新,极目眺望,树木成行、芳草萋萋,山下农舍前后,翠竹环绕。我拿出相机,拍了几张照片;接着,我在大岩石上转了两圈,不知自己什么时候迷恋上了转圈,混迹人群,踽踽独行。不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德国艺术家克利关于“一根行走的直线”的描写,此时此刻,这段文字从脑海里冒出来:“一根有方向的线,一旦前行成圆,仿佛圆满,但又没有穷尽,仿佛可以不断与起点相逢,但又永远不是那个点。”

相机打碎了时间,粉碎了注意力,也瓦解了交流。框框是一重如影随形的拦阻,凸显细节,模糊背景,呈现景深,当然也削平经验。人们习惯了走马观花,发现值得注意的东西,会立刻使用相机拍摄下来,而眼前的风景,无意中被截断,成了预习和初选,等待拍照鉴定。久而久之,拍摄成为惯性,进而劫持了欣赏,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一股脑儿缺失。看——是不完整的、暂时的,甚至是可疑的、不可确证的,人们甚至不自觉地开始不相信不依赖。云洞岩如此诗意而又丰富,时间在延续着无数的想象,如果你居城市,久困钢筋水泥之中,想要逃避城市的喧嚣、城市的波荡、城市的妖冶,也许这里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峭拔的山峰、苍翠的树木、活泼的泉水,古老的建筑,你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醇酽的乡情,让生活如同一条流动的清澈的小溪,缓缓向前。

石头无言,古老的摩崖石刻是一首不老的歌,此次云洞岩之行,我深深被坚石塑造的灵魂所触动。九龙江水潺潺流淌,日夜奔腾,我找寻各种各样的石刻。所有保存下来的,代表了智慧,也代表了不畏艰险的精神,那些摩崖石刻终将被热爱它的人们所津津乐道。

文字来源:苏水梅 原载于《记得住的乡愁》

图片来源:蔡文原 闽南日报 漳州市文旅局 龙文新闻中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