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教研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教研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时间:2020-06-24 04:12:01

相关推荐

教研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研员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为教研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专业发展机遇。在新的形势下,作为一名教研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

一. 道德素养

教研员的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是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对教师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这是做好教研员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教研员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和敬业乐教的基础。教研员的道德素养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热爱教研事业,喜爱教研员职业,遵纪守法

一个教研员的成就不仅看他的教育才能,更要求他具备对教研员事业的主观热情。作为一名教研员,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反,一个对教研员事业充满激情的教师则会不断努力和积极创新,用自己的教育热情不断去激发教师,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如果一个教研员没有热爱教研事业的道德素养,没有热爱教研职业的道德精神,他是不可能在教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卓越成就的。对教研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教研职业发自内心的喜爱是做好教研工作的源动力,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它激励着教研员不断去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和课堂模式,指导中小学教师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为教研员还应该遵守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研工作规章制度。不得违反规定组织学科统考、学生补课和有偿补习,不得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牟取个人私利,不得统计、公布考试成绩,不得以任何形式推荐、推销、摊派教辅资料等。

2.关爱所有教师,平等对待他们

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研员工作的核心理念。教研员要关爱所有教师,只有爱教师,教研员才可能走进教师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处处为教师着想,也只有真挚的爱才会感染教师,成为激发教师积极上进的源动力。当今是个乐于颠覆权威的时代,教师的思维尤其活跃,要让教师相信你、配合你,就要做到与教师平等对话。要注意发现教师的优点,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及手段。

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抚慰心灵的湖水。爱教师,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教师并没有差距,只有差异,作为教研员,既要能欣赏菊花的摇曳多姿,也要能欣赏梅花的冰清玉洁。只有关爱所有教师,并平等对待每个教师的教研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教研员。

3.具有团队意识,善于互助协作

教研员的工作是一种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工作,培养教师是教研员群体共同工作的过程,在一个教研员群体当中,不同的教研员往往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只有团结协作的教研员集体,才能保证教研的一致性,使教研有效开展,因此教研员应该加强团队意识,群策群力。只要每个教研员都具有团队意识,善于互助协作,能不断地从其他同事那里学习、借鉴和吸收经验,那么这个群体一定可以在彼此互动、合作中实现专业发展和成长。

4.坚持严谨治学,不断学习钻研

教研员是帮助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引导者。教研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学习和生活态度,会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表露出来,并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的教师。因此教研员应坚持严谨治学,不断学习钻研,这也是教研员道德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研员首先必须掌握渊博的知识,这就需要不断累积和学习。教研员治学,既要刻苦,还要严谨。因为刻苦能使教研员的知识扎实而深厚,严谨能使知识去伪存真,求根溯源。

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研员自身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感,要不断学习钻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通过不断学习和钻研的方式更新自身的知识,而不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教研员只有做到刻苦学习和钻研,用最新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汩汩而流的源头活水。

二.知识素养

知识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教研员的知识素养直接影响教研工作的质量,不同学者对教研员知识素养的观点不尽相同。

我们认为教研员的知识应该由3个方面组成: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关于课堂管理和组织的一般教学法知识。对于学科知识和关于课堂管理和组织的一般教学法知识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重点介绍学科教学法知识。教研员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虽然其带有典型的个人知识特征,但基本主要由以下8个方面的知识构成。

(一).科学观与教学观知识

1.科学观知识

作为一名教研员首先要求对科学要有比较深刻的认识。H.泰拉伯(hassan H.Tairad)曾指出,“如果科学教师不能认识科学事业的本质,那么他们将难以帮助学生获得对科学概念的健全理解。发现、探知教师如何形成关于科学技术本质的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教师的观念、概念和哲学观对课堂的影响远大于学校的课程计划,科学教师带入课堂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教研员的科学观,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对科学的总的看法和观点。教研员的科学观应该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对于科学本质有自己的认识

虽然关于科学本质是什么在科学界至今无法取得共识,但个人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教研员,首先应该树立自己的科学观,因为它直接影响教研员的知识素养,也影响其科学观和教学观。

(2)明确科学的发展性

虽然对科学本质的看法可以不同,但教研员必须接受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观点。

(3)了解科学理论的多元性

教研员要明确科学理论是多元的。

(4)承认科学的价值

教研员要承认科学的价值。一方面科学理论的固有价值是永恒的。旧理论虽然与实验事实发生尖锐的冲突,有重新加以改造或代替的必要,但是旧理论不仅有其历史价值,而且在其有效适用范围内还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科学本身还具有解释和预测功能,哲学家亨普尔认为科学的本质特征首先是其对已知事实的解释,另一个本质特征是对未知事实的预测,还有科学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强大力量。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2.教学观知识

教学观是指教研员从实践的经验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的本质和过程的基本看法。教研员的教学观一经形成,就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框架,影响到他们对教学过程的具体事物和现象的看法,影响到他们在教研工作中的决策和实际表现。要提高教研质量和效果首先要转变教研员的教学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研员还应该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与专业发展意识;

(二).课程与教材知识

1.课程知识

教研员的要认识好理解“课程就是用‘课’的方式规范、引导学生学习的‘进程’。教研员应该了解课程、课程标准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课程标准的意义、了解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2.教材知识

教研员教材知识包括以下3方面内容:

(1)正确理解教材的涵义

很多人认为教材是专家们反复研究、精选出的经典内容,不可更改,是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因此应该正确认识教材,避免一些误解:①教材不是课程;②教材内容不是教学内容;③教材内容不是考试内容。

(2)正确认识教材的价值

教材是一种工具,包括学生和教师使用的所有资料(教师用书、教材、学生的科学活动记录手册、相关的光盘、录像与网络资源等),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再选择、加工、整合,“教自己的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教材的价值主要包括:①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凭借;②教材是资源:是教和学的重要资源,代替教师和学生对广泛的资源进行初步筛选和整理,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③教材可以提供示例:教材中的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示范和例子。

(3)正确处理教材的知识

处理教材包括分析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的任务、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基本特点和实施原则及要求;还包括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行教材分析时要考虑学科体系结构,还要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处理教材时,还要分析教材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作用、特点;分析各个知识点或知识块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分析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对其他知识学习的作用,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方法掌握以及科学价值观的形成等。

(三).学生学科学习的知识

学生学科学习的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学生学科学习前概念的知识

大量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头脑中已经存在了一些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知觉认识,通常被称为前概念。了解这些前概念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2..了解对学生学科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认知发展阶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思维的发展分为不同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只能学习与其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内容。某一阶段大多数的学生水平相近,但学生个体存在差异。

(2)认知能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观察力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有研究者通过对学生在学习中观察能力的实验研究,得出观察力与学生学习成绩二者存在正相关。记忆力对学生学习有影响,对于直观图景的形象记忆,往往比语言符号的逻辑记忆更为重要。想象力也对学生学习有影响,“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情感意志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也有重要影响。

3.了解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主要有模拟、科学抽象和逻辑方法。科学抽象还包括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的方法。中小学生的学习既涉及形式逻辑,也涉及辩证逻辑。

(四).教学设计知识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下,以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有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地安排,以达到最优的结合。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一个整体把握,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策略知识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它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建构和使用往往经历两个过程,一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二是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这两个过程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教学策略以学习策略为基础。

(六).课程资源知识

课程资源是课程的基础和前提,是课程开发的素材和条件,是课程的来源和母体。但课程资源不是课程,只有经过开发和加工的课程资源,才有可能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形成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如互联网、人文景观、生态环境、教师的知识和人品均可看作课程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如教材、学科知识等,即典型的课程资源。在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资源概念扩展了外延,是形成课程的各种因素和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

1.实验知识

教研员应掌握的实验的知识包括:明确实验的研究方法、了解当前实验方法的特点、掌握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清楚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明确自身应该具有的实验技能等。此外,教师还应了解实验仪器的识别与操作规范和实验的操作要点。

2.现代教育技术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及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模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诸要素相互关联和匹配,以较佳方案组合促使教学效果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科教学带来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具体见信息素养部分内容。

3.其他课程资源

凡是能为达成教学目标提供服务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思维方法、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等的总和,称为教学资源。更概括的说应称之为课程资源。学科教学常用的课程资源包含:教具类、图书资料类、仪器设备类、现代技术类、交流信息类等。教研员可以将这些课程资源知识综合运用用于教研工作。

教研员在进行开发时,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进行加工调整;还可以对日常用品进行开发;联系生活工作进行开发;联系休闲娱乐进行开发;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重视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七).教育评价知识

教育评价是通过系统收集和处理教育信息,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成就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的目标、模式、手段方法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学生的评价,需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对教师的评价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的反思;对课程的评价需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革新的评价体系。

(八).教育研究知识

教育研究是指发现并认识教育中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求得科学的结论。教育研究的目的与教育的目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的目的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教育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探求教育的现象、本质,去研究教育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教育研究在本质上不同于通常的教学工作,它以创造性地探索未知的教育教学规律、内容、手段和方法为主要任务,区别于主要对教材上已有结论和结果加以理解消化的教学模式,而是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加以说明和阐述的教学活动。一名教研员唯有通过这样的研究过程,才能不仅较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能发展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