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陆浑戎奔楚与安陆得名辨析

陆浑戎奔楚与安陆得名辨析

时间:2019-08-20 01:17:01

相关推荐

陆浑戎奔楚与安陆得名辨析

——《春秋左传》故事看安陆得名

吴三元

《安陆县志》(1993年3月)载:安陆的命名,自古众说纷纭。1934年《湖北县政概况》谓:“查鄂中地势,自县以南云梦、汉川及监沔一带,古时称为云梦泽。唯安陆地势较高,地形多为平陆,或取意于‘安于陆地’之义”。今人何光岳云,陆浑,子爵,分布于河南伊川,公元前525年,晋灭陆浑,“陆子奔楚,其众奔于甘鹿”。奔楚的陆浑之戎移民,被楚置于郧国故地,叫安陆,意为安置陆人之意(《楚国灭国考》)。

以上关于安陆得名的两种说法,“安全的陆地”及“安置陆人之意”,前者是根据“地形、地势、地貌”来说,后者是根据《春秋左传》史载来论。下面,就从《春秋左传》所记载的历史故事,来看看安陆的得名。

《春秋左传》关于“陆浑戎”有三个年份的记载。

一记,公元前638年。僖公,楚成王34年: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洛阳南)。

二记,公元前606年。宣公3年,楚庄王8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传世九鼎)之大小轻重焉。

三记,公元前525年。昭公,楚平王4年:晋侯使屠蒯(膳宰)如周,请有事于雒(今洛水,在周)与三涂(山名,在伊水之北,在周)。苌弘(周执数官)谓刘子曰:“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陆浑氏甚睦于楚,必是故也。君其备之!”乃警戎备。九月丁卯(24日),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洛。陆浑人弗知,师从之。庚午(27日),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甚睦)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周大获。宣子梦文公(晋文公)携荀吴而授之陆浑,故使穆子(荀吴)帅师,献俘于文宫(晋文公重耳庙)。

由以上三段文字不难看出,陆浑戎本居西戎,公元前638年,秦穆公任好、晋惠公夷吾置其于洛水之南的伊川。一直以来,受西秦东晋北周的挟制。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随后其与楚的关系逐渐热络起来。至公元前525年,晋灭陆浑戎。

楚庄王有“问鼎中原”之雄心。处于秦、周、晋挟制地域的陆浑戎,楚庄王“志在必攘”,于是“伐陆浑之戎”。根据史籍及陆浑戎墓的考古发现,陆浑戎确实“甚睦”于楚。墓葬的“青膏泥”源自于楚,丧葬风格亦有“楚化”因素。但是,楚与陆浑戎的关系,虽然很要好,可从当时的诸侯格局来看,也不是那么的显要、显摆。

《春秋左传》通例,楚国灭国“县治”,其“邑县”的最高官员都是在被灭国名后加“公”,以此与“楚王”僭越相呼应,如申公、息公、郧公、蔡公等等。楚国僭越称王是在公元前704年,楚武王37年,“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在今湖北钟祥市东桥镇)”《史记·楚世家》亦言:“三十七年,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周王朝对楚国长期不待见,楚国历代先君也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发愤图强,直到公元前7楚武王31年,“秋七月,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楚武王称王是违背“周礼”的重大事件,周王室虽然式微,但还是有权威的,诸侯国包括楚东“汉阳诸姬”,一致谴责楚国的僭越行为。如此也就更加激发了楚武王的斗争激情,由讨伐距不参加“沈鹿盟会”的“汉阳诸姬”首领曾国(史书为“随”,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考古发现,有青铜器铭文显示,曾随同体)开始,开启了系列的征伐。其中,3年后攻打郧国——“蒲骚之役”。楚文王(公元前679年),就有“楚始大”的史籍记述,郧国应该是在“楚始大”的过程中,被楚国所呑并;楚成王元年(公元前671年),周王朝面对“楚地千里”的实在,而不得不“天子始赐”了,确立了楚国的地位,也为楚庄王成为春秋霸主奠定了坚实的实力基础。

《春秋左传》关于“郧公”有四个年份的记载。

一载,公元前584年。成公7年,楚共王7年:秋,楚子重伐郑,师于汜(在今河南许昌市襄城县)。诸侯救郑。郑共仲、侯羽军楚师,囚郧公钟仪(钟仪率郧师参加伐郑),献诸晋。晋人以钟仪归,囚诸军府。

二载,公元前528年。昭公,楚平王1年:楚令尹子旗(斗成然)有德于王,不知度。与养氏比,而求无厌。王患之。九月甲午(3日),楚子杀斗成然,而灭养氏之族。使斗辛居郧(郧公),以无忘旧勋。

三载,公元前506年。定公4年,楚昭王:楚子涉雎,济江,入于云中。王寝,盗攻之,以戈击王。王孙由于以背受之。中肩。王奔郧,钟建负季芈以从,由于徐苏而从。郧公辛之弟怀将弑王,曰:“平王杀吾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辛曰:“君讨臣,谁敢仇之?君命,天也,若死天命,将谁仇?《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唯仁者能之。违强陵弱,非勇也。乘人之约,非仁也。灭宗废祀,非孝也。动无令名,非知也。必犯是,余将杀女。”斗辛与其弟巢以王奔随。

四载,公元前505年。定公5年,楚昭王:楚子入于郢。王赏斗辛、王孙由于、王孙圉、钟建、斗巢、申包胥、王孙贾、宋木、斗怀。子西曰:“请舍怀也。”王曰:“大德灭小怨,道也。”

由以上史载我们可以看出,郧国被灭国后,为楚“郧邑”,郧邑官长曰“郧公”。晋灭陆浑戎,“陆浑子奔楚”的前三年(公元前528年),楚平王在杀令尹斗成然的同时,任命斗成然大儿子斗辛为“郧公”,到公元前505年斗辛还是“郧公”,而且是“复郢”有功赏赐第一人。孔子时年46岁,左丘明比孔子稍大,在50岁左右,时人记录当时的历史事件应该不会有大的错漏。

再由史载楚昭王在公元前489年在位27年去世,楚惠王432年在位58年去世来看,“郧邑”命名“安陆”应该在战国时期。如果说到了战国时期,还要把“安置陆浑戎”作为“安陆”命名的原因,无论从那个方面讲,可能性几乎是没有。何况“陆浑子奔楚”也没有说就是到了安陆(郧邑),或者说是“被安置在安陆(郧邑)”。

因此,今人何光岳(1939—,湖南岳阳人)在《楚国灭国考》中,断论安陆得名于“安置陆人之意”,确有“望文生义”之嫌疑。

万古地形的造就,千古地势的传承,世代安全的陆地,才是——湖北安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