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三达德:智 仁 勇

三达德:智 仁 勇

时间:2021-05-14 02:24:46

相关推荐

三达德:智 仁 勇

我读《论语》(204)

子罕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宪问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三达德:智、仁、勇孔子认为,一个人拥有完美的人格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德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庸》里讲,“知、仁、勇,天下之达德也。”拥有了智、仁、勇三种德行就可以通达于天下。

“知者不惑”。知,通智,智慧;惑,迷惑。智者,是指有智慧的人,不是指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不一定聪明,聪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二者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很聪明,却工于心计,不按事理办事,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歪门邪道上去了。《荀子·大略》:“蓝苴路作,似知而非。”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拥有多少知识,但他明道达义,明事理,不认死理,看问题透彻,遇事能看透个中的道理,不会被现象所迷惑,能正确地做人做事。

什么是惑?在《论语·颜渊》篇中,子张曾问孔子如何辨别惑,孔子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喜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得好好的,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想要他活,又想要他死,这就是迷惑。到底该怎么做,自己不知道,这就是惑。

惑有两种,一种是自己认知不足,而无法判断,疑惑不解。惑,由或和心组成,“心”代表的是认知,“或”是或者这样或那样,“惑”就是认为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到底应该怎样,自己没有准确的判断。这类惑是因为缺乏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不能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没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孔子说自己“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就不再迷惑,这是建立在“三十而立”的基础上的,他“十有五而志于学”,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形成自己的较为完备的认知体系,人生有了坚持,一以贯之,是与非有了明确的判断,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无所适从。

第二种惑,就是被诱惑而迷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各种假象扑面而来,对这些假象似是而非,也知其不正确,又被现实所裹挟,产生了迷茫,逐渐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理性,自我沉沦。

“知者不惑”告诉人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迷糊,不犯错误。

“仁者无忧”。邢昺《论语注疏》:“仁者知命,故无忧患。”钱穆先生《论语新解》解释比较好:“仁者悲天悯人,其心浑然与物同体,常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恻怛广大,无私虑私忧。”

仁者为什么无忧?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儒家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把施仁当作己任,要求做人做事有原则,要对得起天地良心,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仁者并不是没有忧患,忧虑的是天下苍生,而不是个人的得失,忘记了个人的忧患。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而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所担忧的是不去培养品德,不去讲习学问,听到正确的却不能去追随,有缺点而不能改正。人首先要忧虑的是道德的完善,而不是个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因为只有修好身,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

“勇者不惧”,勇,勇气、勇敢;惧,恐惧。一个勇敢的人在困难目前毫无畏惧,遇事挺身而出,奋勇当选,而不是胆小怕事,畏缩不前。

真正的勇者不是血气之勇,像程咬金、李逵,不让人把话说完,拿着大板斧就冲上去,乱砍一气。这样的人有勇无谋,凭的是一股子气,不能是持久,只能叫鲁莽。

真正的勇者也不是匹夫之勇,《荀子·大略》:“悍戆好斗,似勇而非。”这样的人没有胸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一点小事而斗气,打架斗殴,只能是逞强斗狠;在弱者面前逞强,这不叫勇,是恃强凌弱。

真正的勇要看为什么而勇,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不勇敢的表现,说明为义而勇才是真的勇。需要自己挺身而出的时候不胆怯,不回避,可能战胜不了,但是不怕牺牲,为正义而战,这才是勇敢。如果不是由义而勇,就有可能为乱为盗。

勇者不是憨大胆,也要有所惧,孔子说“临事而惧,也谋以成”(《论语·述而》),遇事要有惊惧之心,这样才能谨慎地对待,充分地谋划,保证事情成功,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叫有勇有谋。

智、仁、勇三者齐备,才能成就完美人格,三者缺一不可。

有智而无仁,聪明就会只用到为自己算计上,一事当前办为自己打算,不顾及他人利益;有智而无勇,只会规避风险,而不会为道义而有所作为。

有仁而无智,就容易被迷惑,“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有仁而无勇,就不能把仁爱之心落实到行动上去。

只有勇没有智,就是有勇无谋,“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有勇而无仁,没有道德、法律约束,犯奸作科,可能做出违反道德、法律的事。

智、仁、勇是君子必备的三个方面的德行,孔子一生都在践行,他却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他说自己还没有完全做到,这是他的谦虚。子贡对他的评价很中肯:“夫子自道也。”子贡认为,孔子所说的三达德的境界,正是孔子所具备的。

如何才能培养智、仁、勇三达德?《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爱好学习就接近智,努力实践就接近仁,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明白了这三个方面,就知道修身的方法。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加智慧;只有实践仁,才能成就仁;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做到好学、力行、知耻,人格才能不断完善,就可以通达于天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