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高频淬火

高频淬火

时间:2018-11-05 23:44:59

相关推荐

高频淬火

频率:频率越高,加热深度越浅;频率越低,透热性越好。应根据实际应用中工件的加热要求,选择合适的振荡频率的感应加热设备,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高频淬火与中频淬火为表面热处理淬火深度分别为0.5-2mm和2-5mm

淬火指整体热处理

中频加热设备频率500HZ-2500HZ。高频加热设备频率200KHz以上。结构相差悬殊。

高频淬火中加热时间,阳极电压,工件与感应器的间隙,阳极电流栅极电流的比例的关系

阳极电流:栅极电流=6~7:1。阳极电压看你的变压器输出电压,有11000V,有15000V不等,阳极电压也不一样,看工件大小尺寸,感应器的制作,加热深度,硬度要求等等都会影响加热时间。

哪位知道淬火感应线圈和工件之间的间隙怎么确定?谢谢!

感应圈和工件之间的间隙,当然是越小加热效率越高。但是,如果间隙过小了,工件容易碰上感应圈而发生打火现象,所以一般间隙能控制在2~3mm以内就可以了。

中频感应器的轧数与实际输出频率的换算公式?(如果不用变压器)感应圈的轧数愈多、长度越长,是否代表频率越高呢?

感应线圈的匝数越少,截面积越小,适应的频率越高。这还和被加热工件的类型有关。同样的感应器,钢铁件对应的频率低于非钢铁件。

这方面的权威专着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感应加热技术》作者是刘志儒先生。

感应圈,又称感应器、电磁换能器等。是高频机和中频机等感应加热设备的能量输出器件。

在进行感应加热热处理时,为保证热处理质量提高热效率,必须根据工件的形状和要求,设计制造结构适合的感应器。

常用的感应器有外表面加热感应器、内孔加热感应器、平面加热感应器、通用型加热感应器、特型加热感应器、单一型加热感应器、复合型加热感应器,熔炼加热炉等等。

在选材上,应选用电阻率小高纯铜,规格、壁厚应能满足最大工作电流的要求。

为避免感应圈与工件碰触打火,感应圈匝间打火,防磁饱和等对机器或工件造成损坏和影响。在制作时,不但要设计好感应方案,确定感应圈的形状,计算出各主要参数。还需要选择好隔热、绝缘、保温及防护等材料。如高温绝缘套管、高温保温棉、石英管、石墨管、硅胶和耐火材料等。

感应圈的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有效输出功率、工作效率、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

因此,每个感应器都应该严格设计和制作,甚至需要试验论证。

丹阳中发电子有限公司,不但生产最新型IGBT式高频、中频和高中频二用感应加热机(设备),维修保修各种类型感应加热机,还专业设计制作各种用途的感应圈。

求中频感应加热炉的感应圈计算公式

不知你是想设计多大的感应圈,按经验一般说每圈大概工作电压是70V左右,这样工作效率最高

高频淬火的加热时间越短越好(迅速达到需要的表面温度)阳极高压(GP100)最大是12500V.工件与感应器间隙2-3MM.阳,栅流之比按你使用的管子型号的说明,不得超过额定值,过大过小的比例,都会使阳,栅极功率超过规定而损坏管子,(FU431S是阳流不超3.5A栅流不超0.7A就是5:1.)其它管子有10:1的不一样.

高频淬火是指利用高频电流对工件进行加热、冷却,获得表面硬化层的热处理方法。由于高频电流的趋肤效应,这种方法只对工件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表面进行强化,而心部基本上保持处理前的组织和性能,因而可获得高强度、高耐磨性和高韧性的综合体。另外,因是局部加热,能显着减少淬火变形,降减能耗。——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利用电流的集肤效应,在零件表面形成电流进而加热工件,实现心部和表面不同的热处理状态;

其中根据电流频率的不同分为工频、中频和高频。分别针对不同的淬硬深度和工件大小。

高频(10KHZ以上)加热的深度为0.5-2.5mm, 一般用于中小型零件的加热,如小模数齿轮及中小轴类零件等。

中频(1~10KHZ)加热深度为2-10mm,一般用于直径大的轴类和大中模数的齿轮加热。

工频(50HZ)加热淬硬层深度为10-20mm,一般用于较大尺寸零件的透热,大直径零件(直径?300mm以上,如轧辊等)的表面淬火。

主要是利用电流的“集肤效应”

通俗讲就是,电流通过导体时,大部分电流在导体表面传输,导体芯部传输较小,

这样的结果就造成,导体表面温度较高,芯部温度较低。

通过这个原来,使产品表面达到淬火温度,而芯部则低于淬火温度

所以冷却时,产品表面就完成了淬火,达到表面硬,芯部软的效果

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和电磁炉给饭锅加的原理是一样的。将高频电流经线圈转化为强磁场,然后强磁场在工件上形成感应电流(涡流),这时工件上就会迅速产生高温以达到淬火的目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