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除了用药 止痒还有这8方面的护理细节

除了用药 止痒还有这8方面的护理细节

时间:2019-12-27 00:26:52

相关推荐

除了用药 止痒还有这8方面的护理细节

临床上瘙痒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控制的难度往往较大,本文重点讨论瘙痒的非药物治疗。

瘙痒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病、神经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甚至精神性疾病。瘙痒不仅可能引起皮肤损伤、继发感染、瘢痕和睡眠障碍,也可能引起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显著降低生活质量。

临床上瘙痒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控制的难度往往较大。非药物治疗是止痒的第一步,也往往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瘙痒,只有与其他药物性止痒措施(比如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止痒效果。

本文重点讨论瘙痒的非药物治疗,列举了可能有用的干预措施。

1

避免皮肤刺激

尝试寻找、避免和/或治疗引起瘙痒的原因,如过敏性物质、其他皮肤病。

避免加重瘙痒的相关因素(不一定是原因),如粗糙的衣物、羊毛和合成纤维等织物、室内温度过高或碱性清洁产品。对于部分人群,必要时可更换为棉质衣物和床品。

穿轻便的衣物,可能有助于保持皮肤凉爽、减少瘙痒感。

2

谨防干燥、加强保湿

皮肤干燥可能引起或加重瘙痒。建议勤用保湿霜,受累部位每日至少涂抹 1 次保湿霜。保湿霜可以改善皮肤屏障功能,避免刺激物进入皮肤,吸水并防止过多的经皮水分流失。

保湿霜选择低过敏性、低刺激性、无香味产品。尿素、甘油、凡士林等基础成分均有保湿作用。

皮肤在夜间的经表皮失水会增加,因此更应当使用保湿霜/润肤霜/隔离霜。

使用加湿器,调低恒温器/暖气。若家中暖气使得空气过于干燥(湿度低于50%),加湿器或许能够缓解干燥相关的瘙痒。

其中,胶状燕麦常添加至保湿霜、清洁剂和沐浴液。燕麦具有抗炎和保湿作用,有助于屏障修复,在治疗皮炎和瘙痒方面历史悠久,每日使用可显著改善部分患者(如特应性皮炎)的瘙痒。

3

优化皮肤pH值

人类健康皮肤有一层“酸性外套”(pH4.5-6.2),由皮脂腺分泌物形成,有助于抵御环境刺激物。

非皂基清洁剂有助于保持健康的皮肤酸碱度,这些温和的清洁剂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皮肤状况和皮肤水合作用。应当避免碱性清洁剂,如许多普通的肥皂。

4

降温

温度增高通常容易加重瘙痒症状,因为温度升高会降低瘙痒刺激感受器的阈值。缓解措施包括穿着轻便的衣物、室内降温、使用温水(而非热水)洗澡。

使用能舒缓和冷却皮肤的霜、乳液或凝胶(比如提前置于冰箱冷藏),如薄荷脑制剂可让皮肤有清凉感,能一定程度缓解瘙痒。

瘙痒处局部冷敷或冰敷,而不是过度抓挠。如果选择冰敷,需尽量避免直接、长时间接触皮肤,最好用毛巾隔开以避免冻伤。

5

注意洗澡方式

选择适合自己的洗澡方式,包括泡澡或淋浴。部分慢性瘙痒患者反应温水淋浴可暂时减轻瘙痒,也有其他患者认为冷水澡有帮助。

泡澡或淋浴水温不宜过高,不宜使用热水。

洗澡时选择非碱性、温和的清洁产品,但不需要过多清洁。洗澡后冲洗干净,轻轻拍打干燥的皮肤并涂抹保湿霜,避免用力揉搓。

有条件者可尝试燕麦浴,可能有益,每天最多洗浴一次,参考时间15-20分钟。

个别时候可考虑湿裹疗法:洗澡后先涂抹保湿霜,然后用湿纱布或类似物品包裹,表面再覆盖干纱布或衣物。

6

减压

精神压力和其他心理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瘙痒,减压或有助于减轻瘙痒症状。

心理支持/心理咨询、瘙痒的患者教育和行为干预/行为矫正疗法可能有助于减轻症状,其中应用较多的是渐进性肌肉放松、习惯逆转和认知重建等,甚至可以尝试冥想等辅助治疗。

7

物理干预抓挠可能加重瘙痒,引起瘙痒-抓挠的恶性循环(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因此需尽可能避免抓挠。

若忍不住抓挠,就应盖住瘙痒部位。使用辅助材料例如 Unna 靴(从脚包裹至膝盖的特殊敷料)、活性亲水敷料(如 DuoDerm 人工皮)封包有可能打破上述恶性循环。

晚上可戴手套,注意修剪指甲,这有助于减少抓挠引起的皮肤损伤。

8

转移注意力

儿童或成人如果有反复、慢性瘙痒,均可尝试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室外活动、玩电脑游戏、使用手机、聊天、有节律的呼吸训练等。

转移注意力也算是一种行为疗法,作用是让参与者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分散注意和改变习惯来抑制抓挠的反射。

9

患者教育

患者教育是成功治疗瘙痒的重要组成部分,容易被忽视。

应告知患者(或监护人、护理者)基本的瘙痒常识和止痒措施,例如上面讨论到的,抓挠会造成皮肤炎症,应尽可能避免。应该剪短趾甲,尽量减少皮肤划伤。在洗澡时使用凉水或温水,洗澡后立即使用保湿霜,以最大限度发挥疗效。平时应避免使用高pH值或含酒精的清洁用品。

总结

瘙痒是皮肤最常见的症状,止痒需要综合评估和综合处理。上面止痒措施是从群体角度而言,主要包括了避免刺激、避免干燥、正确保湿、降温、改善洗澡方式、减少应激、物理干预等方面。但具体到个人,则必定会有个体差异,尤其需要针对瘙痒的病因进行针对性防治。

本文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