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舌尖上的广西—广西农村传统美食大盘点

舌尖上的广西—广西农村传统美食大盘点

时间:2021-02-17 16:45:07

相关推荐

舌尖上的广西—广西农村传统美食大盘点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广西有史以来都是山多水秀,以喀斯特为主的地貌,使得桂林山水和乐业大石围天坑闻名天下。我们壮族人家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样田地间,用平凡的双手和智慧在山中耕耘收获,也用那朴实的饮食代代相传,才能让壮乡文化得与传承。

在广西农村,杀猪的总少不了要做“活血”。杀猪时取新鲜血,加入适量食盐,搅拌一段时间后静置。待配料做好后,取温水将血与配料一同稀释(要搅拌一下),待血凝固后加入配料即可食用。

剩下的猪血,可以做成猪血肠,而在猪血肠在百色德保,已经成为当地一种著名的传统小吃菜肴。

为了利于保存,长期食用,农民都会将大部分的猪肉制成腊肉跟腊肠,腊肉因在腊月腌制而得名,将准备好的猪肉经调料腌泡三至四天,然后将肉取出,挂在火坑或火灶上慢慢烘干,以肉干色黄即可。各农户腌制的腊肉可供半年甚至一年的食用,腊肉不但是一种上乘佳肴,又是传统的食肉储存的一种妙法,它对于边远山区、居住分散、远离圩场的农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每年腊月,家家户户都腌制腊肉,多则几百斤,少则几十斤,用于过节、待客、送礼和自食。

百色那坡还有一道美食——酸肉,主要原料有猪肉、玉米粉、食用盐,腌制出来的酸猪肉色泽鲜明,皮呈黄色,肥肉呈乳白色,瘦肉呈暗红色;每片肉上略带些发酵了的玉米粉,味清香,食之皮脆,肉鲜,酸得适中,香气四溢,清爽上口,无油腻感,或蒸或炒都美味十足。

糍粑,是中国的一种民间传统食品,南北方都有,但做法各异,中国南方一些地区则更青睐于艾草糍粑或鼠曲草糍粑,艾叶糍粑口感柔软、爽滑,同时艾叶具有保健作用。在古代时,由于生活贫困,粮食大大不够食用,所以便将艾草等植物跟糯米粉混合制成糍粑,既补充粮食又达到保健作用。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广西人外出劳作时,为了能吃上可口的米饭,利用竹子幼秆装着大米及味料将其烤熟做出了竹筒饭,不但香味可口,还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

百色乡镇一带街上卖的油炸膜

在广西有个习俗,过年要包粽子,很多人可能会很不解,不是端午节才包粽子吗?这种粽粑当地称为“枕头粽”,有小猪崽般大小,可供一家人食用。枕头粽,长大肥硕,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其品种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枣栗粽、豆沙粽等。

百色及南宁特色小吃——卷筒粉,口感爽滑,通常用来当早餐,或者在下午茶时食用,很多人读书或者上街都可以吃到。

打油茶亦称“吃豆茶”。是广西侗族传统待客食品。用油炸糯米花、炒花生或浸泡的黄豆、玉米、炒米和新茶配制成。有的还加葱花、菠菜、猎肝、粉肠。侗族在不同的场合吃不同的豆茶。

油炸糯米花,是多数壮族人家过年必做的一种小吃,跟打茶油有大同小异。原料也是“阴米”。阴米都预先备制,制法是:将糯米拌油或粗糠后蒸熟、阴干,再用碓臼舂成扁状,去掉粗糠。

老友粉是广西南宁的本土美食,于入选南宁公布的首批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柳州的螺蛳粉、桂林的桂林米粉同为广西“三大米粉”。南宁人认为酸辣可口的老友粉夏天吃着开胃,冬天吃着驱寒。老友粉是当地没有阶层分化的小吃代表,非常具有民生气质。这种粉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酸和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南宁小吃的独特风味之一。

螺蛳粉是广西柳州市最出名也最受大众欢迎的小吃米粉,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螺蛳粉的味美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汤料由螺蛳肉、三奈、八角、肉桂、丁香、辣椒、生姜、等13种天然香料和味素、蔗糖等配制而成。

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圆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担子米粉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