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人生的悖论何止战争

人生的悖论何止战争

时间:2022-04-10 15:41:59

相关推荐

人生的悖论何止战争

战争史诗巨制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闻名已久,观看却是最近。看完这部电影,感受是千言万语在心头,而线索有千百条,无从诉说。好的电影可能就是如此引人思考。

战争是什么?

在我从小的启蒙故事认知里,战争里永远有一方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未卜先知。可是,这部电影告诉我,通通都不是!即使是战胜方,战争里都包含着无数的不确定因素和无法预知的错误,空军空投错误,预计抢滩战的突破口错误,飞机加重挡板以保护长官的错误……每一个错误都会造成无数士兵的死亡。可是错误无法避免,也无法预知,错误也是战争的一部分,同时伴随着的随时死亡也是战争的一部分。

这部有原型故事的电影,述说的是战争,给人的感受却是每个人对家与和平的向往。战场上死伤士兵对母亲的呼喊,瞬间将荧幕内外的人心连接到一处,仿佛这伤、这死,我们能通过母亲这个柔软的字眼达成共鸣,变得可以感知。

战争如果是为了和平,为了保护家园,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找到了战争的意义呢?

无论战争以何种形式出现,登陆战,巷战,近身肉搏战,无论正义方、非正义方,战胜方、战败方,战斗的当场就是人与人最原始地互相杀戮,我们如何保证经历过战争的人能回到战前的平静与安宁?米勒上尉说,他每多杀一个人,就感觉离家更远一步了。也许,所有对战争的思考,只是为了激励我们守护和平。

如何面对生死?

美军指挥官马歇尔与高层军官讨论是否拯救瑞恩,反对声音其实很强,但大家围绕的主题是一个母亲如果同日收到4个儿子均阵亡的感受。马歇尔很快拿出就仿佛放在手边的一封林肯曾经写给5名阵亡士兵的母亲的信,娓娓读出。反对声音不再,马歇尔作出拯救瑞恩的决定。看到此,作为观众,我的内心是温暖的。指挥官们下达的军令不是出自私心或官僚作风,而是出于人文关怀,士兵履行军人职责应让位于对母亲已丧失三个儿子的哀痛。

但是,当镜头转换至执行军令的米勒上尉与下属时,莱宾第一个提出疑问,跟莱宾同样的疑惑也进入我的脑海,用8个人的生命冒着穿越德军固守区的巨大生命危险去大海捞针般救援一个生死不明的士兵,这个军令对执行军令的士兵来说是不公平的。米勒上尉用调侃的语气回答,军令必须执行,而且尤其是苦差越需要人遵守,用自己的生命安慰阵亡士兵的母亲的任务很伟大。在这条显得不公平的军令面前,这样大道理的回答似乎并不具有说服力,至少当时在我心里没有震撼。

米勒上尉带领队员们一起拯救的过程却给出了更“大写”的回答。拯救大兵瑞恩,如何救?米勒上尉可以只管找人,不参与其他与找人无关的任何战斗。如果他选择以这种方式履职,他们可以在战争中存活,但是我们不会再敬佩他们。米勒上尉的理解是,士兵作战的目的是为了最后的胜利,大家都能回家。碰到的敌人都要消灭,以免其他战士被消灭。他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带领部下进行了救人途中遭遇的每次战斗。每次下属的死亡,上尉都要用计算题安慰自己,一个战士的死亡,都是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让更多的人免于死亡。这些支撑着米勒上尉一步一步走下去的思考和回答,有血有肉,掷地有声。这样的精神凝聚起大家有尊严地面对战争。

瑞恩,收到可以回家的军令时,他痛苦而矛盾,“我何德何能可以回家,其他士兵跟我一样”。他直接接受军令,我们会觉得他是不值得救的懦夫,可是他不接受军令要继续守桥,证明他是值得救的勇敢士兵,也直接导致了米勒上尉和其他四人的战死。人生的选择里,充满着这样的悖论。

军队最高长官、米勒上尉、瑞恩通过各自的选择,因为他们的选择均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基于人文关怀、职责与使命,未经合意地共同升华了电影的主题。

用斯皮尔伯格自己的话说,他拍这部电影的原因是想讲战争中的人们如何找寻自己的尊严。

我想,我们人生中各种悖论何止战争,我们不可能没有迷茫。如果我们在面对时,能有米勒上尉面对最后死亡时平静而清亮的眼神,那么我们就找到了自己的尊严,也超越了生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