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孩子做事遇到困难就退缩 放弃 不肯坚持 怎么办?

孩子做事遇到困难就退缩 放弃 不肯坚持 怎么办?

时间:2022-07-01 03:31:13

相关推荐

孩子做事遇到困难就退缩 放弃 不肯坚持 怎么办?

搜狐网

-01-11 00:00

图片和部分文字来自网络

总有很多家长问我,孩子做事遇到困难就退缩、放弃,不肯坚持,怎么办?

我总是坚定的回答:让孩子接受我们的“成长型”思维教练,就可以预防避免或解决这个问题。

近年来,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研究。他们对那些能在西点军校严苛残酷的训练、筛选中坚持到最后的毕业生、医学院预科生、拼字大赛获胜者等人群进行研究。他们想要发现,究竟是哪些特质,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够成功,另一些人却不能。结果,专家们发现有一种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坚毅!

坚毅是什么?坚毅是——热情,加上坚持为长期目标而努力。就是说,成功,取决于一个人热情勤奋努力的程度。

最终成功的人,是那些面对困难、挑战和逆境,肯坚持、努力去战胜的人!让孩子不畏难、肯坚持——这是最重要的成功素质!努力、坚持、坚毅。

那么,究竟如何可以培养出孩子的坚毅品质呢?

对此,目前专家们所知的唯一有确切结论的,只有一点——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这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所提出的理论。她的关于“心智模式”(Mindset)的研究,是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

心智模式,是指我们对于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等等方面,是否可以改变的基本看法。她的研究发现,关于这一点,人们大概有两类看法:一是:这是可以改变的,即“成长型心智模式”,这样的人有“能力增长观”,另一类是:这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这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那么这两种模式究竟有什么区别吗?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表现有这些:

他们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所关心的是——进步!他们相信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他们关注发展自己,在意跟自己的过去比较,是一种发展的、进取的状态。

他们做事的特点是——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他们不怕错误和失败,因为反正哪里也不是终点,也没有盖棺定论,我的能力还在随时提高呢,继续努力就好了,发现错误,能改进了,就能进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事实上,他们越是感觉糟糕时,就越是加速行动,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说,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他们比较在乎自己是否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考试能够通过。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表现:

他们更在乎自己看起来怎样,是否显得聪明,而不关心是否真的掌握了。

他们相信,自己只有固定量的智力或其他能力,那么,具体拥有多少、特别是能向外界证明自己到底拥有多少,这就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所以,相比进步,他们更在乎的是——外界的标准,以及如何证明自己。

这种想法的结果就是,他们会避免挑战和冒险,免得自己看起来不聪明,他们常说自己其实没怎么费劲,这样也可以显得自己聪明,他们不肯付出太多努力,不愿寻求帮助,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能力不足,对待挫败,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们认为反正能力是固定的有限的,所以不必努力……

实验表明,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在奖惩激励下,可能表现更好。但是,当有难度、有障碍和干扰时,他们轻易会放弃。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这时受到的影响则更少,他们更能继续努力,更能保持乐观。也就是说,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抗挫力、韧性。并且他们也有更多的积极情绪,能从克服困难中享受到更多乐趣。

如何让孩子有成长型思维模式?

专家研究表明:“年幼儿童持有能力增长观,他们相信能力是可以改变的而非稳定的,通过更多努力和大量练习,他们可以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每个孩子头脑中的默认模式,本是成长型模式,大概这是进化的功劳,他们需要靠这个来成长!然后,在长大过程中,他们才慢慢地学到了固定型思维模式!

我们成人常常需要练习才能改回来。而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清楚这一点,支持孩子接受“成长型思维”的教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把成长性思维内化成自己的惯性思维模式,那么孩子们就会比较容易做好。

心如何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进行反馈?

那么,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我们怎样反馈?

1.客观如实归因。分析各种因素,内部的外部的、可控的不可控的,都有哪些。

2. 积极归因。

简单地说,积极归因就是——把失败归于他们可以改变的、不稳定的原因,比如不够努力,而不是源于能力不足这一不容易改变的因素。这样的归因,让孩子学会对失败有更建设性的反应。对于失败,我们要引导孩子去认为——只要继续加强努力,就可以战胜困难征服目标。

研究表明,对差生进行归因再训练,可有效帮他们改进提高。由于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教他们练习积极归因,使他们学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够,最终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特别提醒——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仍然失败,这时不要说,“只要尽力了就好”,这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有时也否定了我们的要求和标准。我们此时要聚焦于具体细节上的改进,改变策略?调整计划?增加练习时间?变化方式?降低难度?……通过我们的反馈,让孩子对失败有一个健康的态度!

我们必须让孩子们懂得:错误和失败,只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进步途中的脚印,是我们无法绕过去的。只要我们没有停止努力,我们就没有真的失败!我们的真正目标,不是眼下的表现和成绩,而是掌握、有提高和进步。

每个小小的错误和失败,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谢,因为它们告诉我们,怎样是行不通的!

根据研究表明,失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因素,意识到这一点的孩子实际上表现更佳。在的一项研究中,111名法国六年级学生被布置了一些难度超出其能力的问题。然后,有一组学生被告知,失败与再尝试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在接下来的测试中,这些学生一直都比其他参与者表现更佳!

不要剥夺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他们只有在失败中,才能学会“失败管理”!当孩子因挫败而沮丧难过时,允许他体验这种情绪,然后鼓励他自己分析、寻找积极的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学到——不怕失败和错误,有主动管理它的勇气和经验!

前面写的,如何对孩子反馈,这些是具体技巧。更根本的,则是家长首先自己要改变!比如,我们在工作或育儿中遇到挫败,究竟如何面对?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1

我们自己练习成长型的思维模式(这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而改变的!)

2

我们对孩子有成长型的反馈

3

请记得随时给孩子分享我们的小事:因努力和坚持而带来的额外收获,从错误和失败中受益的经过,对过程而不是结果的关注,克服挫败、转化逆境的体验……

真的练好了,在我们的心里,其实就没有成败可言了!

我们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接纳并感谢一切际遇和经历,认真努力地成长!

,你对你孩子的现状满意吗?你希望你的孩子是迈向成功还是堕落垫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