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孙壮:为了孩子 陶渊明最终对弃官隐居后悔不迭。中年老父母必读

孙壮:为了孩子 陶渊明最终对弃官隐居后悔不迭。中年老父母必读

时间:2022-08-20 15:17:00

相关推荐

孙壮:为了孩子 陶渊明最终对弃官隐居后悔不迭。中年老父母必读

不慕荣利,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陶渊明留给世人的印象。

他是潇洒的,他是超然的,他有菊样的淡泊,他有羲皇上人般的古风,他是隐界之最卓绝者,他让后人最顶礼膜拜。

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富有诗意的日子,人间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吗?

然而,我们错了!一切苦衷,只有陶渊明他自己知道。一生潇洒的他、倔强的他,在弥留之际,面对自己的孩子,写下一封短信《告子俨等疏》,里面吐露真言,表达了无限的悔意。在这封信中,我们全然看不到一个狂放不羁的隐士形象,更看不到“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豪迈激越,有的只是深深的忏悔。

在信中,他检讨了自己弃官隐居的行为,表示当年只是因为个性过于刚强,难以适应官场,才辞官隐居。

但是,这样做却“使汝等幼而饥寒”,从小就受了很多苦。

他还说自己年轻时追求闲静,只求读书之乐,如今却感到当时是多么浅薄无知,回首望去,不禁大为感慨。

读到这样文字,我们不禁疑惑,这还是我们熟悉的陶渊明吗,他何时竟然这样的窝窝囊囊?

事实上,这就是真实的陶渊明。即便他家有几亩土地,一旦从彭泽令的位置上退下来了,靠自己那点不成熟的农业技术,搞得“草盛豆苗稀”这样的光景,他在经济上还有多少独立性?

虽然开始还有朋友接济,但终非长久之际。面对生活的困境,尤其是面对子女的困窘,他最终还是真真切切地后悔了。

当惨淡的夕阳斜斜地照进那间“环堵萧然”的陋室,陶渊明叹了口气,竟然不知道怎样收拾这副残局。

他只好再三嘱咐,你们兄弟之间一定要团结,一定要友好。除此之外,千古留芳的陶渊明居然再也说不出什么,只好以“汝其慎哉!吾复何言”作为结尾。

陶渊明写下这封信的时候,无限的凄婉,无限的落寞。在那个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放弃了官场的特权,留给子女的当然只能是“役柴水之劳”了。

想想孩子们今日之光景,感叹自己当年的“意浅识罕”,也是情理之中了。

塞林格说得好,“一个不成熟的男人愿意为了事业英勇地牺牲,一个成熟的男人愿意为了事业卑微地活着。”这个牺牲,不仅是指生命,也可以指金钱、地位、名誉等俗不可耐的东西。年轻的时候,出于某种理想信念,敢于将眼前的东西轻轻抛弃,所谓“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是,一个成熟的男人,却不会这样率性而为,因为他们懂得现实的不易,懂得身上的压力、担子、责任与使命。这些崇高名词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妻儿老小的生计和前途未来。

年轻人则不同,他们之所以可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因为年轻人往往不会理解父母含辛茹苦的抚育,在他们看来,生命是自己的,为了理想,纵然一死又有何妨?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则不然,“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谁敢真正率性而为呢?毕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连陶渊明都只好低下了诗人自由而高贵的头颅,何况普通的芸芸众生呢!

就今日而言,虽然天地广阔,远非陶渊明所处之乱世可比。但是,自己可以深居简出、不慕荣利,但是养儿(女)日贵,谁敢轻易开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迈之旅。甚至毕业参加工作,年轻人赤手空拳,无论求职求偶,身在俗世,莫不与其背后家世紧密相联。

陶渊明临终时的锥心之痛,于今日而言,只会显得更加紧迫而残酷。

王充有言:“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这里的“陆沉”,是迂腐愚昧的意思。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学史就是为了鉴今。

今日社会亦有诸多不公,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问题新矛盾发生。直面现实,回首陶公,任何随意的故作潇洒,难免沦为一种另类的“陆沉”!

孙壮写于8月22日晚

附:《告子俨等疏》

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独能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作者 孙壮

一位虔诚于阅读、写作、思考的人

相关阅读

孙壮:宇宙的合力究竟在哪里

孙壮:她的呐喊何以划破寂静的春天

孙壮:读余华的《活着》,除了流泪还该留下些什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