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中国的戏曲文化 你了解吗?

中国的戏曲文化 你了解吗?

时间:2024-02-27 22:37:19

相关推荐

中国的戏曲文化 你了解吗?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融合了歌唱、舞蹈、表演、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并且至今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为其他两种所不及。戏曲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发挥着重大作用。三流汇合长江源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正像祖国的长江源头是由三流汇聚一样,戏曲也有三个源头:原始歌舞、说唱艺术和优人滑稽表演。《尚书·舜典》上说:“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是先民们舞蹈场面的真实记载。到了商周时期的“傩舞”表演,就有了角色分配,一人为方相氏,头戴面具,身披熊皮,手执干戚,率领装扮成野兽的表演队伍跳跃舞蹈,驱逐恶鬼。如今,在中国一些地区,还保留着这种原始的宗教仪式,但多已削弱了原来的宗教色彩而变成娱神娱人的民间艺术活动了。原始傩舞对中国戏曲的表演、舞蹈、脸谱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民间说唱艺术在音乐和剧本创作上对戏曲艺术的影响,是戏曲的又一源头。我国用音乐来演唱故事的说唱艺术,可追溯到《诗经》里的一些史诗性篇章,但真正成熟则是南北朝的大曲。大曲前面有引子叫“艳”,后面有尾声叫“乱”或“趋”,以一支曲子反复演唱多次叙述一个完整故事。唐代寺院僧人为了吸引香客,宣扬佛法,采取了一种边唱边讲的形式说佛经、叙述历史故事,称为“俗讲”或“啭变”,讲唱本子叫作“变文”。这种散韵相间的形式后来为宋代的鼓子词和诸宫调所吸收,已能完整地表达丰富曲折的内容。金代出现的《西厢记诸宫调》是说唱艺术的精品,它直接影响了元曲的伟大作品之一《西厢记》的创作。

“优”最早出现于周代宫廷,是以调笑滑稽的言行供帝王解闷的弄臣,历史上最有名的优人当推楚国优孟,他因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楚国故相孙叔敖而名垂青史,以至于后世将戏曲表演径称作“优孟衣冠”了。唐代“参军戏”的表演发展为“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唐末五代,改称“杂剧”,宋代角色分工更细,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角色,又称“五花爨弄”。演出场面更为热闹,情节趋向复杂。优人表演为后世戏曲的表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日戏曲丑角滑稽幽默的演出还依稀可见古代优人的影子。这样,综合了原始歌舞、民间说唱、优人表演以及民间百戏的表演技巧、音乐形式,终于在宋末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现代意义上的戏剧形式,宋元南戏。

宋元南戏又称戏文,它最初产生在浙江温州(一名永嘉)地区,故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它萌芽于民间“村坊小曲”,“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在它流入城市,进入当时游艺中心——瓦子勾栏演出后,吸引了一些下层文人参与剧本的编写,这些文人又称“书会才人”,如着名的《张协状元》便是由温州九山书会的才人编写,其他还有古杭书会、敬仙书会等。宋元南戏产生于民间,其音乐多采用民间小曲,兼采宋词、北曲,并无固定的宫调。在场次的安排上也比较灵活,早期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以人物的上下场形成自然的段落,后期剧本以“出”划分,长短自由,《张协状元》长至53出,而《小孙屠》仅21出。南戏的结构颇具匠心,一般来说,南戏的主要角色之间,主角与配角的戏交替穿插,如《张协状元》,三、六出为旦戏,中间为生末戏,热闹的场子与冷淡的场子交叉分布,整个剧情的张弛、气氛的冷热、角色的劳逸、唱白的穿插都有变化。直至元末《琵琶记》,甚至到了明清传奇都基本上遵循了这一原则。

南戏最早剧本《赵贞女蔡二郎》和《王魁》今已失传,现今保存下来最早的南戏剧作是《永乐大典》中的《张协状元》,这部宋代的作品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戏曲剧本,有“活化石”之誉。其他着名的南戏作品有号称“四大传奇”的《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和高则诚的《琵琶记》。南戏剧作题材广泛,男女爱情的悲欢离合,民族英雄的高义亮节,黑暗社会的世态炎凉、因果报应、神仙佛道,在南戏作品里均有反映。而尤以爱情悲剧为胜。患难夫妻一朝夫君显贵便抛弃了糟糠妻室,这一中国戏曲永恒的主题在最早的南戏作品《赵贞女》《王魁》中便已出现,以后的《张协状元》《琵琶记》直至今天戏剧舞台上的《秦香莲》,反复吟唱的是旧中国妇女永恒的悲剧。

高则诚的《琵琶记》是文人改编创作的优秀的南戏作品,有“南戏鼻祖”之称。它成功地塑造了吃苦耐劳、善良坚强的中国妇女形象——赵五娘。丈夫蔡伯喈赴京赶考,她一人在家侍奉公婆,时值荒年,她自食糟糠,省下粮食给年老的公婆。二老饿死,她用罗裙兜土、十指挖坟,葬了公婆,复又描了二老真容,身背琵琶,一路卖唱进京寻夫。中国妇女苦难的命运和善良的天性集中地体现在赵五娘身上,从而使赵五娘这一人物成为中国文学画廊中的典范人物。《琵琶记》的作者善于用生活中的口语描摹人物,本色的语言生动传神,于朴素中见功力,《糟糠自厌》《描容上路》等数出成为戏剧舞台上长盛不衰的剧目。戏曲,作为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生活的艺术形式,终将再次焕发出青春。

本文来自公众号:戏曲观 ID:caerangwuchen@更多精彩热点请关注我 。小编不易,请多多关照,如果喜欢的话,赶紧点个"在看" 分享给你的好朋友们吧,爱你么么哒 !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都来了 点个好看再走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