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美术研究|中国画诗文题跋浅谈——美术史论研究生画学十讲选!

美术研究|中国画诗文题跋浅谈——美术史论研究生画学十讲选!

时间:2024-04-01 17:59:47

相关推荐

美术研究|中国画诗文题跋浅谈——美术史论研究生画学十讲选!

先弄清几个概念:

“题跋”——“题”是题写,“题记”、“题端”、“题词”(还有题写图名)俱谓之“题”。“跋”本是文体的一种,或称“跋尾”、“后记”、“书后”。(前言为序,后言为跋)。借用于画,所有画上成文的题写,俱谓之“题跋”。

“款”——古代钟鼎等铜器上铸刻的文字,谓之“款识”。颜师古云:“款,刻也;识,记也”。一般谓在书画作品上署名为“落款”;所署之名号为“款”。(如云“有款”、“无款”)。还有“上款”、“下款”等名目。引申之,所有题跋亦俱谓之“款”,凡画题写文、诗词等,均谓之“款”,如云“长款”。

“本身”——张丑《清河书画舫》于刘珏条下云:“祝希哲尝临小米《云山卷》,本身上有自跋,极可玩”。案:米友仁最初有以大量文字自题本幅者。

“中国画诗文题跋”——①本义应是泛指,无论是自题或他人题,无论是题在画的本幅或画的其他各处(如引首、贉首、隔水、诗堂、拖尾、玉池、骑缝……及其他附页等)的各种诗、文,或名款;②狭义专指题在画的本幅之上的诗、文或图名、名款。(以上无论自题他题均属之)。③更狭义的涵义,则是专指由画者自题于画的本幅之上的诗、文。(名款如“心出家庵粥饭僧”、“三百砚田富翁”等亦有诗文意味)。此处所讲的“中国画诗文题跋”,主要讲狭义,特别是讲第三种涵义。分4个问题讲:

一、中国画诗文题跋的性质及其在绘画艺术中应居何种地位

这是一个首先必须弄清的美学理论问题。不弄清,也就会产生糊涂思想,要么轻视,要么强调过火,二者都对中国画不利。

在画幅上题写长款,加盖图章,自题之并他人题之,名号印外还盖闲图章,并又盖收藏家、鉴赏者等图章,这在绘画史上来说,还是近古以来逐步踵事增华的结果。认为中国画从来就是所谓“诗、书、画、印的结合”,不符合历史事实。可是近古以来,特别是青藤、石涛、八大、扬州派、海派以来,中国画重视诗文题跋和印章,致使人们(包括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画必须有诗(文等)、书、印,这确实也是事实。

对于下列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我们的看法怎样呢?

①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1950年《美术》创刊号):元季四家等“这些以士大夫思想为骨干的对绘画底非专家的创作态度;独善的、排他的意识;超俗的、致逸的志趣,和消极的、退缩的欲求,实是对宋代绘画底写实风格的一大反动,而成为支配以后数百年来中国画的一种顽固思想。其结果,绘画每陷于空疏,画面的空白和内容的情意,都借助于诗文题词来填补,于是绘画的造型性从此大大减少,而让位于文学趣味;同时,绘画的生命也被削弱了一半”。

②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美术》1978年第6期):“中国的诗、文、书法、印章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中国绘画融诗、书、画、印于一炉,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绘画的艺术性,与中国传统戏剧有音乐、舞蹈一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案:戏剧除表演艺术的音乐、舞蹈外,还综合了语言艺术的文学、造型艺术的舞台美术,此之谓综合艺术)。

我们认为,①中国画首先是绘画,是造型艺术,是在此共性的基础上方始拥有其独特性的。米芾自题淡墨松梢一画云:“与(李)大观学士步月湖上,各分韵赋诗,芾独赋此无声之诗”。便是不须借助题诗,而抱以可视的艺术形象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我们不管题诗题文与否,总须以造型艺术要求绘画。那种“人问水库何在,余笑曰:在画外”的办法,是不足为训的。②中国画的特点之一是,1、有题款,2、有图章。当题款而不题,当用图章而不用,这也是“削弱”中国画的“生命”。当然,不当题而题,特别是不当长题而长题,不当用图章而滥用,凡此等等的“画蛇添足”、“美人黥面”的愚蠢行为,我们也要反对。题跋不是挽救绘画失败的灵丹妙药!

强调到“诗、书、画、印”四者并列齐观的程度,这就连中国画的根本造型艺术性也给削弱了!我们认为,一幅画,题跋与否,当有则有,当无则无,当可有可无则可有可无;事先通盘设计画位与题跋固好,画后根据内容与形式再考虑如何题跋也不失为正道。清范缵题画诗云:“懒画多留题画处”。果尔,定会出现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对此我们极不赞同。

打个浅显的比喻,画上的诗文题跋,其地位有如伴奏者之于演唱者或演奏者,它只应起好伴奏作用。

要之,中国画的诗文题跋,是以依存于所题的绘画形象为前提的,但它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李鱓“怪比双鱼傍鼠姑,……”一首,离画观诗,不解何谓。此依存性强些。徐渭、八大等皆属此种。相对独立性强些,甚至完全离画独立者,如李日华《竹懒画媵》所录诸诗皆属此种。在风格上,前者多生僻险怪,后者多妥帖稳顺。在作法上,前者为画成贮兴之作,“李晴江……信手多题,不假思索”,“大书怪语”,徐渭论诗,以“冷水浇背,陡然一惊”的奇警之作为上;后者则为捻凿数茎的诗人之诗,文征明论题咏图画,最赏“清丽可喜……字画上精谨不苟”者)。

二、中国画诗文题跋的渊源和发展

为什么画上有诗文题跋,唯独中国画如此,而世界上其他的绘画体系,例如西洋绘画体系便不曾如此,也不能如此呢?这决不是出于偶然。对这个问题应加探讨。

人们都认为画上出现诗文题跋是文人画特有的产物。例如方薰说:“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盖妙。……后世乃为滥觞”(此为泛滥成灾之意)。这话也有些对。但不得其全。

应从中国画体系与西洋画体系的不同来探讨问题的根本。西洋画从古希腊以来,一直循着“模仿说”道路,画幅必表现特定空间、视点、光源,给人以真实的感性形象。中国画则从周

秦以来,一直以“说明”为主,所谓“左图右史”,图与史同为说明、记载而作。因此《三礼图》、《本草图》、《尔雅图》、《五岳真形图》、《孝经图》、《周公负成王图》等等,莫不脱离特定视点、光源等感性资料,而有取于经过理解后再加处理的高一级的形象特征,画面的空间既是特定的、也是假定的;既是实有、也是虚拟的。故在其上题款、打图章也不碍事。这就使得中国画画上题款成为可能,而西洋画则断乎不可。

中国画不画感性直观的最初表象,而画经过理解并加以改造的高一级表象。

《通志》:“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我们再从长沙楚墓出土的“缯书”、“帛画”来看,可知古代不仅在用途上内容上有左图右史之必要,而且在表现技术上形式上,都是用笔墨著之帛幅、帛卷之上,乃使图史结合成为可能。(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之例)。

在西洋,写字用笔与作画用笔始终是两码事。

在西洋,古代希腊瓶画上间有题语关系到画之内容,甚至作为画中人的话语者,如云:“看,这小燕子!”(作为画中青年人的话语,类似台词作用)。18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画家勃莱克,利用他所掌握的铜版画技术,往往将自己的诗作全篇文字与插图和装饰画镌刻在同一版面,自印之后又加以着色。然而,勃氏这种作法,与中国画的诗文题跋结合画面终究不同,它们之间终未交融成为一体。

中国画诗文题跋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商周青铜器即有镌刻在器面上的花纹,也有镌刻在器内的铭文款识。在此基础上,汉代铜镜背面便将铭文与花文交织在一个画面上。如有一四神镜,铭词曰:“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顺阴阳”。这可以看做中国画诗文跋的最早来源,或可谓之“前身”。

①直接发生渊源关系的则是“像赞(讚)”。无论内容、形式,都对后世画上题款有关。

晋李充《翰林论》云:“容像图而讚玄”。梁萧统《文选序》云:“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讚兴”。(当然,情况决不止此。与先有图,后有讚适为相反的,是顾恺之《女史箴图》所代表的先有箴,后有画,将原文分段书写入画)。

这都说明“讚”这种题于画上、画旁的有韵文体,是承受着为好人好事画像的风气兴起而形成起来的。《汉书·苏武传》说麒麟阁图形,皆“署其官爵姓名”。这是较早的例子。到了东汉,如望都汉壁画,于獐、鹿、羊等画上各书其名,独于鸡上题云:“鸡守夜,不失更,信也”。已作赞语了。东汉最标准的画赞,都是有韵的。如武氏祠石刻画诸赞,莫不文词简古。如:

“祝融氏,无所为。未有耆欲,刑法未施”。

“老莱子,楚人也。事亲至孝,衣服斑连,婴儿之态,令亲有驩。君子嘉之,孝莫大焉”。

左思《魏都赋》说魏宫温室壁画是:“仪形宇宙,历像贤圣,图以百瑞,以藻咏”。俱足证明画与赞交织在同一壁画。(,合也,合五色而为之)

东晋之廙为其侄王義之画孔子十弟子像,自言“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又各为汝赞之”。

陶潜集中,有《扇上画讚》(赞荷篠丈人等古之高士),可能不必即题其画上。

“讚”作为一种赞美文体,沿用既久,不必赞颂仍可名之曰“讚”,如李白《壁画苍鹰讚》,其谓“吾尝恐出户牖以飞去,何意终年而在兹?”盖讥主人而作。李肇《唐国史补》载有人赞猩猩图,谓“尔形唯猿,尔面唯人,言不忝面,智不周身”。尔意在嘲讽,王安石《真讚(传神自讚)》乃七言绝句。可见由“讚”过渡到题画诗,是斑斑可考的。我们绝不可割断历史,说画上题款是文人画家的发明。

佛教绘画也有于画旁、画上书经文、书榜、书偈、书图讚的习惯。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谓吴道子在上都唐兴寺所画“兼自题经文”。《历代名画记》载净城寺“三阶院东壁,张孝师画《地狱变》,杜怀亮书榜子”;西明寺“东廊东面第一间,传法者图讚,褚遂良书,第三间利坊等,第四间昙柯迦罗,并欧阳通书”。《酉阳杂俎·寺塔记》载平康坊菩提寺“吴道玄画《智度论色偈变》,偈是吴自题”。

其他题记于壁画者之例亦多,如《唐朝名画录》载王维画迹,谓“故庾右承宅,有壁画山水兼题记”。如《南部新书》载“柳公权寺佛寺看朱画山水,手题壁诗曰:‘朱审偏能视夕岚,洞边深墨写秋潭。与君一顾西墙画,从此看山不向南’。此句为众歌咏”。可见画壁题记、题诗,其风已盛于唐代。

②其次发生渊源关系的,则是晋唐间书画卷轴的题记押署。《历代名画记》载唐代御府所藏图画,自晋宋以来有鉴识者和装裱者的押署,至唐代又有公私印记(图章)。这些题署除鉴识者姓名外,上冠以官衔,并题明年月日。这些无疑都是题于图画尾部或附页上的,故张彦远称之日“押署跋尾”或“跋尾押署”。又谓梁元帝所传诸图“并有题印传于后”。据《南部新书》载顾恺之画《清夜游西园图》,谓“有梁朝诸王跋尾云:‘图上若干人,并食天禄”’。又据《梦溪笔谈》载吴道子画钟馗,谓“其卷首有唐人题记曰:‘明皇开元讲武骊山……仍告天下,悉令知委”。可见此类题记,亦颇涉及画幅内容。特别是从形式上来说,跋尾押署对尔后画上题款自不无渊源关系。

③唐人咏画诗歌,虽不必径直题于画上(包括标题上像张九龄《题画山水障子》、王维《题友人云母障子》、白居易《题海图屏风》等在内),但其诗或泛咏画景,或因画感慨,或赞赏画艺,俱为后世题画诗开创新局。

上述历史事实,俱足证明“款题图画始自苏米”(文人画派创诗文题跋)之说不无割断历史之憾。明白这段历史不但可见画上款题诗文在历史上源远流长,而且从继承遗产上来说,如题榜(壁画)、图文间杂(大卷、《女史箴图》式)、书之别幅或跋尾(册页、长卷),举凡汉画像石、画像砖、敦煌壁画以及许多卷、轴、册页的诸种题跋形式(最普通的如立轴之“诗堂”、长卷之“拖尾”、册页之副页等)均能古为今用。我们决不要被文人画自题本幅的一种形式所囿。

自题本幅风气的发展和高度的发达:

现存卷、轴、册页真迹,其有画家自题本幅者,如唐卢楞迦《罗汉像》上有“卢楞迦进”字样;五代黄筌《珍禽写生图》上有“付子居宝习”字样,皆属短款。一般说来,古画本幅多属无标题、无名款。《清河书画舫》云:“晋唐名迹,流传于世者,绝无品题等项。宣和、绍兴问稍稍以标记,……”。沈颢《画麈》亦云:“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高秉《指头画说》云:“古人有落款于画幅背面、石间者,盖缘画中有不可多著字迹之理也。近世忽之。”汪石可玉谓刘松年《丝纶图》,“松年”名款书于松身,历三十年于重付装潢时始发现“蝇头小楷,杂鳞纹墨渍间”。亦有题者,如郭熙题云:“风云窠石平远图,壬戌岁,郭熙画。”

北宋墨戏画家文同、苏轼、米芾、米友仁始喜于本幅之上随意题写诗文名号,影响所及,王诜、赵佶于正规画上亦为之。赵佶《锦鸡芙蓉》、《腊梅山禽》等各题诗其上,至《瑞鹤图》,自记其作画缘起,其文长至129字,风气大开,此人与有力焉。(李公麟仍用古法。盛大士云:“李龙眠能书而不喜书款。今人得真迹,必于角上添‘龙眠李公麟’五字,罪大恶极!”)

南宋画上题诗、词、文,米友仁、扬补之、赵孟坚等莫不皆然。观周辉《清波杂志》谓“今日清俊后生辈,乘酒纵笔,题识书画卷轴,有不著姓名,止题道号者,得不有愧于前辈乎?”可见一种轻漫与草率之题款风气已经出现。

元代随着文人画家的增多,墨戏画的发达且与正规画合流,题画之风更盛。前期的钱选、赵孟烦、龚开画上题写诗文,每占显著地位。何待元季倪云林出,方始转变风气哉!沈颢云:“至云林字法遒逸,或诗尾用跋,或跋后诗,随意成数,宜宗”。其实云林在题跋中,或似诗话,或似 Et记,或似尺牍(如“瓒顿首”),无所不可,为题款更开拓自由天地。王冕也是一题再题,自由之极。

明代画上题跋诗文,几成例行公事。当时文人与画工、利家与行家之分野,几乎全靠画上是否题诗而定。汪石可玉《珊瑚网》云“王右丞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正在著语上见之”可证。沈、文、董集中,题画之作几居大半。专门题画诗集(《竹懒画媵》)也已出现。“上款”出现,图章广泛应用,也是值得一提的。特别是项元汴“免题钞”的故事,更足以说明题画质量不好。(《青霞馆论画绝句》自注云:“项墨林书得松雪翁意,而题画词句多累。当先乞其画者,先以青钞三百餽小童,画毕即用印记取出,免其题记,谓之‘免题钞”’。)徐渭将题款提到更为重要的地位。

清代画上题跋诗文风气,更是发达。清初石涛、八大等,中期扬州画派,晚期上海画派,沿着徐渭风气,更加对题跋重视。金农有《冬心题记》(画佛、画马、画竹、画梅),郑燮有《板桥题画》、奚岗有《冬花庵题画绝句》,钱杜有《松壶画赘》等,都是题画诗文专书。陈言套语,风气也由此而开。题画风气发达,更可从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所写的故事看出:一个苏州画家喜偷别人的诗题到自己画上,送画给人,谁知此人恰巧是此诗“失主”。请名人题诗也是此时最盛的风气。袁枚《遣兴》诗云:“征铭索序兼题画,忷杀人间冷应酬。”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书)》云:“天天起来题图和韵,诚属无味。”于此可见一斑。其时非长题即被讥笑为“穷款”。

随着封建社会被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取代,文人画的社会基础已然消失,“文人画家”的职业化,“文人画”作品的商业化,已给中国画诗文题跋带来不利条件。如贺天健自题山水云:“天地不狂,无此山水;天健不狂,无此笔墨”。显然带有广告性。

吴昌硕是有学问根柢的,他的题画诗文古雅雄健,与其书画相称,不可多得。尤其是他通盘考虑诗、书、画三者的互相配合,为诗文题跋开创新局。

齐白石题画诗文不事雕琢,质朴而有风趣。齐白石口述《白石老人自传》,说他年轻时,老师陈少蕃对他说:“画画总要会题诗才好,你就去读《唐诗三百首》吧!”

徐悲鸿的中国画,或题或不题,或长或短,亦殊可视为典范。

在今天的历史背景下和党的“双百方针”下,我们应尽力克服不利条件(如古汉语底子差、中国文史知识太少等),尽力运用有利条件(如思想水平高、艺术修养丰富等),在我们的中国画中,把诗文题跋这个组成部分,予以重视,对其传统加以发扬和发展。

三、中国画上题写诗文(及其他署款、用印)对于绘画形象所起的作用

总的来说,对于绘画形象,①在思想内容上应起揭示、点醒、深化的作用;②在艺术形式上要起帮衬、均衡、强化的作用。约言之,即:与画之意趣(画意)相发明,笔墨(画位)相映带。

1、与画意相发明

有的画不题反而耐人玩味,如《韩熙载夜宴图》;有的画不题则使人无从知其立意何在,如李嵩《骷髅图》,至今其谜难解。而石鲁《古长城外》,一题便浅。齐白石《算盘图》则非题不可。“丑官”“虽无肝胆有官阶”,亦赖题见意。

清张式《画谭》说:“题与画相发,方不为羡文。乃是画中之画,画外之意”。此说甚善,即谓:

所题乃是题材的重点,思想的深处。

偏于画中之画者,以诗合画,如“曲白相生”,不觉其复,方佳;偏于画外之意者,以诗合画,不觉其泛,方佳。细而言之:①揭示画中主旨。何香凝自题石、牡丹:“皎洁无尘石作家,枝清叶净弃繁华。前生错种朱门下,却被人呼富贵花”。②表达作者感情。梅兰芳自题画牵牛花,“曩居旧京,庭中多植盆景,牵牛绚丽可观。他日漫卷诗书,归去重睹此花,快何如之”。(1945夏作于上海)③点醒画中情景。④评议画中事物。⑤记述作画缘起(齐《算盘图》、徐悲鸿《墨猪图》之例)。⑥补充画外之意(如李方膺自题画竹云:“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⑦叙说创作体会(自言甘苦,与一般画论有别方妙。王麓台等极论画理,殊乖体要。)

方薰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画有可不款题者。惟冬心画不可无题。新词隽语,妙有风裁;行草隶书,俱入古法”。

“用古”也是题画之一法。沈颢云:“自题非工,不若用古”。

用前人陈句,“述而不作”,其妙有胜于自作者。如李可染自题西湖景用“雨亦奇”三字。高其佩画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只题“写唐人句”,自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

更有一种“不必与画合,惟此诗可合此画”(董其昌)的“二律背反”式的“用古”法。(董用杜诗“春水无伴独相求”一首题自画山水)。徐悲鸿将唐寅句“日长如小年”用于画鹅,转觉高人一等。(正如写“万绿枝头红一点……”,不画花而画人。又“临清流而洗衣,……”,比赋诗更雅。皆更进一层)。

2、与画位及笔墨相映带

邹一桂云:“画有一定落款处。失其所则有伤画局”。钱杜云:“落款有一定方位。画粉壁上,细视之,则自然有应题跋赋诗之处”。

从构图上来说,起秤锤作用。潘天寿说中国画题款“或长行直下,使画面增长气机;或拦住画幅的边缘,使布局紧凑;或补充空虚,使画面平衡;或弥补散漫,增加交叉疏密的变化等等。故往往能在不甚妥当的布局上,一经题款,使布局发生无限巧妙的意味,成一幅精彩的作品”。

(同上篇)总之,有搭配重叠、连接涣散的秤锤作用。雷圭元《新图案学》有云:“中国画的章法,善用这种平衡的安定的布局。尤其是宋元以后,画面的题字,就具备着锤的作用。如果一张画,看去有倾欹之处,给会题画的人题上几个字,马上就妥贴完整。小小的一颗图章,也关系到于全幅画面的轻重,其重要也等于一个锤。一不经心,往往损伤画面,给视觉上极不安定的感觉。”

注意内在重心——贺天健《学画山水画过程自述·题识与画面上的关系》:“有的画看看左右皆空,怎么题法?就要看你所画的重心在那里,如果重心在左,你就题在右”。

齐白石《芭蕉小鸟》,原题“齐璜白石”四字于右下角蕉干下,至93岁复补题一首于左上角天空处。可见款之长短不同,题处亦当不同。 于非蔺《谈吴昌硕的绘画》有云:“……他74岁所画梅花,有‘达夫’二字上款的那幅小琴条,他采取折枝花卉的布局,画前后两枝,枝下完全悬空,却借题词两行,把后面的一枝隐蔽起来,这样就打破了双垂的呆板,增加了画面的活泼”。

按:所有“空天书空,壁立题壁”、“题头不题脚”等均出于构图要求。

从笔墨气势韵度来说,款字须与画之笔墨适应。林纾云:“余乡人谢瑭樵,用笔如快刀斫人,参苏、米为一,有时类陆放翁,盖自成一格者。画竹落笔如飞,于竹边疾书数十字,栩栩并竹而活矣。作小幅山水,行小草于其上,秀挺无伦。余见必太息,以为先生真善于署款者”。 陈继儒《太平清话》:“梅花和尚写竹谱二十幅,在项又新家。其中草草跋语,皆得画竹篠法,而画竹又带草书法”。

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云:“有画细幼而款字过大者,有画雄壮而款字太细者……此皆未明题款之法耳”。

金绍城《画学讲义》云:“手法宜与画法相称。画有粗笔工笔之分,粗笔画题字宜纵横奇古,工笔画题字宜整齐秀丽。若倒置之,则书法虽工,而不合适”。

“别号”的运用,前人别号众多原因之一,是为了调整字数,使合需要。如“寄萍”、“寄萍堂上老人”、“戏苹生”、“木居士”、“白石山人”、“借山老人”、“杏子坞老民”、“三百砚田富翁”、“八砚楼头久别人”……长短由之。

图章的运用与题款同理。在名号章外又有“闲章”。闲章语句在意趣上须与画之意趣配合。如“满纸腥风”、“跃如”、“搜尽奇峰打草稿”、“我法”、“游戏翰墨”、“壮去不为”等。所有图章的加盖应对画面起与题款相同的作用。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对此讲得很透(见下)。

四、中国画上题写诗文的写作与题署(包括用印)

1、写作问题——个人看法,国画应当姓国,因之,画上题写诗文,诗应是旧体诗,文应是文言文。否则,画古而诗文不古,即非全璧。先要能写一般旧体诗、文言文,然后才能结合题画。题人物画当知人论世,题山水画近山水诗,题花鸟画近咏物诗。必须有所立意。关于诗文的立意、选格、造句、炼字等写作方法的问题,以及古今题画诗文的佳作如何值得我们学习的问题,以及相画行事,如题大轴不妨大篇,题册页不妨二三语等(如董其昌自题山水册云:“荒率荒苍,即为墨戏”、“此新安江道中所见”、“此所谓一笔画,大轴能尔即自佳”……)的问题,我这里就不讲了。

2、题署问题(包括功用)——按照初学者应当遵循的步骤来说,可分4个步骤(亦即应当注意的4个方面)。

①方位的酌定——此为题署之重要环节,前人于此点早有总结。如沈颢《画麈》云:“一幅中有天然候款处,失之则有伤画局”。方薰云:“一图有一题款处,题是其处则称,题非其处则不称。……此画后之经营也”。的确,这是又一次的“经营位置”。

一般情况是题于空处。孔衍栻《石村画诀》云:“画上题款,各有定位,非可冒昧。盖补画之空处也。如左有高山,右边空虚,款即在右。右边亦然。不可侵画位。”

高明的题款则往往不以侵犯画位为嫌,而是以讲求疏密、虚实、宾主为要,故不是消极地但求“补白”,而是积极地有助于构图气势。沈颢谓“石田晚年题写洒落,每侵画位,翻多奇处”。郑绩谓:“……一幅画自有一幅应款之处,一定不移。如空天书空,壁立题壁,人皆知之。然书空之字每行伸缩应长应短,须看画项之或高或低,从高低画外又离开一路空白,为灵光通气。灵光之外方为题款处”。其实他所谓“灵光”处,即“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处无画胜有画”处。人物动物意向所在,虽有空白亦不得塞死。郑绩又云:“……总在相山水之布置而安放之,不相碍而若相映带,此为行款之最佳者”。此言真有理!

②字行的摆布——方位既定,当研字行如何摆布。钱杜谓:“画上题与跋,书佳而行款得地,则画亦增色”。所谓“行款”,即含字行摆布之意。邹一桂云:“(题款)行数或长或短,或双或单,或横或直,上宜平头,下不妨参差,所谓‘齐头不齐脚’也”。郑绩谓:“断不可平齐四方,刻板窒碍”。又云:“如写峭壁参天,古松挺立,画偏一边,留空一边,则一边空处直书长行以助画势。如平沙远荻,平水横山,则平款横题,如雁行排天,又不可参差矣”。此外,有的题款字行横斜,疏密不一,翻增画趣。郑绩云:“若其题画行款,须整整斜斜,疏疏密密”,指此。(董其昌、四王、黄宾虹等例)

③字体的呼应——此处“字体”概念,既指篆隶楷行草、钟王欧虞颜柳苏米,又指字块头大小。郑绩谓:“有画细幼而款字大者,有画雄壮而款字太细者……此皆未明题款之法耳”。邹一桂亦云:“题句字略大,年月字略小”。金绍城云:“书法又宜与画法相称。画有粗笔、工笔之分,粗笔画题字宜纵横奇古,工笔画题字宜整齐秀丽。若倒置之,则书法虽佳,两不合式”。此类俱指字块头大小、笔划粗细问题。其实,字体亦甚要紧。如宋摹《步辇图》,画风庄重高古,琴弦描法笔致始终圆劲。章伯益以小篆书其事,与画之格法颇为相称。前辈画家自题所画,如溥心畲、于非闇、齐白石,书画笔致体格自然相合,今人书尚篆隶魏碑,画笔则另是一套,题语又作时人语,以至弄得“字古画不古”,“字古文不古”。郑绩云:“山石苍劲宜劲书,林木秀致当题秀字;意笔用草,工笔用楷,此又在画法精通、书法纯熟者方能作此……”。此与上文林纾论谢琯樵题字字体与画一致,俱指字之风格言。

④图章的配合——有二义:一是图章语句内容,二是图章形式字体。内容上文已讲到。形

式问题,如郑绩云:“画成题款矣,盖图章岂(可)不讲究哉!……每见用图章不合所宜,即为全幅破绽:或应大用小,应小用大;或当方印长,当高印低,皆为失宜。凡题款字如是大,当即用如是大之图章,俨然多添一字之意。图幼用细篆,画苍用古印。故名家作画必多用图章。大、小、圆长,自然石、急救章无所不备,以便因画择配也。题款时先预为图章位置,图章当补题款之不足。一气贯注,不得字了字,图章了图章。图章之顾款,犹款之顾画,气脉相通。如款字未足,则用图章赘脚以续之;如款字已足,则用图章旁附以衬之。如一方合式,只用一方不以为寡,如一方未足,则宜再至三亦不为多。……”。所言极切实用。潘天寿说:“中国印章的朱红色,沉着、鲜明、热闹而有刺激力,在画面题款下用一方或两方名号章,往往使全幅的精神提起。起首章、压脚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稳正平衡等等效用”。(同上篇)

总之,款题图画熟能生巧。未有充分经验,我们最好不要学李方膺“信手为题,不假思索”(见《国朝画识》),我们应采戴以恒的稳妥办法:“若嫌款字不称意,行书引本先预备”。(《醉苏斋画诀》)。多换几次“变体”影本贴于题处,择其善者影写之,方免有失。此“画后经营”之正途。

当然,真正要做到画的完美,“画后经营”是一法(钱杜“画粘壁上,细视之”),“通盘考虑”也是一法(戴以恒“引本先预备”)。吴昌硕的通盘考虑诗、书、画。于非闇在《谈吴昌硕的绘画》一文中写道:“……大约六十岁之后,不仅从生活里理解具体形象,在笔法的描绘上也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境界,而题词、书法和绘画,三者紧密的配合,在经营位置上做到诗、书、画三位一体,使得画面疏密错综,变化更加多端,而对艺术的形象也更加具体了。

画上题写几个字有题写几个字的作用,画上题写十几个字有题写十几个字的作用,这是在构思的同时要把题写的地位、长短、多寡等考虑进去的。昌硕先生曾告诉我:创意构图应包括诗、书、画三者的互相配合,这才是所谓‘胸有成竹,意到笔随”’。

作者:阮璞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美术研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