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兰学茶座:纳兰性德悼亡词 历代诗人极少写给妻子的真情绝唱

兰学茶座:纳兰性德悼亡词 历代诗人极少写给妻子的真情绝唱

时间:2023-09-04 18:24:33

相关推荐

兰学茶座:纳兰性德悼亡词 历代诗人极少写给妻子的真情绝唱

写真情,抒性灵

纳兰在《水亭杂谈》中说:“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作诗欲以言情耳”。此虽言诗,实于词亦然。其评词曰“《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也就是说《花间》词“镂玉雕琼,文抽丽锦”藻饰过多;

宋词虽抒情表意而少贵重;最推重的是李后主,既抒真性灵,又富文采,有意境。杨敏如评“李煜的词,首先好在真情流露、纯任性灵上。”“只有这样以‘真’为骨,以情’为心的词,才能上攀风骚,下凌今古,被人奉为诗词的上乘”

纳兰悼亡词就是以‘真’为骨,以“情’为心的词。悼亡词中绝大部分是悼念其爱妻卢夫人的。卢氏出身钟鼎之家,识书达理,品端貌美,克敬克孝。十八岁嫁于二十岁的纳兰两情相偕,伉俪情深。

婚后,纳兰曾以词描绘幸福的爱情“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落花时》)但作为康熙帝的侍卫官,常常扈驾远行。

此时,伤别词脱口而出“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断续凉云来一缕,飘堕几丝灵雨。今夜冷红浦溆,鸳鸯栖向何处?”(《河渎神》)婚后三年,两情缱绻,不幸卢氏死于难产,这对纳兰犹如晴天霹雳。正是“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犹深。”

在卢氏病逝三月后,填《沁园春》一首,并自序云“丁已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呜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依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祥。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把声声檐雨,谱入愁乡。

纳兰在爱妻去世多年,无论花前、月下、清明、七夕、重阳、忌日,每一念及,有泪如倾,顿化作悼亡词。

曾作《荷叶杯》道:“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全词以情语铺叙,至真之情一泄而下,盼来生再续姻缘。这些“悼亡”词,情真意深,凄怆伤婉、哀怨感人,难以卒读。

骚人之旨,意含深婉

纳兰的“悼亡”词,就有许多“美人香草可怜春,凤蜡红巾无限泪”的“风人旨”,以含蓄委婉的词语寄托着深刻的涵义。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好事近》)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山花子》)

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秋水》)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蝶恋花》)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在“康熙盛世”,他却道:“历历残山剩水”,任康熙帝一等侍卫,他却叹“半世浮萍随逝水”“人间无味”“心灰尽”;在“过头风浪”中,他渴望“梦醒”。

“悼亡”诗词常常含伤悼自己的命运。元稹说:“闲坐悲君亦自悲”(《遣悲怀》),李商隐在悼念王氏的诗中说:“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在抒发亡妻之痛时,把自己政治上的遭遇联系在一起,透露出浓重的伤时之感。

纳兰亦如此,在悼亡词中寄托着有志不骋、半世浮名的悲伤以及世事兴亡之叹。这种含意深婉的“骚人之旨”,联系纳兰的其它诗词,更可清楚地品出。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出塞》)

毛泽东评此词“看出兴亡”。钱仲联评:“表面是吊古,但有伤今之意。”(《清词三百首》)

“悼亡词”是纳兰生活时代的一种曲折反映,“我们从中依稀听到了封建社会体制层冰摇曳撕裂的声音。他是以歌代泣,用词凭吊垂死的时代。”故而被评为“眼界大而感慨深”影响深远吧!

清新天然意境凄婉

纳兰“悼亡”词另一特色是语言清新天然,意境凄怆幽婉。其词不雕饰,擅白描,仿佛从肺腑流;同时,又细致婉曲,通过细节、心理、动作等描写,景物烘托、事物反衬,或层层递进,或跌宕曲折,提示人物内心微妙的情感及词的意旨,创造凄怆幽婉的意境。

如,《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通篇情中景,景中情,相融相偕。以“云鬟遥隔”“一片伤心白”“无语问添衣”,“如何泪欲流”等质朴白描的词语,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又以桐阴黯淡、月儿西移、秋虫嘶鸣等景物渲染“愁人”辗转反侧的悲痛,可谓不饰铅华而天然凄婉。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看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夜雨芭蕉,声声传情;孤灯幽窗,形影相吊。此所谓“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衬,乃见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又以“欲眠还展旧时书”,“看看一半模糊”的细节描写,展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最后以“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的反诘句作结,其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低徊要眇,凄婉境界全出。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钱仲联《清词三百首》:“悼亡词,要用血和泪写成,情感真挚,哀思缠绵,语言要自然朴素,不尚涂饰。饮水词中悼亡之作较多,有人物活动,更突出的是主观抒情,极哀怨之致。

严迪昌《清词史》言:“此词纯是一段痴情裹缠、血泪交溢的超越时空的内心独白语。”(本作者,赵慈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