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心得之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4)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心得之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4)

时间:2019-11-15 18:15:06

相关推荐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心得之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4)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译者: 渠海霞

是一本惊艳的书,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青年:的确,如果能够理解并实践课题分离原则的话,人际关系会一下子变得自由。但是,我还是不能接受!

哲人:你请讲。

青年:课题分离作为道理来讲完全正确。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这是别人的课题,我无法左右。我只需要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简直可以称为“人生的真理”。

但请您想一想,这种在自己和别人之间严格划清界限的生存方式在伦理上或者道德上能讲得通吗?别人因担心自己而伸出的手也粗暴地推开并说:“不要干涉我!”这不是践踏别人的好意吗?

哲人:你知道亚历山大大帝这个人物吗?

青年:亚历山大大帝?是的,在世界历史课上学过……

哲人:是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的马其顿国王。他在远征波斯领地吕底亚的时候,神殿供奉着一辆战车。战车是曾经的国王迪奥斯捆在神殿支柱上的。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解开这个绳结的人就会成为亚细亚之王。”这是一个很多技艺高超的挑战者都没有解开的绳结。那么,你认为面对那个绳结的亚历山大大帝会怎么做呢?

青年:是非常巧妙地解开了绳结,不久变成了亚细亚之王吧?

哲人:不,并非如此。亚历山大大帝一看绳结非常牢固,于是便立即取出短剑将其一刀两断。

青年:什么?!

哲人:据传,当时他接着说道:“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要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要靠自己的剑🗡去开创命运。”正如你所了解的那样,后来他成了统治自中东至西亚全城的帝王。而“格尔迪奥斯绳结”也成了一段有名的逸闻。

像这样盘综错节的绳结也就是人际关系中的“羁绊”,已经无法用普通方法解开了,必须用全新的手段将其切断。我在说明“课题分离”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格尔迪奥斯绳结。

青年:但是,并不是谁都能够成为亚历山大大帝呀。正因为他切断绳结的事情无人能做,所以至今仍然作为英雄式的传说被流传吧?课题的分离也是一样,即使明白挥剑斩断即可,但还是做不到。因为如果完成了课题分离,那最终就连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会被切断。如此一来,人就会陷入孤立。先生您所说的课题分离无视人的感情,又如何能够靠它来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哲人:可以构筑。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青年:入口?

哲人:例如,读书的时候如果离得太近就会说明都看不见。同样,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贴在一起,那就无法于对方正面对话。

虽说如此,但距离也不可以太远。如果父母一味训斥孩子,心就会疏远。如果这样的话,孩子甚至都不愿与父母商量,父母也不能提供适当的援助。伸伸手即可触及,但又不踏入对方领域,保持这种适度距离非常重要。

青年:即使亲子关系也需要保持距离吗?

哲人:当然。你刚才说课题分离是肆意践踏对方好意。这其实是一种受“回报”思想束缚的想法。也就是说,如果对方为自己做了什么——即使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情——自己也必须给予报答。

这其实并非是不辜负好意,而仅仅是受回报思想的束缚。无论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做的都应该是自己。

青年:您是说,我所说的羁绊的本质其实是回报思想?

哲人:是的。如果人际关系中有“回报思想”存在,那就会产生“因为我为你做了这些,所以你就应该给予相应回报”这样的想法。当然,这是一种与课题分离相悖的思想。我们既不可以寻求回报,也不可以受其束缚。

青年:嗯。

哲人:但是,有些情况下不进行课题分离而是干涉别人的课题会更加容易。例如孩子总是系不上鞋带,对繁忙的母亲而言,直接帮孩子系上要比等着孩子自己系上更快。但是,这种行为是一种干涉,是在剥夺孩子的课题。而且,反复干涉的结果会是孩子什么也学不到,最终还会失去面对人生课题的勇气。阿德勒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青年:但是,这种想法也太枯燥了!(此处的枯燥是啥意思,没get到)

哲人:亚历山大大帝切断格尔迪奥斯绳结的时候也有人这么想。他们认为绳结只有用手解开才有意义,用剑斩断是不对的做法,亚历山大误解了神谕。

阿德勒心理学中有反常识的方面:否定原因论、否定精神创伤、采取目的论;认为人的烦恼全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烦恼;此外,不寻求认可或者课题分离也全都是反常识的理论。

青年:……不,臣妾做不到!

哲人:为何?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青年:我早就想吐槽了!世上的长者们常常会对年轻人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说这话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历劫者或者是朋友般的笑。但是,这样的话恐怕也就对那些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也不必负责任的陌生年轻人说说而已吧!

另一方面,父母或老师会给出一些“要上那个学校”或者“得找一份安定的工作”之类的无趣指示,这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干涉,反而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正因为关系亲近才会认真地为对方的将来考虑,所以才说不出“做自己喜欢的事”之类的不负责任的话!先生您也一定会像理解者一样对我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但是,我并不相信别人的这种话!这是一种就像轻轻拂去落在肩上的毛毛虫一样极其不负责任的话!假如有人将那只毛毛虫踩死了,先生一定会冷冷地说一句“那不是我的课题”便扬长而去吧!什么课题分离呀?太没人性啦!

哲人:hhh,小伙有些不冷静啊。in a word,你在某种程度上希望被干涉或者希望他人来决定自己的道理吗?

青年:也许是吧!是这么回事!别人对自己抱有怎样的期待或者自己被别人寄予了什么样的希望,者并不难以判断。另一方面,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却非常难。自己期望什么、想要成为什么、希望过怎样的人生,这些都很难具体把握。如果人人都有明确的梦想或目标,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先生难道连这也不明白吗?!

哲人:的确,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会比较轻松,因为那是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了别人,比如走在父母铺好的轨道上。尽管这里也会有各种不满,但只要还在轨道了走着就不会迷路。但是,如果要自己决定自己的道路,那就有可能会迷路,甚至也会面临着“该如何生存”这样的难题。

青年:我寻求别人的认可就在于此!刚刚先生也提到了神的话题,如果是人人都相信神的时代,“神在看着”就有可能成为自律的规范。或许只要得到了神的认可,那就没有必要再去寻求别人的承认了。但是,那样的时代早已经结束了。如果是这样,那就只能靠“别人在看着”来进行自律了,也就是以获得别人的认可为目标而认真生活。别人的看法就是自己的路标!(所谓别人是只有一个?那么怎么确定这个人对你的期待万无一失都是好的呢,会不会人都有可能有些小失误呢,失误的后果由自己承担是该再找一个“完美”的人还是继续呢;所谓别人有多个的话,会不会有声音不同的情况出现呢)

哲人:是选择别人的认可还是选择得不到认可的自由之路,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咱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在意别人的视线、看着别人的脸色生活、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这或许的确能够成为一种人生路标,但这却是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呢?你用了“认可欲求”这个词,总而言之就是不想被任何人讨厌。

青年:哪里有想故意惹人厌的人呢?

哲人:是的。的确没有希望惹人厌的人。但是,请你这样想:为了不被任何人厌恶需要怎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时常看着别人的脸色并发誓忠诚于任何人。如果周围有10个人,那就发誓忠诚于10个人。如果这样的话,暂时就可以不招任何人讨厌了。

但是,此时有一个大矛盾再等着你。因为一心不想招人讨厌,所以就发誓忠诚于全部10个人,这就像陷入民粹主义的政治家一样,做不到的事情也承诺“能做到”,负不起的责任也就一起包揽。当然,这种谎言不久后就会被拆穿,然后就会失去信用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痛苦。自然,继续撒谎的压力也超出想象。

这一点请你一定好好理解。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

青年:那么,您是说要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地活着吗?哲人:分离课题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反,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父母强迫孩子学习甚至对其人生规划活结婚对象指手画脚,这些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青年:那么,孩子可以不顾父母的意愿任性地生活吗?哲人:没有任何理由不可以过自己喜欢的人生。青年:哎呀,先生您可既是虚无主义者,又是无政府主义者,同时还是享乐主义者啊!真是让人既吃惊又觉得可笑!哲人: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然,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人生谎言。选择了真正自由的大人就不会说这样的话,相反还会鼓励年轻人要勇于争取自由。青年:好吧,您最终还是说自由的问题吧?那么,我们就赶快进入正题吧。刚才几次提到了自由,那么先生认为的自由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如何才能获得自由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