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心得之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1)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心得之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1)

时间:2024-07-05 20:41:39

相关推荐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心得之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1)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译者: 渠海霞

是一本惊艳的书,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文章目录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一进入书房,青年便弓腰驼背地坐在屋里的一张椅子上。他为什么会激烈地反对哲人的主张呢?原因已经不言而喻。青年自幼就缺乏自信,他对自己的出身、学历甚至容貌都抱有强烈的自卑感。也许是因为这样,他往往过于在意他人的目光;而且,他无法衷心地去祝福别人的幸福,从而常常陷入自我嫌恶的痛苦境地。对青年而言,哲人的主张只不过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而已。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

青年:刚才您提到“另一种哲学”。但我听闻先生的专长好像是希腊哲学吧?哲人:是啊,从十几岁开始就一直和希腊哲学为伴。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知识巨人们一直都陪伴着我。现在我也在翻译柏拉图的著作,对古希腊的探究也许终生都不会停止。青年:那么,“另一种哲学”又是指什么呢?哲人:它是由奥地利出身的精神科医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于20世纪初创立的全新心理学。我们现在一般根据创立者的名字而称其为“阿德勒心理学”。青年:这倒是让我有些意外。希腊哲学的专家还研究心理学吗?哲人:我不清楚其他的心理学是什么情况。但是,阿德勒心理学可以说是与希腊哲学一脉相承的思想,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青年:如果是弗洛伊德或荣格的心理学,我也多少有些心得体会。的确是非常有趣的研究领域。哲人:是的,弗洛伊德和荣格也非常有名。(也,情商啊)阿德勒原本是弗洛伊德主持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核心成员。但是,两人后来因观点对立而导致关系破裂,于是阿德勒根据自己的理论开创了“个体心理学”。(不迷信权威的思想好棒!不过,不是说君子和而不同吗,看来也只是一些情况下)青年:个体心理学?可真是一个奇怪的名字。总之,这个叫阿德勒的人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吧?哲人:不,不是弟子。这一点常常被人误解,在这里对此作出明确否定。阿德勒和弗洛伊德年龄相仿,是平等的研究者关系,这一点完全不同于把弗洛伊德视若父亲一样仰慕的荣格。而且一提到心理学,人们往往只想到弗洛伊德或荣格的名字,但在世界上,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的三大巨头之一。青年:是啊。我这方面的知识的确还有所欠缺。哲人:你不知道阿德勒也很自然。阿德勒自己就曾说:“将来也许没人会想起我的名字。甚至人们会忘记阿德勒派。”但是,他说如此也无妨。因为他认为阿德勒派本身被遗忘就意味着他的思想已经由一门学问蜕变成了人们的共同感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很多思想已被我们认为是常识有异曲同工之妙)青年:也就是说,它是一门不单纯为了做学问的学问?哲人:是的。例如,因全球畅销书《人性的弱点》和《美好的人生》而闻名的戴尔·卡耐基也曾评价阿德勒为“终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潜力的伟大心理学家”,而且其著作中也体现了很多阿德勒的思想。同样,史蒂芬·柯维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许多内容也与阿德勒的思想非常相近。

也就是说,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死板的学问,而是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标。但是,可以说领先时代100年的阿德勒思想非常超前。他的观点具有极强的前瞻性。青年: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希腊哲学,先生的主张也借鉴了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哲人:正是如此。青年:明白了。那我就要再问一下您的基本立场了,您究竟是哲学家还是心理学家呢?哲人:我是哲学家,是活在哲学中的人。对我来说,阿德勒心理学是与希腊哲学一样的思想,是一种哲学。青年:好的。那么,我们这就开始辩论吧。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青年:咱们先来梳理一下辩题。先生说“人可以改变”,而且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对吧?(变则通,通则达)哲人:是的,无一例外。青年:关于幸福的议题稍后再说,首先我要问问您“改变”一事。人的确都期待改变,我是如此,随便问一个路人恐怕也会得到相同的答案。但是,为什么人家都“期待改变”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大家都无法改变。假若轻易就可以改变,那么人们就不会特意“期待改变”了。

人即使想要改变也无法改变。正因为如此,才会不断有人被宣扬可以改变人的新兴宗教或怪异的自我启发课程所蒙骗。难道不是这样吗?(话里话挺直接呀)哲人:那么,我要反过来问问你。为什么你会如此固执地主张人无法改变呢?(哦,说我是怪异的蒙骗,那你如何证明自己的质疑就是对的呢)青年:原因是这样的。我的朋友中有一位多年躲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的男子。他很希望到外面去,如果可以的话还想要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一份工作。他“很想改变”目前的自己。作为朋友我可以担保他是一位非常认真并且对社会有用的男人。但是,他非常害怕到房间外面去。只要踏出房间一步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这应该是一种神经症。机试想要改变也无法改变。(……)哲人:你以为他无法走出去的原因是什么呢?青年:详细情况我不太清楚。也许是因为与父母关系不和或者是由于再学校或职场收到欺辱而留下了心灵创伤,抑或是因为太过娇生惯养了吧。总之,我也不方便详细打听他的过去或家庭状况。哲人:总而言之,你朋友再“过去”有些心灵创伤或其他的什么原因。结果,他无法再到外面去。你是要说明这一点吗?青年:那是当然。在结果之前肯定先有原因。我总觉得他有些奇怪。哲人:那么,我们假设他无法走出去的原因是他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假设他在父母的虐待下长大,从未体会过人间真情,所以才会惧怕与人交往,以致闭门不出。这种情况可能存在吧?青年:很有可能。那应该就会造成极大的心灵创伤。哲人:而且你说“一切结果之前都先有原因。”总之,你认为现在的我(结果)是由过去的事情(原因)所决定的。可以这样理解吧?(由过去种种经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自己,难道不是吗)青年:当然。哲人:假若如你所言,如果所有人的“现在”都由“过去”所决定,那岂不是很奇怪吗?

同时,如果不是所有再父母虐待中长大的人都和你朋友一样闭门不出,那么事情就讲不通了。所谓过去决定现在、原因支配结果应该就是这样吧?青年:您想说什么呢?哲人: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是这样吧?青年:那么,您是说与过去没有关系?哲人:是的,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青年:那么,对立点很快就明确了。但是,如果按照先生所言,我的朋友岂不是成了毫无理由地闭门不出了?因为先生说与过去的事情没有关系嘛。对不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他之所以闭门不出肯定是由一定的原因。否则,那根本讲不通!哲人:是的,那样的确讲不通。所以,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青年:现在的目的?哲人: 你的朋友并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的。事情的顺序正好相反,我认为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情绪。青年:啊这哲人:也就是说,你的朋友是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阿德勒心理学吧这叫做“目的论”。(好像懂了,所谓信仰的力量和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青年:您逗我呢!您说是他自己制造出不安或恐惧?那么,先生也就是说我的朋友在装病吗?(是否基于过往的经验产生的恐惧或不安需要注意呢。例如我们刻在基因里对老虎狮子是恐惧的,当老虎口中有我们需要的救命口粮,而基于过往判断我们打赢的几率微乎其微,是否就能有想补充能量的目的就去虎口夺食,能去但能成功吗?是否这种经验论也有其用处呢)哲人:不是装病。你朋友所感受到的不安或恐惧是真实的,有时他可能还会被剧烈的头痛所折磨或者被猛烈的腹痛所困扰。但是,这些症状也是为了达到“不出去”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的。青年:绝对不可能!这种论调太不可思议了!哲人:不,这正是“原因论”和“目的论”的区别所在。你所说的全都是根据原因论而来的。但是,若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可是我们该如何判断,当下是依赖原因论的退缩还是预防虎口夺食的魂飞烟灭的自保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