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一动物 被当作成神兽“麒麟” 如今动物园里常见

郑和下西洋带回一动物 被当作成神兽“麒麟” 如今动物园里常见

时间:2019-01-11 10:41:01

相关推荐

郑和下西洋带回一动物 被当作成神兽“麒麟” 如今动物园里常见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一声令下,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多人,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远航活动,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不幸的是死于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与此同时,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宣布终止这项活动。

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目前没有定论,但有三种主流的说法,一说是大明为了宣传国力,依据是《明史·郑和传》,其中提到:“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另一种说法是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依据同样是《明史·郑和传》,其中提到:“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第三种说法认为是军事行动,下西洋是为了消灭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等。

不过对于以上三种说法,即便其中某一种是真实目的,但从结果来看,或是没有达到目的,或是效果不理想,如此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耗费肯定巨大,这也是明宣宗朱瞻基下令停止此项活动的主要原因。郑和下西洋,除了有消耗,同样也带回了别国的物产,即使不是等值交换,但形成了最初的远航贸易,开创了明朝远洋外交路线,所以要肯定郑和下西洋的贡献和成就。

郑和下西洋是带着庞大的队伍,大宝船上除了带有日常生活补给,还有一些大明特色的物品,比如茶叶、瓷器、丝绸等等,所到之处,他们都会用这些东西跟当地商人进行交换,换回来的物品也是种类繁多,不乏香料、染料、宝石等等,总之就是用“我有”换“你有”,七下西洋,每次如是,甚至带回了传说中的上古神兽——麒麟。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他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并称五大祥兽,古人认为凡有麒麟出没之处,必定有祥瑞,因此备受民间崇拜,麒麟还被称为“黄龙”,以真龙天子自居的古代皇帝们,也无不想一睹他的真容。但传说毕竟是传说,从来也没有人见过麒麟,即使有人声称见过,也拿不出证据,仅限于口口相传。

郑和下西洋经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榜葛剌见识到大明的强盛,于是在永乐六年来到大明朝贡,算是建立了友好关系,到了永乐十年,榜葛剌国王去世,永乐皇帝派使团去吊唁,进一步奠定了双方交往关系,郑和第四次下西洋返回时,曾在榜葛剌短暂停留,他们在那里发现了传说中的“麒麟”,榜葛剌新国王为了向天朝表示谢意,将“麒麟”进贡给大明。

郑和回来后,马上派人向朱棣汇报消息,说是带回上古神兽“麒麟”,永乐皇帝和历次一样,第一时间欣赏郑和远航带回来的奇珍异宝,还带上了翰林院修撰沈度,沈度看完神兽后,写下了《瑞应麒麟颂》,画了一幅《明人画麒麟沈度颂》,先不看那副画,仅从文章描述,我们也可以略知一二,文章说此兽:“前足高九尺,后六尺,颈长丈六尺有二,短角,牛尾,鹿身。”

我们再来看看那幅《明人画麒麟沈度颂》,没错,当时所谓的“麒麟”,实际上就是长劲鹿,长劲鹿的外观与中国古代传说中描述的麒麟太像,如身上是黄色、有斑纹等,只是脖子稍嫌长了些,永乐皇帝和一帮大臣们并没有见过长劲鹿,更没见过真实的麒麟,所以就误把榜葛剌进贡来的长劲鹿当成麒麟,这种误会也可以理解。

明朝永乐十二年(公元14),这一年应该是非洲长劲鹿第一次来到中国,时人的误会是因为有限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种“神兽”也就见怪不怪,能够客观地认识到它这的存在,时至今日,长劲鹿已经走进千万家动物园,所有人都可以一睹它的真容,在科学认知面前,我们不会再出现古人这种“指鹿为马”的笑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