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推选揭晓

“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推选揭晓

时间:2023-05-30 06:38:53

相关推荐

“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推选揭晓

“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推选揭晓人民网-01-13 08:59

人民网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傅立波、赵敬菡)由人民网和健康报网共同主办的“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群众性推选活动今日揭晓,雷方等10名医护人员获得“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荣誉称号,齐顺祥等86名医护人员荣获提名奖。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和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马利出席并颁奖。

据人民网总裁廖玒介绍,该活动自9月启动以来,得到全国卫生工作者以及广大网友的积极响应。截至12月31日24时,网友参与人数达到500余万,累计投票达到4900余万。

本次活动秉承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按照推选方案,综合了96名候选人网上投票结果和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议结果,最终评出四名医生、三名护士、三名公共卫生人员,经过公示,没有收到群众的不良举报。

廖玒说:“我受主办方委托,宣布获得“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荣誉称号的医疗卫生人员,他们是: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马玉杰、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晓林、湖南省肿瘤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汤新辉、广东省开平市玲珑医院副院长董淑猛、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雷方、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周月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血液科主治医师周晨燕、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护士潘满芝、陕西铜川市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中心主任杨瑞辉、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疾病预防控制保健中心主任马克勤。齐顺祥等86名候选人荣获“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提名奖。

在这10位健康卫士中,有身残志坚的乡村医生,有为近百名老人养老送终的护士,有把青春献给麻风防治工作的公共卫生人员,有的工作在大城市,有的长期扎根于基层。有的获过多种荣誉称号,有的一直默默无闻。

卫生部副部长尹力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对于卫生事业的忠诚,对于人民的热爱,对于患者有一颗爱心。坚守在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第一线,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获得“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荣誉称号的10名医疗卫生人员和“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提名奖的86名医疗卫生人员,她们不仅是800余万医护人员的排头兵,也是人类健康可信赖的守护者。

医患和谐,始于媒体责任。“医患之间,和则两利,伤则两害。没有医生,人间的病痛谁来医治呢?”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马利认为,为了人类的健康,为了广大的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倡导全社会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和爱护,是媒体的责任。人民网和健康网共同主办的本次活动,就是履行媒体责任的具体践行。

延伸阅读:当选“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个人事迹和获奖理由

马玉杰(公卫)

女,46岁,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马玉杰同志作风朴实,勤奋钻研,技术精湛,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是一名国家和省内知名的公共卫生专家,被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先后荣获省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特殊津贴。马玉杰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她作为业务技术专家,始终战斗、指导在第一线,经常临危受命,深入疫区、深入基层,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丰富的现场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经验,指挥处理了多起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为黑龙江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消除麻疹、控制乙肝、防控甲流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免疫规划所作为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在她的带领下,其实验室成为国内一流的实验室,至目前,已连续以满分成绩通过国家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

由于工作出色,她本人多次被评为国家和省计划免疫先进个人、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先进个人,荣获黑龙江省首届“女性科技创新”先进个人、黑龙江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

获奖理由:

马玉杰同志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6年,坚持服务基层,坚持服务民生,以脚踏实地的勤奋努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兢兢业业地做好保障人民健康的疾病防控工作。

该同志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作为全省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军人物,指挥和处理了多起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黑龙江地区消灭脊髓灰质炎、消除麻疹、控制乙肝、防控甲流等重大传染病的有效遏制做出了突出贡献。她主持开展了多项科研攻关,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她所带领的专业团队荣获卫生部授予的全国免疫规划先进集体和省级优秀重点学科,以及全省卫生系统三八红旗集体等。她是全国疾控战线的杰出代表,也是新时期青年专家的楷模。

刘晓林(医生)

女,53岁,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她是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第一个发现者和举报者。她自己掏钱让患者家属化验问题奶粉,及时报告有关机构并向电视台申请做了节目,扩大了宣传;在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 刘晓林首先发现疑点,及时上报疫情, 这对疫情病因的及时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有效救治更多的患儿争取到了宝贵时间。卫生部部长陈竺称赞道:“刘医生对这次疫情的发现和控制是有特殊贡献的。”

在2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刘晓林默默无闻地工作在第一线。作为医院质控办主任,她将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方设法降低病人费用,严格控制医生对抗生素的使用率,使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率由50%以上降到40%左右。1999年刘晓林被查出患乳腺癌,但她依然带病坚持工作,甘于奉献,无私无畏,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挽救患儿生命奉献出全部的心血。

获奖理由:

刘晓林,作为一个基层医院的儿科医生,她的名字远没有“大头娃娃”和“手足口病”有影响。但正是她的敏锐和对每个孩子的慈母之心;正是她的执着和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正是她的坚持和正义之举,使许许多多的孩子得以保护,让千家万户得以安康。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却有着不平凡的胸怀和理念,面对刘晓林,让人的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雷方(医生)

女,47岁,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眼科教授、主任医师。

自1998年以来,雷方同志先后16次参加国际和国家医疗队,并多次担任国家医疗队队长和总队长,远赴斯里兰卡、西藏、新疆、宁夏、贵州等贫困边远地区为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先后5次进藏、3次进疆,几乎走遍了全国所有的边远省份。她以青春、热血、爱心和精湛的医术,为6000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解除病痛,使他们重见光明,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了偏远贫困地区各族群众的心里。她被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为“门巴”(藏语好医生)。

雷方同志连续十年被评为“模范国家医疗队员”,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助残扶残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并入选CCTV“感动中国”候选人。

获奖理由:

她三次入疆,五次入藏,曾登上世界屋脊,闯过生命禁区,执着地走在行医路上,让6000余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当她为宁夏农民马文元一家五口实施复明手术时,却失去了陪伴老父亲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机会。

来,她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偏远贫困地区,给患者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将党和政府的形象定格在各族群众的心中。她被藏族同胞称为好“门巴”,被活佛阿布称赞为“活菩萨”。

汤新辉(护士)

女,47岁,湖南省肿瘤医院护理部副主任。28年来,她始终奋战在护理肿瘤患者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在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工作中,她倾注了满腔的心血。汤新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使全院护理服务和护理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 被评为湖南省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先进单位;

她敢于创新,指导并亲自参与的“医用标识固定夹”获得了国家专利;她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发表论文20余篇;她不仅关心住院患者,还将关爱延伸到了社区。她带领医院护理服务志愿者每年走访贫困患者36余次,捐赠钱物价值6万元多元,探访孤寡老人100余次。

汤新辉同志家中多人身患重病,需要她长期细心照顾。但她贴心照顾家人,不离不弃,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她对工作的那份执着,她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护士长,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获得嘉奖,荣获湖南省优秀护士。被评为湖南省卫生厅优秀共产党员,被评为湖南省卫生系统芙蓉百岗明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获奖理由:

以南丁格尔的名义起誓,亲人的病痛让她读懂了一句话:“视病人如亲人”,她在二者之间划上等号。因为有爱,所以不离不弃,柔弱的肩膀也能扛住生命的重量。这个坚韧且善良的中国女人,守护了一个家庭,鼓舞了一支队伍,温暖了万千病人。风雨之后希望弥足珍贵,有梦的人生更加精彩,如南国芙蓉,因平凡而感动。

董淑猛(公卫)

男,32岁,广东省开平市玲珑医院副院长。大学毕业后,董淑猛告别了条件优越的城市生活,同女友一起扎进了大山深处的麻风病防治专科医院——开平市玲珑医院。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成为麻风病人的好儿女”的信念让他勇敢地坚持了下来。7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每天去病区为病人作检查、聊家常。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董淑猛自己下田种菜,解决生活之需,同时带动病人们编灯笼、搞联欢,活跃气氛,让玲珑医院充满家的感觉。4月,董淑猛和女友在麻风村举办了婚礼,从此将家安在了麻风村。

董淑猛的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新闻30分》以及广东省委组织部专门拍摄纪录片进行了广泛宣传。董淑猛同志被评为开平市十大杰出青年、获得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首届“爱在江门”十佳人物、被评为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

获奖理由:

放弃条件优越、设备先进的大医院,落户令人却步、几乎与世隔绝的麻风村——在那里,人们对专业医生的渴求比大山更深邃。誓言无声,年轻的肩膀默默担起沉甸甸的责任。这是一份质朴的情怀,这是一个无悔的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减轻患者的痛苦,享受治病救人的快乐,成就人生价值,谱写青春之歌。

周月华(医生)

女,42岁,1990年11月至今在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因患小儿麻痹症,周月华自幼左腿残疾。目睹了因交通闭塞、缺医少药给家乡父老造成的种种不幸和自身的痛苦经历,她立下当医生的志愿,1990年从卫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当起了乡村医生。

20多年来,周月华依靠拐杖和丈夫的背扶,走村串户为村民看病抓药,经年累月,从未懈怠。她曾连续数年坚持每周徒步一小时为一名帕金森症患者针灸、推拿,直到病人去世;她曾在凌晨2点由丈夫背扶着冒雨出诊,步行一个小时山路为一名孕妇接生。周月华刻苦学习、扎根农村、服务村民、无私奉献,始终坚守“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一信念,依靠一副拐杖和丈夫坚实的背膀,克服无数困难和挫折,真情服务于群众,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赖和赞誉,被人们称为“行走在丈夫背上的乡村医生”、“重庆的张海迪”。

周月华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等荣誉。

获奖理由:

一双健康的腿脚,可以行万里路,这并不稀奇。而有一双残疾的腿脚,它的主人不但行过万里山路,还救治过千百病人。这便是周月华,她被人们称为“行走在丈夫背上的乡村医生”。一个自身行动不便的人,依靠拐杖和丈夫的背扶,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二十年如一日替家乡村民看病解难。她是一个称职的健康卫士,护卫了家乡父老,也感动了所有听到这个故事的人们。

周晨燕(医生)

女,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血液科主治医师。她关爱患者,先后救助了40多名贫困白血病患儿,并与志愿者一道筹建了“公益儿童墓地”,免费安葬多名早逝白血病儿。她被称为“倒给患者红包的医生”。

“我见过的最好的医生”、“周医生在,我心里就踏实”……凡是接触过她的患者家属,无不被她的善良和爱心感动,在许多患儿家长的眼里,周晨燕比亲人还亲。这名1997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童血液肿瘤疾病临床工作的医生,十几年来“只想做一名好医生,多救几个孩子”。

为了患者她到处“化缘”。自起,周晨燕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参与儿童白血病的社会救助工作。她四处奔走呼号,累计募集慈善捐款100多万元,使40多名白血病儿童得到救助。不久前,在她的努力下,华西第二医院与中国社工委儿童救助委员会签署了“神华爱心行动”,与爱佑华夏基金会签订了扶贫助困协议,累计筹资达200多万元,使更多白血病儿童得到免费救治。

获奖理由:

“好人这两个字很好写,但遇到真正的好人却并不容易。她,就是我心中的好人。”这是一位四川农民对她最朴实的评价。她把行医当成行善,用一颗仁爱之心温暖了病房的角落。她扶贫济困,慷慨解囊,积小善成大德,如同燕子衔泥,不舍不弃,构筑爱巢。她把慈善救助制度引入医院,为贫困白血病患儿搭起了一座生命的金桥。

潘满芝(护士)

女,苗族,31岁,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护士。她的工作不惊天动地,但她是春天的滴滴细雨,让生命的原野再现新泉。潘满芝所在的科室,患者多数年老体弱,基础护理工作难度较大。有位80多岁的老奶奶,因患脑梗塞导致双下肢瘫痪,在医院一住就是3年。起初,老奶奶因儿女较少探望,情绪很不稳定,拒绝治疗和护理。潘满芝陪老奶奶聊天拉家常,老奶奶慢慢接受了她,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3年中,潘满芝每天都为老奶奶洗脸、喂饭、翻身拍背,做口腔护理,擦浴、洗头、剪指甲。

潘满芝非常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医院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每次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潘满芝主动报名参加了自治州中医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小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亲情感认真做好每项工作,赢得了患者和亲属的赞扬。每次医院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潘满芝总是排在前列。

6年来,潘满芝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总是带着微笑,当好病人生命的守护者。她先后被评为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先进工作者、医院先进工作者。

获奖理由:

护士,用一双巧手,抚平患者身心伤痛,用一双慧眼,识辨病魔诡计多端。你平凡,你的工作也许只是洗脸喂饭;你非凡,你的工作时时与生死攸关。你,守护生命的天使,你,刺向死神的利剑。潘满芝同志就是这样默默工作在护士岗位上,用她的辛勤和汗水,拯救生灵,奏出医患和谐的华彩乐章,赢得万千患者的喜欢。

杨瑞辉(护士)

女,52岁,陕西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党支部副书记、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中心主任。1998年,因所在的企业医院停业,当了护士的杨瑞辉无奈下岗。她与一起工作过的几位姐妹商量,利用原医院的闲置病房开办一家托老院。经过10余年的发展,杨瑞辉创办的托老院至今已先后护理过500余位老人,为80多位老人送终,原先的托老院也发展成全省闻名的老年康复护理和职业病防治机构。

杨瑞辉给托老院制定了“为天下儿女尽孝、为天下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办院宗旨,确立了“让老人绽放笑容、让老人享受舒适、让老人充满幸福”的医护理念。她不仅精心做好护理工作,还经常把家里的钱拿给老人用,把衣服拿给老人穿,做可口的饭菜给老人吃。她曾把上级给她个人的2.67万元慰问金,全部用于康复护理部大楼建设工程和给老人们改善生活。

10余年来,杨瑞辉以院为家,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如今,虽然康复护理部的好多同事都是她的下属或徒弟,但她仍然像从前一样脏活累活带头干。

杨瑞辉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陕西省“道德模范”、“白求恩精神奖”等荣誉称号。

获奖理由:

“善待老人的今天,就是善待我们的明天。”朴实的话语传达着温柔的力量。前因企业医院整顿而下岗的她,毫无怨言、毅然开始了二次创业,将原医院的闲置病房改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托老康复护理机构,至今已护理549位老人、为92位老人送终,还依然像从前一样脏活累活带头干,她被当地百姓亲切地誉为“老人们的亲闺女”。

马克勤(公卫)

男,46岁,回族,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疾病预防控制保健中心主任。作为少数民族卫生工作者,马克勤同志长期从事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他勤奋好学,敬业爱岗,工作严谨、作风扎实,具有丰富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经验。

自4月,他任尖扎县疾控中心副主任,组织并参加了尖扎县多项重大计划免疫和疾病控制重点工作,在他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下,尖扎县各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如期实现消除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碘缺乏病、基本控制麻风病和人间布鲁氏杆菌病的工作目标。

在抗击非典、防控甲流、防控鼠疫、参加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马克勤同志主动请缨,不怕牺牲,勇挑重担,出色地完成了卫生防疫和应急任务。

马克勤同志曾多次荣获省、州、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度青海省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度青海省鼠疫防治工作先进个人,5月参加了为期42天的“玉树抗震救灾”鼠疫防控工作并荣获青海省抗震救灾个人模范,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表彰。

获奖理由:

他拒留城市,毅然在海拔高达4614米的尖扎县做防保卫士30年。面对传染病夺去农牧民和他们孩子生命的严酷现实,他不会骑马就徒步翻山越岭,语言不通就把藏语当母语来学,创造出数十个防疫大案,从母亲安全、初级保健、缺碘干预到结核控制、计划免疫、保护性灭獭……玉树震后,他边点滴边忍着撒药的剧烈反应,带领同道堵住獭洞32464个,保护了10670公顷自然疫源地。他以卫士的赤诚使该县实现了计免85%的目标,消除了脊灰、新生儿破伤风、碘缺乏病,基本控制了麻风病,护卫着绵绵天路和无垠的净土。

热点新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