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脾 肾阳虚的人怎么办?中药或艾灸这些穴位最管用

脾 肾阳虚的人怎么办?中药或艾灸这些穴位最管用

时间:2023-04-09 22:34:00

相关推荐

脾 肾阳虚的人怎么办?中药或艾灸这些穴位最管用

脾肾阳虚的人怎么办?中药或艾灸都是一种很好选择,但一定选择一种适合的自己的。因为有些对吃中药还是有点怕苦的,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艾灸来达调理治疗的目的。

首先说艾灸治疗是

通过扶阳术来扶阳固本,增强脾肾功能,提高免疫,艾灸女性保健要穴来温宫暖肾,女性艾灸治疗宫寒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生化气血、化淤止痛、调节内分泌的功效。能够有效的调节女性手脚冰凉、畏寒怕冷、腰酸乏力、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一些列妇科症状。

再说这个汤剂:

真武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

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

组成:

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白术。

用量:

茯苓、芍药、生姜(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术6g。

功用:

温阳利水。

主治:

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方义:

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湿泛溢的基础方。盖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肾,脾阳虚则湿难运化,肾阳虚则水不化气而致水湿内停。肾中阳气虚衰,寒水内停,则小便不利;水湿泛溢于四肢,则沉重疼痛,或肢体浮肿;水湿流于肠间,则腹痛下利;上逆肺胃,则或咳或呕;水气凌心,则心悸;水湿中阻,清阳不升,则头眩。若由太阳病发汗太过,耗阴伤阳,阳失温煦,加之水渍筋肉,则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其证因于阳虚水泛,故治疗当以温阳利水为基本治法。本方以附子为君药,本品辛甘性热,用之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臣以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白芍亦为佐药,其义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本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利膀胱”;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

典型病案

病案一:某男,满舌苔焦黄如栀子染色,咳嗽痰多。因怕肺上有热,温胆汤加黄芩连翘银花。第二周复诊,无效。又查舌胖嫩,这次开真武汤。第三周复诊,自述大为好转,舌苔也不黄了。

按:少阳三焦阳气阻滞,阳气郁结在里不能宣发,郁而发热则舌苔黄。温阳后水液流通,反而舌苔变淡。

病案二:某男,舌苔黄厚腻,用达原饮后舌苔仍腻。再用真武汤加草果、槟榔、厚朴,加行气药木香、乌药,气行则湿行。第二周复诊,舌苔干净,舌体变淡,真相显露。

按:舌体淡胖有齿痕为真武汤证判断标准,舌苔白滑可放心大胆用真武汤,舌苔黄则要反复琢磨,是否为阳虚水湿阻滞后有热。脉无定体何解?一般来说少阴阳虚脉应沉迟弱,但临床弦脉较多,脉弦则为有饮,慢到40多次或快到100多次,均可用真武汤。所以说脉无定体,苔无常色。

再来介绍艾灸,艾灸药辛温,归肝,脾、肾经,内服可治疗宫寒,痛经;外用能灸治百病。艾灸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等非凡的疗效。

脾、肾阳虚,素体虚寒的人

有可能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按西医的话,叫做遗传。怕冷、痛经的情况,多数是身体自身阳气不够,按老百姓的俗话“火力不够”!火力来自于肾,其中,命门更是一身元阳之气的发源地,只有命门火旺,人才会温暖、脾胃才能得到温煦。

用艾灸经常灸命门,关元,中极,曲骨,足三里,中脘几个穴位,每个穴位10分钟。

命门:

在背后督脉上,与肚脐对应高度。中医谓之为“生命之门”,是因为它与肾气相通,经常灸治这里,具有补肾壮阳之功。在现代医学看来,命门的位置正好在脊柱调节肾上腺功能的神经节段范围,灸治可以温通督脉,调节与改善对肾上腺的气血供应,肾上腺可是人体内分泌的重要指挥部之一,主宰能量分配与使用是它的重要工作。艾灸治疗可以双向调节肾上腺的功能,使体内达到阴阳平衡。

关元:

关乎元气的穴位,就是练习气功时我们常说的丹田。元气聚集的地方。从经络上说,关元是肾经与任脉交接的枢纽。男子的精,女子的血都从这里传递给生殖系统。因此“灸关元可温补下元之虚损”。

中极:

是脾经的气血注入任脉的地方。

曲骨:

是肝的气血注入任脉的地方。

从经络图上看,肚脐下一溜,都是重要脏腑与任脉的交会枢纽。关元,中极、曲骨,分别联系着肾,脾、肝与任脉,这几条都是关系到生殖系统的重要经络。男性的睾丸、前列腺,女性的子宫、卵巢,输卵管,都靠这些经络的气血供养。若是这些交通枢纽的地方被寒气冻住,生殖系统不是缺少先天之精,就是缺乏后天之血,于是痛经,月经不调,阳痿,早泄等等问题就找上门来了。有以上问题的寒性体质的人经常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经养血,去病强身。

中脘和足三里

都是条理脾胃的要穴。中脘,就在心窝处,是任脉与胃经交汇的枢纽,常言说“得胃气者生” ,中脘就是调理胃气的要穴。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重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种灸的特别方法,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庖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使后天生化有源。常不干因此而来。

按摩或针灸足三里

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用艾灸不但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还能提高脾胃经络的温度,驱除寒气。脾胃虚寒的原因,就是温度不够足,引起局部血管痉挛,供血不好,温灸足三里,就可以调整解决脾胃的气血供应。同时还能将温热之气下传到脚,引血下行,温煦整个下肢,改善“冰脚丫子”的问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