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学界视窗】教师的“五大主义”

【学界视窗】教师的“五大主义”

时间:2022-03-31 22:41:20

相关推荐

【学界视窗】教师的“五大主义”

教师的“主义”是指教师应然教育行为方式的信条。教师所秉持的“主义”集中反映其精神世界最鲜明的底色,直接决定他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并进一步作用于教师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无论是古代万世师表的圣人,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风范的“四有好老师”,无不具有这般特征。这些特征可凝练为五大教育信念: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英雄主义、信仰主义和“易感”主义。此五大主义可以从人类心灵的视角为教师内涵式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一、理想主义

教育不同于作为事实体系展开的纯现实,而是一种灌注着和体现着人类理想的创造性活动,它是一项“孕育未来的事业”。“理想主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寄予美好希望并努力追求之所持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对脱俗境界的笃信与探求。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应当寻求一种心灵的自我解放感,来挣脱世俗的桎梏,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从随众无思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探寻人类心灵所向的生存方式。倘若教师怀揣功利之心从事教育事业,放弃最初的教育理想转而去迎合世俗,那么教育将逐渐失去其精神高度,消解其自身深刻、神圣、高远的特性,而走向肤浅、平庸与低俗,倾向于将人变成纯粹商业和功利社会中“有用的工具”。教师应与资本保持适当的距离,过近则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理性劳动。如果一名教师过度讲求实际,将自我束缚在缺乏理想主义光辉的黑暗现实中,那么他将损害学生的灵魂。

二、完美主义

教育的完美,是指教育者渴望构建一种无瑕的教育世界,追求教育的所有要素绝对地合规律、合目的,是对现实中不存在状态不断探求的理念,是实现人类教育终极目标的洪荒动力。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性生产活动,教育伴随着学习者的身心成长、意义体验、价值实现等人生历程,具有不可逆性。对任何人,时光都无法回溯,故而,教育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从此意义上而言,无论怎样强调教育的完美都不为过。

教师作为完美主义者的基本特征是,大至对整个教育事业、小至对具体的教学活动,都追求尽善尽美,力争做到极致。教师承担的是雕刻新生一代心灵的工作,需要用自身的学识、阅历、经验、人格点燃学生对于真善美的向往,教师的工作能够改变或决定学生一生的命运或发展方向。因此,“完美”不仅是对教师的美好期望,更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必须遵循的为师之道。

高目标、高要求、高期待是完美主义教师的核心特征。高目标是指教师的职业目标,这与教师的理想主义者身份密切相关,教师将自身的目标与人类命运、历史趋势、社会发展关联起来,才能激发自我不断地追求完美。高要求是指教师为自己所设的职业规定,即教师对自身工作保持一种永不满足的“较真儿”状态,如此才能要求自己不断地优化。高期待是指教师对自身工作结果的期许,尤其是对学生的期望。“在讨论如何教育以前,必须首先明确我们所要取得的结果。”

三、英雄主义

教育的超越性要求教育不仅仅应对历史与现在负责,更需要对未来负责。未来的不确定性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性,同时,也规定了发展过程的曲折性。“立德树人”是世间最具难度的事业。要走到光明的地带,必须跨过黑暗的闸门。教师的工作是既劳脑劳心又劳力、既复杂又繁重、需要极大灵活性、需要教师群体长期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的异常艰苦的劳动。教师在清楚地认识与体验到“苦教”之后,仍然致力于与种种局限进行不屈地抗争,在理想主义光辉的引领下不断“超脱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实现超越与突破。特殊的职业性质为卓越教师塑造了英雄胆,凝聚了英雄魂,为教师的英雄文化创造了合理性,也为教师英雄主义的提出预设了合法性。教师对于改造世界所做出的贡献要比其他任何的社会集团都大,教师需要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不懈奋斗的果敢与担当。

维柯将“英雄”界定为“始终追寻崇高事物的人”。“英雄心灵”中的“崇高”是指对自我一般性的超越,是一种人格特质,具有神圣性。如果把教师的理想主义看作对最高教育目标的不竭憧憬与追求,那么教师的英雄主义则是教师在实现教育理想的道路上与现实的种种困难进行抗争的不屈努力与行动。

四、信仰主义

教育根植于一个基本的人类学事实:人类生存对生物生命本能的超越。超越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惟有人是以这样的方式存在的。教师自身具有双重超越的属性,即自度超越和携度超越。自度超越是指教师能够不断自度本己,保证自己“学高”与“身正”,这是为师的基础;携度超越是指教师能够提升学生,超越心无所之、漂泊无根、浮萍式的沉沦状态,找到一个确定的属于本真存在的精神家园,这是师之所以为师的前提。二者共生于教师本体才可教书育人,才能教学相长。教师的超越性奠基于教育的现实性和理想性,是信仰彼岸存在的表现形态。“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共同投奔光明”是教育本质的经典表述,但是“何为真”“何为善”“何处光明”并没有统一之定论,也不可能有定论,只能依靠教师的信仰维持其存在。这正是提出教师信仰主义的现实基础。

信仰是指对唯一性真理的坚守,是指个体与他“所认为的神圣对象”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等方面的严肃的反应。具有明确“主义”的人,必然在意识中深埋着坚定不移的“信仰”。教师的信仰主义所强调的是,教师在从现实向理想的超越过程中,对未来无限可能性境界的认可,并与之在感情、行为和经验等方面发生严肃的反应。任何施教和受教的人都必须对“未来”“可能”“变化”持有信仰。而教师的教育信仰则是指向“何所去”。

教育者所笃信的教育信仰,应是人类终究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人类必将自我解放,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古以来对教育目标的最高尚、最神圣的心执所向,是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教育根本特征的规定,也是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总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坚信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必须坚信我国教育应该朝着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道路前进;教师必须坚信全面的活动会使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中必然产生创造性的生活表现。

教师的信仰主义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对人类文化和社会历史深刻的认识与把握的前提之下,进而对教育秉持虔诚之心,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信仰主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所有学生发展可能性予以充分的信任与肯定;第二,对所教内容本身的正确性与价值予以充分证明与笃信,确信其政治正确性并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第三,做实干家,在实干中实现超越。

五、“易感”主义

“易感”作为一个医学概念,用以表征机体因自身原因而容易被外物感染,进而引发疾病,在唯物论意义上极具负面价值。而恰恰相反的是,在精神世界里,人类因为自身的“易感”才得以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进化出现代文明。喜怒哀乐、春恨秋悲、赏月思亲、宏微之见,莫不缘于人类那颗易于被感动的心。

“易感”主义具体表现为“易受感动”和“易感动他者”。教师的易受感动性会助益其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我,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上的愉悦状态。

教师作为“易感”主义者,其在通俗的智识目标之外,应注重学生作为生灵的本体性绽放,助力其内部力量的解放。“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教师应始终明确,只有内部力量的解放,才有思想的感动、认识的感动、观点的感动、发现的感动、发明的感动、大智慧的感动和“机巧之术”的感动等内涵式感动,才能直指学生灵府,才是学生真正的需求所在。感动不是煽情,心灵鸡汤式的华丽则无益且虚妄。基于生灵本体的感动是教育发生的点火器,因此,学者感人至深的精神追求与学术人生,精彩绝伦的学术观点与学术思想,振聋发聩、沁人肺腑的指导、质问与提醒,是感动学生的重要因素。

新时代教师的使命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英雄主义、信仰主义及“易感”主义等五种信念,它们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教师教育研究》第3期 李芒 乔侨 李子运 刘洁滢 文)

文章来源:《教育文摘周报》第33期

责任编辑:张北北

微信编辑:孟思杨

合订本(共两本)

精版:156.00元/每本

普版:100元/每本

订购方式:

《教育文摘周报》发行部

订购电话:010-6852

长按二维码关注《教育文摘周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